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认为,学会做人,首先要从学会感恩做起。但是,由于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呵护,他们时刻被亲人给予的爱紧紧包围着,久而久之,在被动接受关爱的氛围中养成了只会接受而不会给予的习惯,或者说,对于他人给予的关爱,他们通常都会坦然接受,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导致对关爱失去感觉。当一个人对爱没有了感觉,那么,他肯定感动不了自己,感动不了自己又谈何感动他人?
要树立学校教育品牌,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让学生在推进感恩教育的进程中,感悟出他人对自己的恩情,进而能知恩图报。
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推进感恩教育,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学生生活,利用各种教育契机,通过各种情感渠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利用特殊节日,推进感恩教育
推进感恩教育如果只靠“口号”、“格言”、“警句”等是不能奏效的。只有将感恩教育生活化,才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才能增强感恩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为此,我校在每年的特殊节日,如: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都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这些节日里,班主任或德育教师会向学生讲述相关节日的来历与演变,以及一些至善至美的情感故事,旨在加深学生的感悟,因为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然后,要求学生给父母、亲人、教师等人打一个电话传递问候,或写一封信寄托思念,或制作一张贺卡抒发情感,从这些细节出发去感触、去体会、去铭记亲人的恩情,提升自己的感恩情操;最后,挑选一些特别感人肺腑的信和情深义重的贺卡复制或拍照,制成宣传画在学校橱窗里展出,在校园网站上发表,目的在于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利用主题班会,推进感恩教育
当感恩教育真正触及到孩子的心灵,唤醒和鼓舞了他们的道德自觉,他们便会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最终实现自我教育,那么,感恩教育的实效将大大增强。因此,在班会课上,我们会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感恩主题让学生进行演讲,如“最令我感激的一个人”、“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我学会了感恩”、“给予的快乐”等主题演讲。在这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中,演讲者往往会被自己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感恩的热泪,讲到情至深处,无语凝噎!而台下则是唏嘘不止,热泪流淌。他们都被感动了,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三、利用长假,推进感恩教育
由于我校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家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不稳定的特征,可能会由于较长时间离开父母、亲人,而导致亲情的疏远与淡化。所以,在每年的寒暑假期,学生与父母、亲人相处时,都会布置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道德家庭作业,如:“为父母洗一次脚”、“向长辈鞠一个躬”、“为父母做一件家务活”、“今天我当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父母、亲人的辛苦,感受父母、亲人给予自己的绵绵亲情,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亲人。
通过这些道德家庭作业,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亲人,隔山隔水,但隔不断血脉相连的亲情,隔不断孝敬长辈的恩情,隔不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心!
四、评选校园孝星,推进感恩教育
我们始终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我校每年都会在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部分别举行“校园十大孝星”评选活动。“校园十大孝星”评选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品味到做一个有孝心的人所获得的尊敬,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通过“校园十大孝星”评选,让感恩之举贯穿在现实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让感恩之情播撒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让感恩之心绽放出娇艳的感恩之花。
通过感恩教育,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让感恩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而是要有步骤性、方向性,指导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回归合乎伦理规范的道德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得到体验,让感恩落实到它的本源——生活之中来。同时,通过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实践,逐步形成学生的“德情”——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三、利用言传身教,推进感恩教育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感恩教育,就是要在“真”字上下功夫,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那么,“真人”的涵义是什么呢?毛泽东曾对白求恩有一个评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其实,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道出了“真人”的底线。因此,教育学生要学做“真人”,学会感恩,教师首先要学做“真人”,学会感恩。因为,“师者,人之模范也。”所以,我们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用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因为,没有爱与情感,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底线。
霍懋征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跟学生发火,是因为我教的都是小孩子,小孩子是不懂事的,犯错误是正常的,那么,我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发火,是我作为老师无能的表现。”由此我们想到,教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教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人性化地关爱孩子,理解和原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并且还要有一种爱的能力。
