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我国禽流感传播影响的时空模式分析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vide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温度对禽流感传播的影响,本文根据禽流感传播最适温度6℃~16℃确立了风险分析标准,以中国各个气象站的各月平均气温为基础数据,运用本实验室二次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了风险图。研究结果显示风险区域随时间变化而转移,其时空模式为:1~5月,风险区域从南向北迁移;6~8月,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基本处于低风险;9~12月,从北向南迁移。其时空转移规律与2004年第一季度的禽流感疫情扩散趋势基本吻合。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RT-PCR分别获得了4个国内IBV分离株的S1、M和N基因,并进行了克隆及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aN2-95株的S1、M和N基因核苷酸序列均与IBV H120疫苗株的同源性最高;尽管H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驯鹿狂蝇蛆及其成蝇(Ccphenemyia trompe)的线粒体COI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了研究。DNA核苷酸测序结果证实:中国内蒙古株驯鹿狂蝇蛆(C.trompe CIML)及其成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TurKey/England/N28/73(H5N2)(TEN28/73)的8个基因片段即PA、PB1、BP2、NS、NP、M、HA、NA基因,将其分别克隆
从四川省雅安市某县12家长毛兔场的脱毛癣患兔中随机采样30份(1份/只);绵阳市某獭兔场脱毛癣患兔,采样10份(1份/只),经直接镜检、病原分离培养、致病性试验后,得到2种致病菌株。结合流
为研究猪蛔虫性别特异基因在第三期、第四期幼虫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从所构建的猪蛔虫雌、雄成虫cDNA消减文库中分别挑取克隆,制备成cDNA微阵列芯片、标记
通过粘取恒河猴体颈下、腋下、胸前和腹股沟等处的毛发并刮取表皮组织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对疑似病例进行重点检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结果发现感染体外寄生虫的恒河
利用常规培养基从病鸡的肾脏、肠道等组织器官中分离出了二株大肠杆菌,血清型为0152-160,该菌株能引起7/10的10日龄SPF鸡胚死亡,死亡鸡胚肾、肝肿大,全身出血。用分离物1^#、2^#大
根据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cDNA序列和曼氏血吸虫的原肌球蛋白cDNA序列M27512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土耳其东毕吸虫的原肌球蛋白全长cDNA序列。测序结果表
经RT-PCR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PFV/Restock/1/34(H7N1)1.7kbHA基因的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中并测序。在去除编码HA信号肽的核苷酸序列后,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筛选到
通过研究云南贯众(Cyrtomium yurmanense)的化学成分,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山奈酚-3,7.a-L-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