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凯 我是一个草根英雄的主义者

来源 :星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搜索赵俊凯的消息,资料少之又少,在仅有的信息里,看到的也只是他只言片语的、关于作品就事论事的采访。
  翻开赵俊凯的简介,我们才见识到所谓低调的成功,毕业后就进入海润的他,历任文学部责编、编剧、制片人、导演。编剧过的作品有《三少爷的剑》、《不说爱你》、《金剑雕翎》;制作的作品包括《重案六组》、《一米阳光》、《诺尔曼•白求恩》等;导演的作品有《一双绣花鞋》、《羊城暗哨》、《震撼世界的七日》等。而且,他更是以编剧、导演、制片的多重身份参与了《亮剑》、《沧海》、《战士》的创作。
  甚少宣传和接受媒体采访,赵俊凯坦言,“等哪一天做到天下人尽皆知,在某个行当登峰造极之后,你可能就永远活在那种走下坡路的低迷心态中。人往往是这样,成功了你也就浮躁了。做永远比说重要。”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
  
  《亮剑》名扬天下以后,赵俊凯的作品里,又多了《沧海》与《战士》,同为军旅题材,都是战火硝烟,都有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为何一部接一部?赵俊凯说,这是男性情结的一种体现,“我常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我是一个标准的草根英雄主义者,我的作品里都有这个影子。”
  《亮剑》走红以后,大批跟风的作品不断涌现。而这样轰动的效果,也是身为导演和制片的赵俊凯所不曾料到的,“当时觉得应该会有影响,但没想到会火成这样。《亮剑》真正的反响是在播出三个月以后才体现出来的,也因此,我们从2005年炮声隆隆打到2010年,跟《亮剑》本身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亮剑》确实是占了先机。”
  成功,一定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回想起投拍《亮剑》的过程,赵俊凯称,那也是一个机缘巧合的过程。“海岩的都市言情剧是我们公司的一个主打品种,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跟海岩的合作发生了些分歧。就在同时,我们的另外一个主打品种警匪剧也受到政策的影响,没有办法黄金上档。所以,必须再找新的立足点。当时就发现战争题材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主打的商业片种,也只是这么揣测。”
  真正付诸到行动,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亮剑》所面临的实际操作困难,曾让赵俊凯却步过,“投拍《亮剑》的时候,我们的版权期限是五年,已经酝酿四年了,期间有几次想拍,由于种种原因都被搁浅。主要是市场的考虑,还有就是投资成本过大,第三是从小说来看,它具有浓重的一气呵成的男人气质,是章回体的东西,跟当时播出的军旅题材相比,它确实有许多敏感的地方,比如涉及到文革,还有李云龙身上的毛刺太多,满口脏话,是一个有缺点很狡诈但又鲜活的农民将领,跟之前革命军旅题材中的那些人物相比,他确实特立独行。”
  《亮剑》提供了一套成功模式,在同时,也为赵俊凯设置了一些障碍,这些障碍,无关其他,“之后再做,自己就会给自己设置许多障碍。所以确实很难超越,怎么样跨越,在跨越的基础上怎么能有个新意,也是个很难的课题。”
  军旅题材,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人物传奇,比如《亮剑》。第二,史诗传奇,具有史诗气质的大事件,像《沧海》。第三就是事件传奇,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某个神秘事件或者某类特定群体,比较典型的是《战士》。可以说,赵俊凯把军旅题材做到了极致。而对他而言,最难驾驭的是史诗题材,“因为在历史上有这么一段真人真事,在做之前,这个圈子已经画好了,它就是一个主流历史题材,《沧海》说的就是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六十年发展历程,决策的过程,人员的功过,重大事件的记载,必须相对全面而且真实。但其实越全就越说不明白,做东西是越简单越单纯,越单纯越好看,这样的话,想表达的东西也就更清楚一些。”
