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十个全覆盖”更有温度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鄂尔多斯日报》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进展情况,创设了《鄂尔多斯村庄故事》这一专栏,让记者一双脚走在真实的前沿,站在时代的浪尖,以个体的悲欢透视村庄的变迁、改革的深入、发展的共享;以创新的新闻故事,提升主题报道的温度。
  【关键词】 十个全覆盖 新闻故事 温度 创新
  《鄂尔多斯村庄故事》的文章至心动人、至情感人,鲜活而接地气的素材、平实而口语化的语言,都释放出正能量,提振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让更多的人做时代的先倡者和先行者,为广大农村牧区早日蜕变为美丽乡村而凝心聚力。
  作为党的耳目喉舌,传播与践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鄂尔多斯日报》的责任和信守。但面对全媒体信息时代的纸媒信息传播速度的滞后、传播方式的单一,如何让“中国梦”由一个小切口放射到大视野中?正如许多党报一样,《鄂尔多斯日报》也遭遇了瓶颈期的焦虑和亟待突破瓶颈的思考。
  做有温度能打动人的新闻无疑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路径。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当前农村牧区最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完全符合五中全会精神,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载体。《鄂尔多斯日报》经过通盘考虑、精心策划,从选题的摘取到采访写作再到后期编辑刊发,都下了大工夫。从6月23日开始,一个全新的专栏——《鄂尔多斯村庄故事》诞生了。那些用视野、镜像呈现的鲜活的人和事,客观、坚定而真诚,让“十个全覆盖”工程有了老百姓能感触到的温度。
  一、创新,是有温度新闻的生命
  新闻人,既是船头的了望者,也是公众的守望人。创新,是新闻人不可规避的责任。《鄂尔多斯村庄故事》通过多个维度的创新,让“信息爆炸”时代里的新闻人摒弃信息碎片而身入心入基层,深入事实真相,通过微视角反映宏观现实,通过文艺化、人本化的笔法讲述新闻,让纸媒的深度性、延展性、关联性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一)内容丰富现场感强
  一个好的新闻必须有现场感,能让读者感同身受,隔着现象的千山万水都能看到彼岸的事实真相。《鄂尔多斯村庄故事》在采写中要求记者一“沉”到底。把视角放在最普通的农牧民身上,在内容上选择故事性丰富的个体,以个体的生命体验、生活历练作为切入点,讲述“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广大农牧区带来的看得见、触得到的惠民变化。如《乡村氧吧“黑圪涝湾”》就是通过年轻时就植树治沙的赵华的故事,来反衬出黑圪涝湾村是如何一步步从荒漠小村变为森林氧吧。而通过“十个全覆盖”基础设施的改善,赵华和村民们在氧吧里搞起了旅游业,迎来了红火日子。
  (二)群众语言表达力强
  美国的大思想家爱默生谈创作时说:“你的句子应该像从地里挖出来的蒲公英,根很长,粘着泥土,还是湿的”。这种“新鲜感”对于媒体记者来说也是屡试不爽的,接地气的语言永远都让读者受用。《鄂尔多斯村庄故事》的每一篇稿件都力求语言表达上的平民化。记者不仅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一些政策性的“官话”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土话”,摒弃“假、长、空”,坚持“短、实、新”,使新闻报道更加通畅,更富有感召力。如一些地方性方言的运用,在《大口古村如画来》中有“刨闹”“勤实”“苦水”“活套”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语言,有效提高了读者的黏度。
  (三)稿件编排思想性强
  稿件质量的好坏,从其刊发的位置上便可窥见一二。《鄂尔多斯村庄故事》80%的稿件都在头版头条的位置进行刊发。相对于其他“十个全覆盖”工程新闻报道的铺天盖地,这个专栏的稿件做到了顶天立地,形成了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宣传构架。相别于一般性、公文式报道,在版式制作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字体变化较大、编排方式也较为灵活。同时,在稿件的前面增加了“村庄名片”和“十个全覆盖”相关链接的内容,对新闻故事的信息量进行了补充。这种不同的题材和各异的体裁在显要版面刊发,旨在更全面地呈现客观的见证、新鲜的信息、理性的思考和温情的事实。
  二、效果,是有温度新闻的见证
  《鄂尔多斯村庄故事》开设以来,不断激发新闻宣传的源动力、提升新闻宣传的软实力、强化新闻宣传的生产力、增强新闻宣传的竞争力,其目的就是不断把丰富的新闻资源打造成新闻作品、新闻精品,变成信息碎片时代下的视觉“盛宴”,使广大农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让普通百姓也能“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一)深化了“走转改”力度
  在新闻报道的规模上,参与《鄂尔多斯村庄故事》报道的记者编辑不断增加,从最初的两名记者到后来的全部一线记者,从本报记者到各旗县、各部门的通讯员,更多的新闻人纷纷走入田间地头深入采访,做调查研究,不走马观花,不蜻蜓点水,使这个专栏真正成为深化“走转改”、锻炼新闻队伍、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平台和载体。
