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我们当地共青团的工作实践中,“工作干了很多、青年流失不少”的现象突出,归根结底还是在青年获得感上功夫下得少,没有真正把住青年脉搏,没有真正看准青年需求,做了不少不对青年“胃口”的工作,青年自然也不会给我们“点赞”。
在共青团改革的当下,怎样通过改革提高青年的获得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结合到遵义市地处西部、发展落后的实际,结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视察时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到省委、市委对遵义发展的全局谋划,结合到团中央、团贵州省委对遵义共青团工作的指导要求,团遵义市委于2016年提出了“三大行动”计划:其一是“青春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主战场,有效助力遵义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二是“圆爱工程”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行动,围绕“唤醒爱、汇聚爱、传递爱、感恩爱”四个主题,关心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三是“聚青工程”服务引导青年行动,通过建立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工作机制,把更多的青年培养成团的“粉丝”,努力实现凝聚青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目标。就“青春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而言,旨在围绕党政扶贫工作大局,结合共青团的特点和实际,重点聚焦服务青年脱贫致富,聚焦服务贫困青少年群体,通过这一行动让遵义青年有更多“获得感”。
双脚要与青年站在同一点上。要弄清楚青年的需求,就必须以青年的角度去重新认识青年。面对遵义发展落后的现状,在多元的青年诉求中,我们认为就遵义而言,“拔穷根、奔小康”仍然是现阶段遵义广大青年的共同诉求,贫困青年的发展问题仍然是遵义共青团现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2016年以来,遵义共青团围绕这一判断发起了“青春扶贫—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把团的优势资源投入到“大扶贫”战略行动中去,帮助贫困青年找到脱贫办法,摘掉“贫困”帽子。
眼睛要与青年看同一方向。青年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的脱贫需求自然不同,只有方向找对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为此,遵义共青团聚焦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生态扶贫和团建扶贫五大方向,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贫困青少年教育事业、深化贫困青少年关爱行动、引领青少年参与生态建设、夯实贫困地区团的基础,以多样化的扶贫方法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使不同致贫原因的青年群体实现脱贫目标。
目标要让青年感到真切。“到2018年:培训帮助20000名农村青年提升素质转移就业、培育50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扶持10000名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在贫困地区建设100个留守儿童自立自强中心,帮助留守儿童实现1000个微愿望,开展10000人次慰问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围绕贫困地区乡村小学配套设施、生产生活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推进圆梦计划、希望小学、希望厨房、希望童园、希望图书室等项目,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这是我们拟定的行动目标,每个数字、每句话都是我们对遵义青年的承诺。我们相信,这些目标的完成可以让遵义青年真切感受到共青团的存在和关怀。
工作要与青年共同来做。诚然,遵义地区的部分青年仍在为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但仅仅依靠青年个人和共青团的力量仍显单薄。我们在发起“青春扶贫—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其中,聚合力、战贫困。在金融领域,各大银行业青年献计献策,争取金融资源,建立脱贫基金,扶持脱贫产业;在教育领域,社会各界青年踊跃参与,筹集善款捐资助学;在公益领域,发动青年群策群力,志愿服务关爱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在生态领域,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助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住“金山银山”;在团建方面,加强贫困地区的组织建设,倾斜政策输入力量,保障贫困地区共青团有效发挥职能。
正如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在5月9日团中央机关“青年与共青团改革”主题开放日活动与青年代表座谈交流时所强调的,“共青团改革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一部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拉近团与青年的距离……”“使共青团工作能够更好地做到青年的心坎里,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作为基层团组织,我们更要从青年群体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入手,设身处地了解青年真实需求,回应青年热切期盼,给予青年有力帮助,增强青年社会参与,共青团才能为青年办好实事、解好难题,才能让青年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在新时代里当好青年的引领人,才能做好联系、服务、引导和凝聚青年的工作。
在共青团改革的当下,怎样通过改革提高青年的获得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结合到遵义市地处西部、发展落后的实际,结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视察时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到省委、市委对遵义发展的全局谋划,结合到团中央、团贵州省委对遵义共青团工作的指导要求,团遵义市委于2016年提出了“三大行动”计划:其一是“青春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主战场,有效助力遵义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二是“圆爱工程”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行动,围绕“唤醒爱、汇聚爱、传递爱、感恩爱”四个主题,关心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三是“聚青工程”服务引导青年行动,通过建立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工作机制,把更多的青年培养成团的“粉丝”,努力实现凝聚青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目标。就“青春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而言,旨在围绕党政扶贫工作大局,结合共青团的特点和实际,重点聚焦服务青年脱贫致富,聚焦服务贫困青少年群体,通过这一行动让遵义青年有更多“获得感”。
双脚要与青年站在同一点上。要弄清楚青年的需求,就必须以青年的角度去重新认识青年。面对遵义发展落后的现状,在多元的青年诉求中,我们认为就遵义而言,“拔穷根、奔小康”仍然是现阶段遵义广大青年的共同诉求,贫困青年的发展问题仍然是遵义共青团现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2016年以来,遵义共青团围绕这一判断发起了“青春扶贫—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把团的优势资源投入到“大扶贫”战略行动中去,帮助贫困青年找到脱贫办法,摘掉“贫困”帽子。
眼睛要与青年看同一方向。青年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的脱贫需求自然不同,只有方向找对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为此,遵义共青团聚焦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生态扶贫和团建扶贫五大方向,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贫困青少年教育事业、深化贫困青少年关爱行动、引领青少年参与生态建设、夯实贫困地区团的基础,以多样化的扶贫方法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使不同致贫原因的青年群体实现脱贫目标。
目标要让青年感到真切。“到2018年:培训帮助20000名农村青年提升素质转移就业、培育50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扶持10000名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在贫困地区建设100个留守儿童自立自强中心,帮助留守儿童实现1000个微愿望,开展10000人次慰问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围绕贫困地区乡村小学配套设施、生产生活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推进圆梦计划、希望小学、希望厨房、希望童园、希望图书室等项目,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这是我们拟定的行动目标,每个数字、每句话都是我们对遵义青年的承诺。我们相信,这些目标的完成可以让遵义青年真切感受到共青团的存在和关怀。
工作要与青年共同来做。诚然,遵义地区的部分青年仍在为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但仅仅依靠青年个人和共青团的力量仍显单薄。我们在发起“青春扶贫—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其中,聚合力、战贫困。在金融领域,各大银行业青年献计献策,争取金融资源,建立脱贫基金,扶持脱贫产业;在教育领域,社会各界青年踊跃参与,筹集善款捐资助学;在公益领域,发动青年群策群力,志愿服务关爱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在生态领域,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助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住“金山银山”;在团建方面,加强贫困地区的组织建设,倾斜政策输入力量,保障贫困地区共青团有效发挥职能。
正如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在5月9日团中央机关“青年与共青团改革”主题开放日活动与青年代表座谈交流时所强调的,“共青团改革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一部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拉近团与青年的距离……”“使共青团工作能够更好地做到青年的心坎里,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作为基层团组织,我们更要从青年群体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入手,设身处地了解青年真实需求,回应青年热切期盼,给予青年有力帮助,增强青年社会参与,共青团才能为青年办好实事、解好难题,才能让青年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在新时代里当好青年的引领人,才能做好联系、服务、引导和凝聚青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