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学生心中的“男神”,是思政课上的“舞者”,用才艺把理论演绎得活色生香,用魅力把师生关系变得亲密无间,在润物无声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26年思政教师生涯,他坚守“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 的初心和使命;他独创“吴氏教学法”,打破了人们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刷新了对思政课的认识;他信奉“教好学生要先锤炼自己”,修己达人;他愿做一颗火种,带领团队让思政光辉更闪亮。他,就是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荆楚楷模、武汉市年度教师、武汉市解放中学特级教师吴又存。
  今年3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吴又存作为全国唯一的初中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言,是8个汇报人之一。
  独创“吴氏教学法”,刷新人们对思政课的认识
  1993年,吴又存从黄冈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走上思政课教师岗位。初踏教坛,吴又存经常听到前辈们这样的戏谑:“教思政嘛,很简单,就是对着书本画圈圈。”在人们的印象中,初中思政课是一门学生不爱学、社会不重视的“副”科,思政課教师往往与“刻板”“灌输”“死记硬背”等元素联系在一起。但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吴又存满怀激情想做一番事业,觉得思政课不能这样,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改变人们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这是他的目标,也是他的理想信念,于是,他给自己圈定了“三个不能做”:不能做“赵先生(照本宣科)”,不能做“贝多芬(背多分)”,更不能做“吴先生(误人子弟)”。
  拟定目标容易,实行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吴又存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26年来,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守在思政课教学一线,潜心钻研思政课教学方法,精心策划每一节课,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古诗词、情景剧、时政演讲……都被他搬到了思政课堂上,他逐步摸索出一套“吴氏教学法”让思政课“活”了起来。
  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章节时,怎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改革开放”这个抽象的概念呢?吴又存结合安徽凤阳小岗村在1978年实行“大包干”的历史,唱起了新编花鼓戏;在讲授《世界文化之旅》时,为了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他在课堂上清唱一首湖北恩施民歌《伙计歌》;在执教“民族精神”这一主题时,吴又存会引导学生一起吟诵王久平的诗《生死不离》;在执教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他会仿照李清照的《如梦令》填词一首;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时,他改编毛阿敏《千里难寻是朋友》的歌词,作为小结送给全班学生:“有一个宝贝叫潜能,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善于发现深入挖掘,能带给我们人人成功。”
  丰富新颖的课堂,让学生对思政课越来越感兴趣,“吴老师,这节课我给您打满分”是学生经常跟吴又存说的一句话。但吴又存觉得仅仅这样还不够,在他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思政课的“大忌”,他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于是,“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活动应运而生。每天中午,吴又存都会在办公室辅导学生进行时政演讲,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学生脱稿进行演讲。课堂上正式演讲时,他会用手机一一录下整个过程,上传到班级QQ群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分享。
  向俊是吴又存带的2005届学生,平时一开口说话就脸红,但经过思政课的“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活动,向俊不仅克服了说话困难的毛病,而且成为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两度荣获全国“金牌主播”优秀论文一等奖,并与敬一丹等著名主持人同台对话,成长为播音主持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学生黄璞目睹自家门前的湖泊垃圾问题很是苦恼,吴又存指导他课余时间研究、制订调查方案,与他一起到东湖、金银湖等湖泊实地调查,采访渔民,探寻污染源,获得了大量调查数据,帮助他完成调查报告并向全校学生发出珍爱湖泊的环保倡议,武汉市环保局向全社会进行推介。
  ……
  吴又存带着孩子们走进革命烈士陵园凭吊、聆听“功勋市民”演讲、与“全国道德模范”面对面,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体会思政课。
  时代在变,思政课也要变,现在的吴又存又开始进行“互联网 ”时代智慧思政课堂的探索和研究。在他看来,思政课不仅要充满诗情画意,还要充满现代元素,最大限度地实现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转变。
  释放人格魅力,修己达人感召学生