当教师具备了这种爱的能力和一颗感恩的心,他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自然会被感化,感恩之心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培植起来,感恩教育将水到渠成。
(江西美佛儿国际学校小学部 张正良 陆淑红)
要树立学校教育品牌,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让学生在推进感恩教育的进程中,感悟出他人对自己的恩情,进而能知恩图报。
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推进感恩教育,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学生生活,利用各种教育契机,通过各种情感渠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利用特殊节日,推进感恩教育
推进感恩教育如果只靠“口号”、“格言”、“警句”等是不能奏效的。只有将感恩教育生活化,才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才能增强感恩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为此,我校在每年的特殊节日,如: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都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这些节日里,班主任或德育教师会向学生讲述相关节日的来历与演变,以及一些至善至美的情感故事,旨在加深学生的感悟,因为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然后,要求学生给父母、亲人、教师等人打一个电话传递问候,或写一封信寄托思念,或制作一张贺卡抒发情感,从这些细节出发去感触、去体会、去铭记亲人的恩情,提升自己的感恩情操;最后,挑选一些特别感人肺腑的信和情深义重的贺卡复制或拍照,制成宣传画在学校橱窗里展出,在校园网站上发表,目的在于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利用主题班会,推进感恩教育
当感恩教育真正触及到孩子的心灵,唤醒和鼓舞了他们的道德自觉,他们便会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最终实现自我教育,那么,感恩教育的实效将大大增强。因此,在班会课上,我们会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感恩主题让学生进行演讲,如“最令我感激的一个人”、“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我学会了感恩”、“给予的快乐”等主题演讲。在这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中,演讲者往往会被自己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感恩的热泪,讲到情至深处,无语凝噎!而台下则是唏嘘不止,热泪流淌。他们都被感动了,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三、利用长假,推进感恩教育
由于我校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家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不稳定的特征,可能会由于较长时间离开父母、亲人,而导致亲情的疏远与淡化。所以,在每年的寒暑假期,学生与父母、亲人相处时,都会布置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道德家庭作业,如:“为父母洗一次脚”、“向长辈鞠一个躬”、“为父母做一件家务活”、“今天我当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父母、亲人的辛苦,感受父母、亲人给予自己的绵绵亲情,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亲人。
通过这些道德家庭作业,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亲人,隔山隔水,但隔不断血脉相连的亲情,隔不断孝敬长辈的恩情,隔不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心!
四、评选校园孝星,推进感恩教育
我们始终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我校每年都会在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部分别举行“校园十大孝星”评选活动。“校园十大孝星”评选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品味到做一个有孝心的人所获得的尊敬,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通过“校园十大孝星”评选,让感恩之举贯穿在现实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让感恩之情播撒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让感恩之心绽放出娇艳的感恩之花。
通过感恩教育,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让感恩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而是要有步骤性、方向性,指导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回归合乎伦理规范的道德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得到体验,让感恩落实到它的本源——生活之中来。同时,通过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实践,逐步形成学生的“德情”——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三、利用言传身教,推进感恩教育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感恩教育,就是要在“真”字上下功夫,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那么,“真人”的涵义是什么呢?毛泽东曾对白求恩有一个评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其实,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道出了“真人”的底线。因此,教育学生要学做“真人”,学会感恩,教师首先要学做“真人”,学会感恩。因为,“师者,人之模范也。”所以,我们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用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因为,没有爱与情感,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底线。
霍懋征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跟学生发火,是因为我教的都是小孩子,小孩子是不懂事的,犯错误是正常的,那么,我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发火,是我作为老师无能的表现。”由此我们想到,教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教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人性化地关爱孩子,理解和原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并且还要有一种爱的能力。
当教师具备了这种爱的能力和一颗感恩的心,他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自然会被感化,感恩之心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培植起来,感恩教育将水到渠成。
(江西美佛儿国际学校小学部 张正良 陆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