  赵俊凯下一部即将与观众见面的作品也是军旅题材,现在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接下来做的也是一个事件传奇,讲的是人民空军在草创之初建航校所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赵俊凯誓要将军旅题材进行到底。
  
  自己拍戏很少超支
  
  “要有最基础的艺术追求。”这是当导演的赵俊凯坚持的观念。
  “一定要懂得规划和管理。”这是身为制片人的赵俊凯所信奉的原则。
  “编剧是一件太私人的事情,别人帮不上忙。”这是作为编剧的赵俊凯所发出的慨叹。
  在一部片子里,集导演、编剧和制片于一身,会不会无暇分身?赵俊凯答得很诚恳,“即使是做了导演,也没有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单一了,我不会因为我做了导演就不去考虑制片的问题,这是一种思维习惯。我的工作习惯是这样,我先会考虑题材,看看题材大概需要多大规模,市场预期是个什么程度,这个确定以后就确定了一个基础投资额,然后从剧本出发,看哪些是可以实现,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圈定在有限的空间里来实现导演的构想,然后把导演的构想传达给主创的每一个部门,在这个框架内很好地完成作品。可以这么说,我自己拍戏,很少超支。”
  跨行,总会出现新的问题,但懂得未雨绸缪,降低风险指数,是赵俊凯的应对之策,“首先,要有意识的贮备一些人脉资源,包括知识机构,它会有利于你解决一些问题。第二,就艺术这个大的门类来讲,都是相通的,不是完全的由厂工到现场制片到制片主任再到导演的过程,没有这么困难。就我本人来讲,我确实是从编剧开始做的制片,从制片跳回来做的导演,来回跨越,我觉得也没有太吃力。”
  赵俊凯具体分析,“导演是这样,你想拍一个题材,要有自己的审美取向,要有自己的精神诉求。所以,负责任地讲,一个导演是不可能十全的,他只对某一个方面感兴趣,而且做了大量的知识贮备,做得要特别精到和完美。我特别反感的就是一些港台导演,他什么题材都能拍,导演就是摄影,拍来拍去故事都差不多,这就丧失了一个导演最基础的艺术追求。但是做制片的话就不一样,我只要判断,第一,题材怎么样,第二,这个项目的市场预期如何,第三,大体的资金预算能不能控制得住,第四,基础的艺术构成到不到位。从控制来讲,会更简单一点。只要找一些合适人运用合适的资金来做一个合适的产品,出来的就是一个合适的回报。”
  当然,成就感也是不一样的,对于赵俊凯而言,当导演最为过瘾,“单纯从艺术追求来讲,确实如此,比如《战士》这部片子,你对于战士、战争和军人的理解,通过这部片子传达给你的观众,有的人在感悟这种东西,你就会有一种精神层面的欢快。制片的成就感是,我认定了这个项目,我推举了一个不看好的人,我保荐了一个有效率的团队,完成了一个特别好的工作,这是种管理方面的成功。”
  
  青春片将走俏未来市场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电视剧亦然,它与大众生活向来存在着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市场潜在的机遇非常巨大。
  赵俊凯断言,在未来几年,青春题材的电视剧将独领风骚,“而且打头炮的肯定是《红楼梦》,从美学上来讲,就是特别透亮的清澈的有亲和力的演员会占据主流,而不是有功底、有个性、长得奇形怪状的演员。”
  得出这样的推断,他有着完整的理性分析:“观众有一个审美疲劳的问题。炮声枪声不断已经打了五六年了,观众也有点厌烦了,但确实苦于在现在的环境之下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商业片种。而军旅种题材越做越严谨,越做关注度越高;要求越高,就越难达到;越难达到,就越构虚来达到,这样就假了,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一旦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和一种新的片种出现的话,就很容易对它有一个摧毁性的打击。我觉得最容易对它形成摧毁性打击的是,无论是从美学气质还是片种类型上都截然不同的青春片。”赵俊凯如是说。
