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36156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学习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抽象数学模型变成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数学问题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必须学好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 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教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的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转变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缩小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期刊
摘 要:单词是英语学习敲门砖,也是贯穿初中英语学习的重难点所在,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理论钻研为基础,对初中英语单词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系统总结与探讨,以期通过科学总结对初中英语单词训练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单词 训练法  一、引言  在大多数小学都已经展开英语教学以及各种社会英语培训班逐渐普及的今天,大多数初中生在入学初期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如何在这种前提下运用科学方
期刊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问题引导,默读静思  语文教学应当以语文为载体,通过文本语言,指向文本语境中的心灵,进而洞察作者的心灵,并引起自我的心灵感悟。读书必须调动多种感官才能产生
期刊
有那么一群孩子,曾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那么一个孩子,曾让我至今也不能忘怀——503全浩。  一、开学第一天  记得那年的秋天,我刚调到了一所新的学校任教。学校安排了我带503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工作。这是怎样的一个班集体呢,应当说是全校的一个超级大班,全班人数位居全校第一,79人,而且还有一个号称“全校老大”的孩子王的班级。带着缕缕担忧我还是接受了任务。接下来便是紧张的报名工作和开学工作
期刊
摘 要:生物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生物课学习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一个通病。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语言,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培养 表达能力 生物学语言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是目前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导致历次考试失分的薄弱环节。语言表达能力是高考生物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在近几年的理综考试中,学
期刊
摘 要: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只有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魅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的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魅力又有什么作用?如何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是本文的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人格魅力 作用 构建  作为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
期刊
摘 要:培养初中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学生从单调的文字中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伟大,显得更为迫切,从教学角度讲还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根本,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学生从单调的文字中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伟大,显得更为迫切,从教学角度讲还是提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摒弃教师一手抓的现象,该放手时就放手,把学生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实现自主,提倡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并收到良好效果。  一、放手内容 自主探索  课文内容是学生
期刊
摘 要:知识目标的实现是初中政治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政治课教师要重视新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立足课堂教学,强化教学设计,能有效地实现政治课的知识目标,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明确知识目标,将知识目标生活化,调动学生实践与参与,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等基本方法来有效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新课程 知识目标  初中政治课不仅是学校智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所以物理教师在授课时应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变教学为导学。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现象,以及只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做法,确立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下面,本人结合中学物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