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冬半年位势高度季节内振荡及其诊断分析

来源 :大气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z52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北太平洋对流层冬半年位势高度的季节内振荡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上空的位势高度表现为显著的10~40 d季节内振荡特征,50~80°N纬度带内振荡最强,主要由东向西传播;位势高度季节内振荡的演变过程伴随太平洋高压脊以及东亚大槽的显著变化;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准正压的结构,位势高度季节内振荡的时间演变与地转涡度平流和散度项的季节内振荡有关,其向西移动也是受地转涡度平流和散度项的引导。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587站日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月平均的ERA_interim土壤湿度(Soil Moisture,SM)再分析资料及扩展重建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ERSST),对
采用1979—2005年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的卫星观测资料和IPCC第5次全球气候变化比较试验(CMIP5)的模式资料,对全球对流层和平流层近26 a的气温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MIP5模
目的:研究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10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以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
内脏痛顾名思义是指一类发生在内脏器官的疼痛,是外周损伤后逆行导致中枢神经有所改变,使传人信号强度比实际强度大(敏化作用)。与躯体疼痛的表浅、定位准确相比,内脏痛往往具有一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BCC—AGCM2.0(T106L26)进行22a夏季(6-8月)、11个成员的集合回报试验;针对500hPa高度场、降水和气温的预测能力进行交叉检验,并计算其均方根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