  “教好学生要先锤炼自己。”这是吴又存坚持了26年的准则,“如果教师掌握的只是教材上那点知识,最多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这样的教师,根本没有资格去教学生。”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吴又存下了一番“笨功夫”:多少次下班后,人去楼空,华灯初上,忙碌了一整天的他仍在办公室里“孤军奋战”,查阅资料、收集案例。天长日久,他积累了30多本密密匝匝的“资料库”,上课时就能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吴又存还手绘了大量教学用的漫画和挂图,大量阅读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书籍,他的书房里存放着100多本共计20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震撼了来家里做客的老师们。为了“讲”好课,吴又存专门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外出听课时经常录下课堂实录,回去后再逐词逐句地琢磨。自己上课前也常在家里反复试讲,讲了录、录了讲,直到满意为止。
  吴又存这种“钉子”精神在刚执教时就已经表现出来,1999年,28岁的吴又存要上一节公开课《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了拿到真实的宝贵课程资源,他扛着学校的一台摄像机偷偷地溜进了游戏厅,现场拍摄学生玩游戏的场景,还与游戏厅老板发生了争执,“他们以为我是记者要录像曝光”。尽管由于现场环境的干扰,录像的效果不太好,但却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这节课获得了武汉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思政课不是假大空,而要用真实打动人。”在吴又存看来,“思政课必须讲到学生心里去。”他注重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因素,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以自己的真情呼唤学生的真情。在讲授“孝敬父母”的内容时,吴又存在课堂上来了个“真情告白”,哽咽地讲述了母亲为了他读书背着个小木箱走街串巷地卖冰棒、提着个竹篮子四处吆喝着卖馒头的真实经历,深深打动了所有的学生,不少学生潸然泪下。学生罗袁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自己更理解父母的辛劳了……”   打动学生之余,吴又存希望學生能在实践中践行所学所得,他经常布置一些特殊的思政课作业——“为父母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帮爸爸下厨炒菜、帮妈妈剥鹌鹑蛋、帮爷爷捶背……吴又存则一一写上热情洋溢的评语加以肯定和鼓励,这些活动润泽了学生的感恩情怀。今年1月,在武汉石油化工公司工作的学生叶飞被授予“武汉市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他给吴又存打电话报喜时说,“正是当年吴老师的一言一行,锤炼了自己认真负责的品质”。
  2006年,吴又存作为湖北省唯一参赛的选手,在南京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思政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有一位教师问他:“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他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做了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做一颗火种,带领团队让思政光辉更闪亮
  2017年,湖北省教育厅授牌成立湖北省第一个初中思政名师工作室——“吴又存名师工作室”。此时的吴又存,可谓身兼多职,他还参与了统编思政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编写工作,因为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颈椎和腰椎病多次复发,一度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尽管如此忙碌,吴又存对工作室尤其看重。工作室刚刚开展活动时,经常会碰到一些教师的抵触,甚至会直面“思政乏味无聊”的尖锐问题。但吴又存从不生气,他现身说法,告诉自己的同行,其实思政课也可以很有趣、很生动。
  “幽默段子、谚语故事,这些被我们看过一笑的文字,都可以成为‘吴特’课堂的有效教学资源,他的整合能力是如此强大,我能够想象出学生是多么盼望上他的课啊,有趣好玩、轻轻松松去享受课堂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湖北省武汉市将军路中学教师马艳新由衷地评价自己心中的男神“吴特”。
  而就在几年的时间里,吴又存名师工作室曾先后组织市区30多位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区全体思政课教师,成功举办了赴黄陂开展“送教下乡”、东西湖写作研修、武昌区域经验交流、江岸课堂研讨、青山专家讲学、硚口新教材解读、江汉法治专册研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同时打破区域限制,跨省市赴江苏、浙江等地开展联合研修,让工作室成员扩大眼界、积淀能力、提高素养。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教师黄莉、武汉市二桥中学教师张婷婷、黄冈黄梅县八角亭中学教师郭水霞……在吴又存的引领下,这些后起之秀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师中的中坚力量。
  吴又存这颗火种不仅点燃了更多的思政课教师,也点燃了他所带的学生刘梦觉,这个曾经最讨厌思政课的学生长大后成了另外一个“吴又存”,博士毕业后的刘梦觉成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站上了高校思政课的讲台。她回忆说:“吴老师把书本上的知识悄悄塞进了诗歌里、化入了故事里,他生动有趣的授课风格,刷新了我对思政课的认识,一首首打油诗,即兴还能来段幽默的脱口秀,让我觉得政治也可以这么精彩。今天,我站上高校思政课的讲台,我上课也会模仿吴老师,是吴老师给我埋下一颗研究社会科学的种子,让我学会永远要对学生活力四射、激情澎湃。”
  吴又存说:“我的理想就是做新时代最好的初中思政课教师。虽然这个‘最好’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却是一种追求和信仰,属于思政课教师的追求和信仰。”在吴又存的观念里,思政课,不仅要教在今天,更要面向明天,他希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用一辈子上好一门思政课,为学生成长成才点亮一盏引路明灯。
  责任编辑/王娜娜
