家庭背景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吗?r——基于国内外41项定量研究的元分析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学业表现是否受家庭背景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对此,论文采用元分析的方法,纳入41项国内外定量研究,包含44个独立效应量,总共59644名大学生样本.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业表现有中等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家庭社会资本的正向作用最明显,其次是文化资本,影响最小的是经济资本.同时,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作用存在调节效应,在不同的国别、学业评价工具、出版类型、大一新生比例上二者关系存在差异.研究得到三点结论启示:家庭背景是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绩效选择”和“社会选择”难以抹去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阶层差异;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正向影响在我国更加明显,高等教育过程公平亟待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需要多方协作加大对弱势阶层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形态文化资本的正向功能.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下地方和基层政府通过党组织建设创新乡村治理实践日益增多.基于政党统合的理论视角,以都江堰市“党引民治”创新实践为例,研究基层党建统合与乡村治理创新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储能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寻找一种新的清洁、安全、高效的电池体系迫在眉睫。碘作为阴极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211 mAh g-1),以金属锂作为阳极,碘作为阴极的锂碘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然而锂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枝晶,使得直接以锂当作阳极的电池体系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金属镁是一种理想的阳极材料,其具有较负的电极电势(-2.36 V vs.NHE),与金属锂相比
新时代农民组织化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的主体建构问题,是战略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广州下围村通过创新农民组织化机制,依靠本村的力量迅速驱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取得了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使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拓展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层面,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化工园区进行规划环境影响
文章以鲁东地区A村烟草产业为例,借鉴劳动过程的相关理论,探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控制问题.研究发现:首先,烟草生产中的劳动过程有其特殊性,存在着控制与反向约束的雇佣样态,是
由于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d过渡族金属氮化物和稀土氮化物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它们的阳离子具有未充满的3d和4f壳层,存在净磁矩。3d过渡族金属氮化
通过构建生产环节外包服务对水稻种植户土地转入行为影响的分析框架,并结合农户规模分化现实及其生计策略差异的讨论,提出了外包服务对不同规模农户土地转入决策影响的相关假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目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具有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处于发展与升级并重的关键时期,呈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