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思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高中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而不做实验。化学教育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积极认识、学习、探究。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探究性 实验教学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听课、记忆、做笔记。这种被动的学习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阻碍了他们自主性的发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课堂知识更新慢于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为两个方面。
  1.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方法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学生如果没有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课本中的文字含义,抓不住中心思想和自学突破口,必将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对课本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既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元素周期表时,可让学生总结周期表的结构,根据以前所学元素周期规律的知识,自己得出元素周期表内各周期、各族的性质变化规律;教学甲烷、氯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可让学生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引导讨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步骤、装置、收集等,达到自学目的。
  2.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单纯地掌握某些知识更重要,无异于拿到学习知识的金钥匙。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重点、难点归纳整理,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规律、疑难点,整理同类知识,形成知识网。如讲授元素知识时,每学习一族元素的知识先由一种代表物质的知识推及其他元素并根据同族元素之间的结构、性质的异同点,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接受各种新知识与新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对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创造力。他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学习模式如下:
  1.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习中心,以实用性、创造性为原则,以教学活动相关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其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比如教学《盐类的水解》时,可先让学生根据实验测盐溶液的pH值,再让学生探究盐的酸碱性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盐类水解的问题。
  2.研究探讨。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计划,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通过分析、归纳,得到初步结论。
  3.总结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而总结出较严谨、正确的结论。在《盐类水解》中,学生通过研究探讨得到盐溶液酸碱性的原因后,教师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展相互探讨交流,最后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即盐类水解的含义、特点、规律等。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的发展。高中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而不做实验。这将使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的变化、装置的安装、反应的流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实践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态度,还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从而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如讲钠的性质时,教师通过展示钠,让学生总结出它的物理性质,通过钠的切面颜色的变化,让学生推断其化学性质。实验室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学生实验力度,更好地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如讲溶液的配剂时,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掌握配剂流程,锻炼动手能力;通过教师在实验中提出的可能产生的误差,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能力,化学教育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积极认识、学习、探究。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黑板幻灯片教学手段简便快捷,但形式单一且容量小,而用多媒体技术如电视、录像、网络可以使教育形式更多样,信息来源更广泛、信息容量更大,更适应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
  由于化学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直观性、微观性、探索性等特点并不能真正体现,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尽可能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有些演示实验需要较长时间,且伴有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影响实验效果。采用摄像、剪接技术,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例如氯气见光分解实验可用此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大大增强时效性。当学生看到几个小时后才开始慢慢冒气泡,不仅对实验信服,而且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演示实验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借助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安全,又保护环境,达到良好效果,更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真实再现,引起学生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例如浓硫酸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操作,通过录像对水加入浓硫酸中放出大量热,使硫酸飞溅进行演示,使学生提高认识,正确掌握实验规则。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设计实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例如制氯气时,先让学生在计算机前模拟先撤酒精灯,再撤导管的操作,一旦操作错误,水倒流入试管,发生炸裂;若操作正确,则计算机给予鼓励。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展示微观世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高霜.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备课质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袁汀.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其他文献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开创油田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和谐企业”建设要求,就要在“占领”上下工夫,在“育人”上做文章,在“创新”中找出路。
摘 要: 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多媒体以其形象直观、声形兼备、表现形式多样化等优势,极大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化解教学难点,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许多概念、物理过程、物理规律过于抽象,令人难以理解。如何化抽象为直观,变不可见为可见,是降低物理学习难度、克服学生畏难情绪的关键所在。笔者
数控课改有效的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观察过多堂专业课后,从课堂本身出发,从教学资源和教学组织两个方面来阐述数控课改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对课改
主接线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它是由高压电器设备通过连接线组成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整体及变电所本身运行的可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高中教师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因而高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
二硒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防癌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评述了有机合成试剂二硒醚的合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要深钻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
本文针对工字梁主要的焊接变形特点,提出了在焊接准备、焊接参数选择、焊接顺序选择、焊接实施过程中控制变形的一些措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借鉴国外自然拼读法教学,这种方法主要研究英语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其发音的对应关系,培养学习者对字母或字母组合的直觉音感,从而做到见字读音,听音写字。从而能够
进入中职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相对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差距。中职机械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相对于大专院校机械专业的课程内容几乎相当,难度也没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