其他文献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四个全面”战略在全国全面铺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场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战役在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同时打响。举国上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扶贫先进人物,他们以自己的爱心、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时代乐章!湖北省“师德楷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值军老师就是这一时代乐章里跳动的音符。  自1995年参加工作,他一直扎根崇阳库区,为库区孩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在
2017年3月8日,鄂州市教育局机关干部深入到责任区指导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面对H7N9禽流感、诺如病毒等病毒防控的严峻形势,全市教育系统,实行干部包镇、包校,教师包班、包人,结对抗击传染病。  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则,实行逐级包保,全市教育系统密织传染病防控“包保网”,做到“不遗一校,不漏一人”。该市教育局每名局领导牵头包保一个区(开发区)、一个街办和几所市直学校,各区(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名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 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要求, 在“心理育人”环节,强调育心与育德相结合、育心和育体相结合、育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可见“心理育人”已在新时代高校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成为高校育人过程的重要组
“到上海去62411983日的D2218”,这是一条没来得及画上句号的短信,也是一条还没来得及发送的短信,看起来有一些混乱,却是恩施市研培中心教师培训部主任钟祖国留在人世的最后一条信息。  2017年11月15日,55岁的钟祖国倒在他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恩施市芭蕉乡的送教之路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吃力地编写这条稍显混乱的信息,为的是安排好当月“国培计划”研修项目的最后一个工作环节:订票。微信群
小w同学是全校老师都知道的一个孩子。  他从低年级开始上课就坐不住,经常趁着老师一不留神,就从课堂上跑到教室外,藏到校园的某个角落,导致班里的老师和同学经常在校园里玩着“寻人”的游戏。他也很少动笔去做作业,即使是在老师和同学们审视的目光下,他仍然咬着笔头一脸不在乎。遇上考试,他的表现更是让人无可奈何,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本学期开学,小w的家长考虑到他各方面的情况,决定让他休学一段时间,再计划找
今年春季,全国妇联下发了《关于表彰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荆州街小学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这也是此次湖北省唯一获得该殊荣的学校。  “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楹联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湖北省综合办学实力百强校”“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近年来,市级、省级、国家级表彰纷至沓来,这与荆小人“奉献、担当、幸福”的精神特质密不可分。闪光的荆小精神背后,是
蕲春,不仅是一代医圣李时珍的诞生地,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成书地,更有着闻名全国的“教授县”之美誉,800多位教授专家学者从这里走向世界,名扬四海。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蕲春重教兴教的优良传统。近年来,蕲春县委、县政府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在这里激荡,一所所花园式学校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广袤的蕲阳大地,成为荆山楚水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襄阳市樊城区凝心聚力打造名师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实施集团化办学,开展学校结对帮扶计划,严格落实名师送教、统一培训、城乡交流等制度,为优秀中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造就了一大批师德高尚有魅力、勤学善思有思想、技能高强有业绩、教艺精湛有风格、社会认同有声誉的名师,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
3月21日,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武师附小”)举行了隆重的“十大风采女性”颁奖典礼,经过激烈角逐,十名内在气质和生命品质俱佳的女教师有幸获此殊荣。像此类陶冶教师性情,改变教师“行走方式”的活动,在武师附小真可谓数不胜数。  全国学校管理创新品牌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尝试法教学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首批中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阳春三月之初,各地的校园里又多了一项活动——百日誓师。  誓师大会从高考延伸到中考,指向六月的两考。无论是其形式或内容,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动员会,仪式感甚强。  我曾经在农村初中担任校长多年,当时正值应试教育水深火热之时。2003年左右,我所在的学校厉山三中的中考成绩正处低谷,而学校大门口斜对面是另一所初中学校,两校之间仅隔着一条316国道,但其中考成绩多年强于我校。以至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