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五步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对于低中年级学生特别吃力,尤其是两步及两步以上的解决问题大多学生无从下手,于是出现解决问题片段化(两步只做一步),胡乱凑计算式子(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相同单位的数相乘除),解决问题出错率特别高,教师教的头疼,学生学得痛苦,究其原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没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尝试如下。
  一读:读清题意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筛选信息(提取有用信息,排除无用信息),如有一题为:小明身高145厘米,体重26千克,小李身高138厘米,体重22千克,小李比小明矮多少?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一共告诉四个条件,两个身高,两个体重,根据问题看身高是有用条件,体重是无用条件,这样学生就知道比较的是身高,学生也就真相大白;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对问题分类,看属于哪一类问题如平均分问题、行程问题、倍数问题、价格问题。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23页有一道解决问题是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播放多长时间?教师在读题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是每集播放多长时间,也就是把336分钟按集(8份)平均分,把它归类为平均分问题,学生很容易用平均分的方法(除法)去解决。天长日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动会形成在读题中提取有用信息,分类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抓:抓关键词
  解决问题中学生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答非所问,或者是画蛇添足,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抓住关键信息或要求。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21页有一道解决问题,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在这道题第二问的解决中大多学生都用90÷3=30(张),显然学生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学生是把“人”平均分在了3个教室,题目中要把“课桌”平均放在3个教室,只能用90÷2÷3 这样的式子解决才是正确的。再如四年级上册44页5题(2)将一张圆形纸对折3次后展开可以得到那些度数的角?这里的关键词是“那些度数”,有些同学錯理解为那些种类的角,做的答案为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正确的答案为45度、90度、135度、180度、225度、270度、315度、360度。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有一例题: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的多少块?学生通过动手分得出两种答案,一种是每人分得块,另一种答案是每人分得块,学生还说出自己的依据,并展示给大家看,(他把三块月饼平均分为12块,每人分得3块,所以每人占),其实这里就是学生没有抓住关键信息,问题是求具体数量而不是求分率。还有学生经常对问题中的“大约”“估一估”“设计几种方案购买方案”等关键信息没有抓住,导致经常出错,所以解决问题中关键词的捕捉是确保符合要求的关键。
  三找:找突破口
  解决问题中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37页有一道情景图的解决问题条件是3元一根,8箱冰棍4天全部卖完,一箱冰棍30根,问题是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棍?第一问是4天卖了多少钱,那就是要找到4天买的数量(8箱,一箱30根)和单价(每根3元),单价是按根告诉的,所以先要算出8箱一共多少根,也就是求8个30是多少,所以用30×8=240(根),再用240×3=720(元)。第二步是要把买的“根数”平均分,这里运用抓关键词的知识就会迎刃而解。
  四理:理清解决顺序
  大多同学读完题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书写,所以理清书写顺序也很重要。即要让学生知道第一步与第二步之间是递进和铺垫关系,只有先解决中间的量,才能解决后边的问题。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27页有一道题: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学生无从下手,我就指导学生分析找到关键信息,“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只要知道总共人数是儿童人数的几倍就会迎刃而解,所以第一步就要先算总人数是儿童的几倍2+1=3(倍),第二步再算儿童的人数456÷3=152(人)。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18页有一道题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先把男生分组(56÷4=14),再把女生分组(64÷4=16),最后把两组合起来(14+16=30);第二种方案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再把总人数平均分五看:看检验结果
  一方面看结果是否计算正确(数字书写正确、计算过程数位对齐,计算过程正确完整),另一方面看结果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如100元最多能买单价3元的手套几双?好多孩子100÷3=33(双)…1(元)有些孩子认为是34双,如果检验一下肯定会发现矛盾,34×3=102(元),多出了2元显然错了。再如有100人去郊游,每3人乘坐一辆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车?好多孩子用100÷3=33(辆)…1(人)有些孩子认为是33辆,如果检验一下用33×3=99(人)发现少了1人,只能是34辆。
  总之,解决问题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比较抽象,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走出一套有序、有法、规范、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其他文献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如何在习作之初,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阐述在教学中如何立足文本进行随文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模仿练笔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它是初学写作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独立习作的桥梁,是创造的基础。三年
期刊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展开。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因此,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我们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期刊
观察是人们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认识自然事物的一种活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长短、厚薄、声音、气味、软硬、冷热、轻重、表面光滑程度,以及发生的变化等信息。将观察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包含着积极的思维和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忆或记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就属于观察课。小学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进餐习惯。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从小养成自觉的良好的进餐习惯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的确,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果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一节课能否有实效,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有没有被激发出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情绪呢?我曾做了一些
期刊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谋生,而还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的儿童。其中尤其指那些已经到达入学年龄,在学校学习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见,农村留守基本上是由处于在学校读书阶段的未成年人组成。因为缺乏第一监护人父母的监护,而且在身体上、思想上又未成熟,故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焦点
期刊
什么是教育?那么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什么样子的?我相信每一个幼儿教育的工作者都有着自己的体会和理解。简单的概括一句,教育就是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探索和创造。通过专家和同行们的讲解和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真谛有了自己的感悟。我认为:慢下来,给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去成长,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建构自己的生命奇迹——这就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去年这个秋天,我开始了自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和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实施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下语文教学应该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做到“六要”可以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蒙古族传统元素中的动植物图形体现了蒙古族崇尚自然与接近自然的特征,民族品牌中既要体现蒙古族传统元素又要体现其品牌特色,如何让能将两者完美结合呈现给大众,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蒙古族被人們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尚白尚蓝的文化特征使其传统元素别具一格,传统元素是蒙族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通过各种造型诠释蒙族文化,体现在民族品牌中包括有蒙文字、图形以及色彩,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推动现代民族品牌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自学校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这一教学模式以来,我便积极响应,深入到教学模式的尝试中,历史课改让人激动、兴奋,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我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学为主”,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突出的是学生学习这个主体,体现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当堂达标”,强调的是每一节课上的目标的达成,这个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