  (二)增强了干群关系黏度
  对于有历史有故事有特色有亮点的嘎查村的报道,全面激发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使群众有意愿、有热情,肯想、肯说、肯干,真正成为参与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同时,也督促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巩固工作成效,追求工作长效,建设起一批环境整治到位、产业调整到位、基层党组织建设到位的“美丽乡村”。干群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融洽,是此专栏产生的社会效果。
  (三)开辟了纸媒生存维度
  《鄂尔多斯村庄故事》开设后,一大批接地气、凝人气、系民情、得民心的优秀作品扑面而来,使得报纸改变了“面孔”和“文风”,老百姓反映我们的报纸“越来越好看了”。这是传播效果上的创新之处。同时,建立起更有人情味的舆论引导体系,让纸媒在“全媒体”挤压下获得了新的意义补偿和价值追认,更多的人重拾报纸,成功地为《鄂尔多斯日报》赢得了新的生存维度和发展空间。
  (四)强化了主题报道尺度
  大到“中国梦”,小到“十个全覆盖”,都是党报主题报道中的“重头戏”,但《鄂尔多斯村庄故事》的延展性意义远远超出了主题报道的阶段性尺度,而是让新闻故事不断探入到社会肌体的内部,为全市上下提振信心、激发活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进行“再传播”,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公约数。
  三、价值,是有温度新闻的追述
  党媒的责任便是日以图新,把方向、管导向,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每一个字符、每一个句点,努力让转型期的鄂尔多斯人多姿多彩的表情得以呈现,也试图让一个个困扰鄂尔多斯的时代命题得到纾解。因此,在周而复始的传播时域里,鼎故革新,聚力奋进。
  《鄂尔多斯村庄故事》秉要执本,却又力求创新,假若我们看不到这个新闻专栏对于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意义和价值,那我们就不会拥有农牧区踏上小康之旅的精神动力;如果我们在新闻故事里看不到千里沃野的变化,就无法从翻天覆地的重大实践中得到应有的启示。这一批批稿件是党报对自身担当的社会责任的重新审视,它提醒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对“全媒体”传播优势的挑战,该当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而不是削弱党报的战斗力。这考量着每一位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脚力、笔力和脑力。
  毫不讳言,《鄂尔多斯村庄故事》成为彰显鄂尔多斯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有效“窗口”,成为鄂尔多斯广大农村牧区发展的有力见证。继续坚守新闻传播的“主干道”,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影响群众、引领群众,《鄂尔多斯日报》做到了,正是“乡土味”和“百姓情”的新闻故事赋予了这个传统媒体以新的生命力。这些媒体表情、百姓叙事,是“中国梦”最动人的诠释,更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好声音”。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日报社)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和其他固有媒体的地位动摇。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手机媒体的传播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但手机媒体的传播对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应该积极发挥手机媒体的诸多优势,使其在更广层面上为农村的发展作出贡献。本文以山西省孝义市东张庄村为调查对象,分析此村手机媒体使用状况。通过分析使用率低的原因,进而对提高农村手机媒体使用率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手机媒体 问卷调查法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市场不断拓展,蕴含巨大潜力。时下,种类繁多的客户端以其跨平台传播的优势异军突起,其中,以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为主的新闻客户端,作为一种新媒体传播形态也倍受青睐。和其他客户端类似,用户下载安装新闻客户端应用程序到使用终端,通过网络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即可接收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可谓全媒体集纳融合的利器。因此,新闻客户端凭借其丰富的资讯资
期刊