  《红楼梦》不同以往的操作方法,已经预示了今后几年的电视剧走向:“我陆陆续续看了一些《红楼梦》的片花,比如:它摒弃掉了现在价位居高不下的明星大腕,完全选用一些新面孔。他们选的这些新人有一个基础的条件就是,他们身上有一种接近本色的温润,这种温润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去感染观众,会成为一种新生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人很舒服。尤其是在越来越浮躁的年代,它会特别的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去让观众接受,继而形成一种导向。”
  问赵俊凯,未来会不会也尝试这样的题材,他表示了否定,“我感兴趣的是男性题材,我能做好的也还是男性题材。像都市题材我也只仅限于拍警匪戏,偶像剧我能去欣赏,但是驾驭不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要拍战争片的话,我的知识贮备能从各个方面来完善它,比如,我知道,一个团长向营长下命令,一个营长向连长下命令,连长向一个普通士兵下命令是怎样的口吻,打仗的时候攻坚战、阵地战还有丛林作战的方式原则是不一样的,排兵布阵的方式也不一样,很多人驾驭不了,也是这个原因。”
  但这也并不代表赵俊凯就与青春片彻底绝缘,“我去做制片是可以的。我相信我有足够的鉴赏能力,能判断优劣好坏,哪些会成为新的潮流,哪些会引领时尚。但是作为导演来讲,确实不太擅长,它是个很复杂的动态过程,并不是只找几个漂亮面孔在镜头前晃一晃就可以了。”
  电视剧拍够以后,赵俊凯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转战电影市场:“可能未来五到十年内会涉及电影,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一些贮备,也在全方位地摸索电影市场的规律以及拍摄的技巧。但具体什么时候拍,还是看机缘。如果是电影,肯定也是男人戏。具体还没有想好,但是可能还是回归到我比较喜欢的当代都市边缘人群,这里面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属于灰色人群,甚至犯罪人群。”
  入行很晚,29岁才上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的赵俊凯,说自己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我喜欢冒险,以前做过高中语文老师,考过厨师、律师,还有会计师,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当时学这些,并不知道会有什么作用,但是今天看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那段经历,可能会有知识缺陷。”
  按照拉尔夫林顿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社会赋予赵俊凯的每一个角色,他都扮演得如此之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赵俊凯,会是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高群书曾说,一个能把电视剧拍好的电影导演是最牛的,我在为此贮备资源。”
其他文献
祁又一:新浪娱乐摇滚频道主编、知名乐评人,2005年“葛根塔拉草原音乐节”新闻官,2007年7月与摩登天空组建唱片厂牌Ludi。2004年担任“迷笛音乐节”新闻官至今、2004年组织“小朋友的偶像par”系列演出至今,目前已近20场。    至今,祁又一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音乐节的情景,“2002年的迷笛音乐节,当时还在上大学,跟女朋友一起去玩,慕名前往,那时真是喜欢摇滚乐。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那
期刊
“做人要自强不息,才可以梦想成真!”这是新科影帝任达华,在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这也是这位老戏骨纵横影坛30年的真实写照。从电视镜头上看,他上台、接奖、发表获奖感言,动作潇洒、大气、从容、淡定,与惠英红、叶璇、陈德森等喜极而泣的表现大相径庭。别人都说他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任达华却轻轻一笑:“我的电影人生才刚开始。”的确,多年来,任达华给人的感觉好像并非只是演员而已。兴趣广
期刊
