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变革,产生出了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如何从中挑选出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并且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历史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要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案,教师需立足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地找到解决方案,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改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设计,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创设出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随着课堂的变化及学生的成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88
当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无趣,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得学生形成了机械化的学习模式,课堂上缺少了人文气息,师生之间的互动处于尴尬的境地。那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从这些问题入手,转变教学方式,依据内容开设不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历史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激活学生探究历史内容的动力,形成灵动、积极、高效的课堂氛围,逐步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注重学法的指导,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涵盖面比较广,时间跨度大,课时安排是有限的,仅凭着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深度理解的目标的,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困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了片面的学习观念,过渡依赖于死记硬背的方式,长期如此便会对影响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建立历史与实际生活的练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大幅度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以《大变革的时代》为例,针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师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教学:把商鞅所谓采访对象,将学生视为观众,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更加具体化和直观化,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变法的看法,从中了解到商鞅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顺应民心的,明确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而针对大变革时代里社会生产等各方面的变化,教师则围绕着“变”字来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手里有一块试验田,需要你亲手耕种,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使学生了解古代农业革命的方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引出秦国的都江堰,教师播放都江堰的历史资料,向学生展示其修建的原因、作用、历史地位,让他们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多样化的课堂
为了能维持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教师还需豐富教学形式,依照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地穿插一些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善于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精细化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得课堂教学高效运转。比如教师可开展课堂小辩论的活动,针对某些历史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派来进行辩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文氛围,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再比如创设出教学情境,采取角色扮演、播放音视频的形式来演示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自编自导一些历史事件,同时进行简单的舞台搭设,使得学生边表演边领悟其中的情感,以最佳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的意识,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挖掘其中的生成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找准高效教学的支撑点,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例如《两汉经济的发展》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汉经济成就图片,出示汉代牛耕图、耧车、冶铁水排模型、西汉长安平面图等图片,分析其中所体现的科技成就,由此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东汉明帝时期王景治理黄河成效更为显著?”指导他们结合相关的历史及地理知识,联系黄河的现状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四、结束语
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灵活转变教学形式,激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间,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蒙艳丹.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学周刊,2019(31).
[2]刘锡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3]叶敬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2).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88
当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无趣,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得学生形成了机械化的学习模式,课堂上缺少了人文气息,师生之间的互动处于尴尬的境地。那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从这些问题入手,转变教学方式,依据内容开设不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历史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激活学生探究历史内容的动力,形成灵动、积极、高效的课堂氛围,逐步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注重学法的指导,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涵盖面比较广,时间跨度大,课时安排是有限的,仅凭着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深度理解的目标的,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困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了片面的学习观念,过渡依赖于死记硬背的方式,长期如此便会对影响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建立历史与实际生活的练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大幅度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以《大变革的时代》为例,针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师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教学:把商鞅所谓采访对象,将学生视为观众,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更加具体化和直观化,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变法的看法,从中了解到商鞅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顺应民心的,明确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而针对大变革时代里社会生产等各方面的变化,教师则围绕着“变”字来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手里有一块试验田,需要你亲手耕种,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使学生了解古代农业革命的方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引出秦国的都江堰,教师播放都江堰的历史资料,向学生展示其修建的原因、作用、历史地位,让他们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多样化的课堂
为了能维持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教师还需豐富教学形式,依照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地穿插一些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善于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精细化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得课堂教学高效运转。比如教师可开展课堂小辩论的活动,针对某些历史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派来进行辩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文氛围,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再比如创设出教学情境,采取角色扮演、播放音视频的形式来演示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自编自导一些历史事件,同时进行简单的舞台搭设,使得学生边表演边领悟其中的情感,以最佳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的意识,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挖掘其中的生成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找准高效教学的支撑点,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例如《两汉经济的发展》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汉经济成就图片,出示汉代牛耕图、耧车、冶铁水排模型、西汉长安平面图等图片,分析其中所体现的科技成就,由此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东汉明帝时期王景治理黄河成效更为显著?”指导他们结合相关的历史及地理知识,联系黄河的现状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四、结束语
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灵活转变教学形式,激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间,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蒙艳丹.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学周刊,2019(31).
[2]刘锡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3]叶敬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