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点个赞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如果你对李小单提起凤穿牡丹,他 都会认为你在说一幅吉祥年画,或者是一道苏州名菜。李小单在苏州念的大学,苏菜里面凤穿牡丹这道菜让他印象深刻。
  现在李小单的微信通讯录里面也有了凤穿牡丹。
  李小单看着她。年画里面凤穿牡丹的荣华富贵,或者苏菜里面凤穿牡丹的清淡雅致,在她身上找不到相同的地方。
  她从身架子到脸蛋,都单得有些薄。
  她加微信的理由是充足的。毕竟有很多报表和业务需要跟李小单及时联系。
  李小单不怎么用微信,也不轻易添加好友,尤其是女性。
  李小单迟疑了许久,点了添加好友。没有办法,是工作需要。
  反正不聊,加着就加着吧。
  李小单屏蔽了所有好友对自己空间的访问。也只翻阅特定的几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对那些时时更新的微信,他总是一滑而过。
  她的微信就是时常更新的,和许多中年女性的微信一样。总是美颜,除了晒美丽,就是晒厨艺,最多再晒一下邛海的落日,或者百货商场的富丽堂皇。
  不要说脸上的表情,就是那些菜品的色泽,都和李小单看过的众多微信展示没有区别。
  李小单看着这样的展示,甚至感觉到儿子高考数学全省第一的事实很不真实。
  从司机那里听说她老公有些风言风语。
  喝一口水,苦涩的茶水后面跟着一丝回甜。
  再次划拉微信圈子,李小单的手指有些缓慢,那些随手翻过的微信展示,沒有啥子不一样啊,没有鸡汤,没有哭诉。
  还是汉服协会的美景照片,还是每天的自制蛋糕,还是那副有些不明世艰的萌萌少女风。
  真是黑有黑的稳重,白有白的素净,彩色有彩色的灿烂。
  李小单想起一句旧话:察见渊鱼者不祥。把弹指可破的皮肤撕开,下面那些血肉和蜿蜒的肌腱,并不好看。唉。
  李小单看见过她的老公,一个粗壮的汉子,脖子和头一样粗。和她不搭,和凤穿牡丹也不搭。
  其实,搭或者不搭,并不是故事发生或者故事结束的理由。
  李小单合上手机,眼神越过办公桌上的电脑,望着对面柜里那些一寸厚的书发愣。
  秋风很快就撵着夏天的脚步跟过来了,把浓密的银杏叶捋个精光,留下些枝丫在风里孤零零地站着。
  那阵子,微信里都时兴晒金黄红叶、青天碧云。
  她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她晒的地点在长城背景下。
  李小单点开了她的朋友圈,除了那些一如既往的自拍,还有两老一小,小姑娘和她虽然眉目相似,却努力展现着文静中的几分成熟。两个老人,李小单看看配文,是孩子的爷爷奶奶。
  如果再加上那个男人的身影,就是标准的合家欢了。
  许多张照片上,四个人的衣服款式颜色都是一样的,明显的合家欢服。只有一张例外。
  她穿着魏晋风的汉服。铁锈红的汉服,映得周围的香枫、漆树的叶子涨红了脸,在杂树林中甚是艳丽。秋风掠过,远远近近的树上,残剩的树叶一如黄色的蝴蝶在飞舞、飘落。地上铺满扇形的银杏叶,叶柄轻微地向上翘起,偌大一袭深红的汉服,裙摆圆圆地落在黄叶上面,恰好,远远的晴空下,有一行不知名的鸟儿飞过,就连她历来有些别扭的腰肢看起来也顺眼了许多。
  李小单心里微微一动,那个粗壮的男人现在会不会在另外一个人晒出来的自拍里面?