谢天笑:中国摇滚新教父、中国摇滚乐现场之王,他的音乐和现场表演被无数人翻唱和模仿。他将东方的“古筝”与西方的摇滚完美融合,创造出了世界摇滚的全新声音——中式摇滚。自十几年前的迷笛音乐节到今年五一期间的几场音乐节中,谢天笑与冷血动物乐队凭其无以复加的疯狂表演,震撼着每一代摇滚乐迷。    十几年前的谢天笑与冷血动物,在北京的摇滚圈里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卒,那时的谢天笑留着一头长发,在迷笛音乐节上狂砸吉
期刊
带着全新的姿态,管虎从电视又走向了电影。  《斗牛》是他回归电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第一部作品,不仅获得了金马奖的七项提名,还将最佳编剧奖收入囊中。此番大举成功之后,管虎与星美合作,开始筹备他的第二部、第三部、乃至第多少部电影,按照这条预设的路线与轨迹走下去,他的蓝图能否得以顺利实现?   如果未来的宿命是一场轮盘赌,一定有个人已经走到了太阳底下,转动了轮盘,扣动了扳机。    电影不是一个值得
期刊
“我不喜欢等待,我不喜欢被动等戏的过程,所以注定我不会永远做演员。我的个性决定了我一定要选择主动,自加压力,自寻对手,勇于向每一个困难挑战。”北电表演系毕业的林昕,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做过演员,做过制片人,后来又创办了华艺映像影视公司,签下了郭凯敏、吴冕、陈洁等一批实力派演员,做起了艺人经纪。一路走来,风风火火却也扎扎实实,终于在北京群雄并起的影视圈,成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挫折和财
期刊
依然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姚晨时的情景,三年前,《武林外传》还在热播之际,那时的姚晨还是刚刚被观众熟识的“郭芙蓉”,采访的时候,格子衬衣、仔裤和帆布鞋的组合就来了,一副青涩的样子,面对媒体时,还不够职业,常常在那么一两句真实又可爱的回答里,让你觉得她就是那位率真亲切的邻家女子。  此后的几年,分别在不同的场合都见过她。或端庄,或优雅。也仪态万方,也无懈可击。与此同时,要介绍她,添加到她身上的标签也越来越
期刊
“艳照门”后阿娇的一句“很傻很天真”不但没有给自己博得同情,反而成了街头巷尾的一句笑谈。比较于“艳照门”的另一个性格豪迈、率真的女当事人张柏芝,“天真娇”的下场显然更惨。张柏芝和阿娇复出的身价也不可同日而语。  一向不善言辞的阿娇,性格内向且悲观,接受访问时总是羞涩地站在阿Sa旁边,有时还需要提前背稿。摩羯座的阿Sa看起来活泼开朗,实则心智很成熟,颇懂得为自己精打细算,从她近年参演的大片就能看出端
期刊
美女如云,帅哥有型,情色片段撩拨人心,情变话题甚嚣尘上……依靠这些,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上映首周就斩获票房4600万,两周之后票房又突破亿元大关,观影人数超过百万。同时,无处不在的广告,也使该片在上映前就基本已经实现了盈利,令众多电影投资方羡慕不已。虽然徐静蕾首次转型商业,但似乎她早已深谙商业片之道,配合监制张一白和制片人焦爱民的整体营销策略,三人的运筹帷幄已让《杜拉拉》大获成功。究竟它的幕后团队
期刊
题记:  喜欢摄影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和爱过的人。    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江俊民的人,都管他叫小江。  小江不小,论年龄,已经三十而立,论资历,他是时尚摄影这个行业里面仅有的几位可圈可点的人物。  小江来自于宝岛台湾,17岁进入台湾婚纱摄影行业,开始了其职业生涯。1996年20岁的时候,凭借个人对摄影
期刊
导演:王文杰  编剧:赵冬苓  制片人:王文杰、晋亮  出品人:王汉平、张锋、赵平非、林国刚  主演:陈小艺、李依晓、寇振海  剧情简介:讲述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新任命的教育部官员夏希尊的一双儿女流落民间,姐弟俩在养父母的培育下坷坷绊绊长大成人。一心要出人头地的姐姐寄萍忍辱负重,先后拜师学琴书、学京剧,终于学得一身技艺,成为一代名伶。而在学校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弟弟却走上以命抗争的革命之路。    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