最近,百度因部分网吧存在违法违规信息、商业化运作管理混乱、部分搜索结果有失客观公正以及新闻栏目炒作渲染暴力恐怖等问题,被国家网信办约谈并受到处罚,并引发社会热议。  作为一个会员过亿、拥有1900万个各种主题论坛、在网民中有一定信誉和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百度发生这样的事情着实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和遗憾,同时也引发人们思考:互联网这是怎么了?  百度在其致歉信中说:“‘血友病吧’事件暴露了我们在贴吧商业
期刊
各位代表,全体会员同志们,大家好!  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围绕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如何确立民族传播的价值取向,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持主体地位,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的主要议题,来自40多所高校(含媒体)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除聆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7位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外,又分别在民族文化
期刊
【内容提要】本研究以“三峡工程调度”议题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和议程设置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所涉媒体与网民议题样本进行传播静态内容与动态分类的文本分析,对水资源议题的构建模式与优化策略进行研究。研究显示,为优化水资源议题的传播策略,需要在议题呈现角度构建多样化的媒体议题框架,在焦点对接方面调整叙事策略的议题冲突,在场域协调方面达成对话空间的意义共识。  【关键词】水资源 网络舆情 议程设置 传播
期刊
【内容提要】以微博、微信、互联网等信息手段为核心的新型媒体的诞生,让稳打稳行几十年的传统媒体——报纸,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内蒙古三家都市类报纸《内蒙古晨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晚报》为例,从“一纸风行”到自媒体环境下谋寻改革转型之路,探讨纸媒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 纸媒的内容和形式 发展探究  媒体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到互联网数字传播。互联网的
期刊
【内容提要】 随着全媒体理念在传媒界的普及,各大报业集团开始进行应用领域的探索,其中“中央厨房”式的信息处理机制接受度较高。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社构建的“全媒体协调中心”为例,深入分析“中央厨房”模式下的运营方式和核心理念,就其内容整合与传播渠道的有机配合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媒体 中央厨房 路径探索  1999年6月,《中国经济时报》刊发的《消费真无热点?》一文写道:“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即将
期刊
《满洲里日报》是中共满洲里市委机关报,作为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一张党报,其地位和作用之重要自然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满洲里日报》坚持“政治家办报、开拓创新办报、人文思想办报”的方针,按照“两个牢牢掌握”,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的要求,立足口岸特殊区位,一方面紧紧围绕当前形势,进行深刻研判,确保全市舆论阵地的主流声音不失声、不走调;另一方面,针对国际形
期刊
媒体融合以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纸媒该怎样抓住机遇,在挑战中赢得生机,本刊特开设《传媒导航》栏目,与您一道探讨。  本期特刊发《众媒时代的时政报道路径探析》《提炼“特点词汇” 感知新闻活力》《说说社交应用中内容传播的那些事儿》《自媒体环境下纸媒传播发展探究》等文章。这些文章围绕媒体融合等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传统媒体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社会转型期和众媒交
期刊
【内容提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随着微博影响力的式微,微信因其庞大的用户基数、立体多元的传播渠道,以及可测量性和可控性弱的传播方式,逐渐成为谣言的“主战场”,其危害性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分析微信谣言的特征、危害和管理,希望能为遏制微信谣言传播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微信 谣言 特征 危害 管理  新年伊始,就在微信朋友圈被微信公开课PRO版的“我和微信的故事”刷屏之时,突然有消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