  这些照片漫不经心地放在微信里,连一个点赞都没有,与那则似有若无的传闻比起来,没有一点话题性。
  滴水成冰的时候,微信圈子里兴起晒雪景,李小单又看见她那件铁锈红的汉服了。雪白火红,远远看去像一团火在雪地里跃动。
  在一幅照片的角落里,李小单看见五只大大小小的手掌叠在一起,左手掌,手臂上的衣袖颜色相同,就是那套曾经看过的合家欢服的颜色。
  看着手机,李小单觉得房间里的空调格外给力。和煦,李小单的脑海中突然跳出一个词语,凤穿牡丹。
  想一想,无论是荣华富贵的凤穿牡丹,还是丰腴鲜美的凤穿牡丹,都和眼前的人物毫无关联。
  李小单拿起手机,也不知道怎么的,李小单突然想点赞,给她点个赞。
其他文献
张三和李四住对门,是顶楼,两家做邻居有十年了。这些年,两家相处融洽,从来没有红过脸。  今天,张三家炖了鸡,张三老婆一定会给李四家送去一盆。李四老婆绝不会让她空手,一定会从桌上的水果篮里抓两个苹果塞到张三老婆手里。过几天,李四家做了红烧肉,李四老婆一定会端一碗给张三家送来,张三老婆一定会掰几根香蕉给李四老婆。两家人也时常在一起聊天、打麻将、看电视剧。  自从张三家的电路出了故障,两家的关系突然间就
虽然外婆过世多年了,我还是习惯把舅舅家叫做外婆家。好久没去外婆家了,正巧到临近的镇上办事,便抽空过去看看舅舅舅妈。驶进新村大门,“荷花新村”四个金字气派闪耀,更耀眼的是这里的一幢幢小洋楼,跟城里高档别墅区没多大差别,柏油路面、草坪花坛,很多楼前停着小汽车。只是每幢楼样式都一模一样,让外来者难辨方向,我问了好几次才找到外婆家。  舅舅没在家,舅妈说他到镇上买米了。我有点惊奇——舅舅是种稻能手。我问舅
江苏省大港中学英语教师潘晓宇是一名军嫂,她的丈夫徐璟是武警镇江边防检查站政治处主任。他们结婚7年来,一个爱岗敬业,一个爱军精武,互敬互爱,相互支持,相互勉励,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相亲相爱、比翼双飞的动人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潘晓宇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被鎮江市评为教坛新秀,被CCTV电视杯英语大赛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获省、市、区一、二等奖。2016年9月,潘晓宇被丹徒区双拥
栏目主持人:赵莉  编者按:  高尚平的“儿时偷吃记”三题,是散文式的系列小说,是作者基于真人真事创作的。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作者儿时的伙伴(就連名字都是真实的),生活更是他的亲身经历。无论是写散文还是小说,他都坚守两个理念:一个是注重积累沉淀,正如契诃夫云:“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一个是注重回到童年,所谓“文学的本质是要回到童年,回到人特别内在的本身”,这并非蓄意削弱其社会性,只是将
离婚时,两人都讲了狠话的。女人眼里噙着泪,牙齿印白惨惨地印在红唇上:“你记住,我这辈子就是讨米都不到你门前。”  “啧啧,蛮有志气啊!”男人话赶话怼了一句,“你也听着,从今天起,老子屙尿都不朝着你站的方向。”  输了婚姻还能输了气势。  两个人,就这么气势昂扬地分了手。  日子一如既往地过,不一如既往的,是两人暗地里,都较着劲,有意无意打探对方的消息,有意无意躲避着彼此的身影。  到底没能躲过,小
晚饭后我坐在沙发上,正拿着保健棰敲打后背,老公说:“我给你按摩吧。”  我受宠若惊。结婚二十年来,颈椎和后背疼痛十年了,痛起来从来都是自己解决,要不用保健棰敲打一阵,要不去街上的按摩店,老公对此熟视无睹,从没有主动为我按摩过。  “好的,好的!”我满心欢喜。  开始,老公用力不均,手劲不是轻就是重了,需要我不停点拨。连续几天晚上,老公都给我按摩,经过几次练习,技术大大长进,捏、揉、推、按、拍,而且
中 国画论中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 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掉。听者不信,偏让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交加,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点睛的两条仍在壁上。从中喻说点睛后龙就由死变活。点睛之笔实乃绘画作文的传神之处,它可使文章顿然生辉。《洗澡》这篇微型小说可算是深谙此道,在娓娓道来的故事悬疑中,突出点睛之笔,顿然如电光石火,点亮了全篇的精气神,让叙事的故事层面瞬间提升至震
裕亭兄奉上一篇《盐河之水哪里来》的创作谈,确实是一篇很不错的创作体会文章,没有深厚的创作功底是写不出如此好的创作谈的。这篇文章中,裕亭兄以其丰富的成功的创作实践向读者提供的很好的经验总结,会让很多读者得到良好的收益,这是值得肯定与推崇之所在。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也同样涉及了文学创作中关于“何为生活”“真实生活与艺术生活的关系”“如何处理生活素材”等方面的创作理论问题,阅读体验告诉我,《盐河之水哪
中午的阳光照在小白菜上,闪着晕晕的光。  江敏看着小白菜,想买一把,便问:“这菜打过农药吗?”  蹲在地上的汉子一张黑脸,下巴上满是茂盛的黄须。黄须汉子说:“小白菜是我自己种的,嫩生生、水淋淋,我会打农药吗?”  江敏嘴里嗤的一声:“要是我检测出有毒怎么办?”  黄须猛地站起来,斩钉截铁地:“检测出来有毒,我赔你五百块。”  江敏抿抿嘴,从包里取出一支红色的器械来。那器械很苗条,有头有尾,艳艳的红
周一的清晨,刚刚过去的周末的喧嚣还没有离散,透明的落地窗外,这座城市已经在悄然复苏。  阳光透过玻璃,我拉开厚重的墨绿色窗帘,又看了一眼对面楼层的阳台。  17楼的露台上,阳光很好但依旧空无一人。  就在我想再仔细看一眼时,楼下传来了妻子如同渡鸦一般的嗓音:“李维斯,已经七点了,你却还赖在床上,你的思想汇报做了没有?为什么不来做孩子的早饭?”  “我说过很多遍了,我叫李维,不叫李维斯!”重重关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