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l相互作用蛋白1过表达对胃癌细胞系AGS体外增殖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Abl相互作用蛋白1(ABI1)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和胃癌细胞系AGS中的表达模式,并探讨ABI1过表达对AGS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首先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逆转录(RT)-PCR、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明确ABI1在GES-1及AGS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其次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分别将基因重组表达载体鼠干细胞病毒(MSCV)-绿色荧光蛋白(GFP)-ABI1质粒和对照载体MSCV-GFP质粒导入AGS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MSCV-GFP-ABI1和MSCV-GFP的细胞系,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是否成功构建了ABI1过表达的细胞模型;最后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检测ABI1过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BI1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及胃癌细胞系AGS中均有表达;与GES-1细胞相比,ABI1在AGS细胞中的表达从mRNA水平到蛋白质水平均下调;成功构建稳定表达MSCV-GFP-ABI1的AGS-MSCV-GFP-ABI1细胞模型,AGS-MSCV-GFP-ABI1细胞中ABI1的表达无论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AGS细胞(均P=0.002);CCK-8法检测显示,AGS-MSCV-GFP-ABI1细胞在24、48、72、96 h 4个时间点增殖率分别为1.46±0.31、4.75±0.12、6.62±0.32、8.96±0.27,均明显低于AGS细胞及AGS-MSCV-GFP细胞(均P<0.01).结论 ABI1在胃癌细胞中表达下调,其过表达可以抑制人胃癌细胞系AGS的增殖,提示ABI1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不同肠段小肠旷置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随机分为胃空肠始端Roux-en-Y吻合组(旷置十二指肠,A组),胃空肠近端Roux-en-Y吻合组(旷置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8 cm,B组),胃回肠始端Roux-en-Y吻合组(旷置十二指肠和全部空肠,C组),胃回肠中段Roux-en-Y吻合组(旷置次全小肠,D组)和假手术组(SO
戈谢病(GD)是溶酶体贮积症病(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LSD)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主要因为β-葡糖脑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ase,GC)缺乏,致使葡糖脑苷脂(glucocerebroside)不能被水解而聚积在巨噬细胞溶酶体中,导致细胞失去原有的功能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期刊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是否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250-30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2);缺血再灌注组(n=12),动物建立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七氟烷预处理组(n=12),动物接受七氟烷预处理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脑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计数神经元凋亡密度、免疫印迹(Wes
目的 观察局部缺血情况下兔前列腺组织变化情况,探讨缺血在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4只采用半缝扎腹主动脉方法制造前列腺组织缺血模型,剩余2只为假手术对照.于术后第1,2,4,8,12周各取1组观察前列腺重量,然后前列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镜下改变,Ki67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内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殖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前列腺组织内上皮细胞和
目的 联合一过性肠道旋毛虫感染和急性应激刺激构建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方法 旋毛虫灌胃法感染成年雄性Brown Norway(BN)大鼠,并于100 d后给予2 h急性寒冷束缚应激,构建感染后应激大鼠模型.同时设立一过性感染大鼠和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每组6只.100 d时四通道胃肠功能测压仪在体检测各组大鼠结肠运动功能,包括在静息、球囊扩张时的结肠最大收缩波幅、总收缩面积、收缩次数以及总收
目的 调查中国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5-2007年度全国14家医院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PN)、化脓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以Etest及纸片扩散法测定这些细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彬/克拉维酸、头孢克罗、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SXT)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结果中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7例宫颈细胞学AGC患者,分析其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分段诊刮、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的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 (1)87例中病理异常35例(40.23%):腺上皮病变10(11.49%)例,包括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2例、宫颈腺上皮内瘤变3例、宫颈腺癌3例、子宫内膜腺癌2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I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间5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TRSH固定,男29例,女26例,年龄20~77岁,平均39岁.病变节段胸椎30例,腰椎27例.胸腰联合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角(40±3).,10例伴有不完全截瘫.Frank A级1例,B级7例,C级17例.所有患者术前4-8周的正规的抗结核治
患者女,78岁,因发热20 d、咳嗽7 d于2007年9月10日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弛张热,体温波动于35.0~38.9℃,当地医院予抗生素治疗7 d,体温无明显变化,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夜间无法平卧。
期刊
病历摘要  患者女,45岁,主因"皮疹13年,发热、乏力8年,淋巴结肿大5年"于2007年4月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患者于199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皮疹,不高出皮面,淡红色,压之不褪色,未予注意.后前胸、面部、四肢陆续出现类似皮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