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足球普及推广的思考与实施策略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babaj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花样美男”一词的流行,使得一些男孩以“花样”为荣,社会的阳刚之气也随之减弱,男孩的阳刚气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综合性的:第一,独生子女现象,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他在家庭的成长过程中本身就缺少性别定位的环境;其次,不少家庭对孩子过于娇宠、呵护;第三,学校体育课受现实环境所迫,呈“温柔化”趋势,长跑项目在绝大多数学校,甚至在高校体育课上也较为少见。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抗压、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勇于挑战、进取的精神品质,需要通过强压、失败和困难的磨砺才能获得。不可否认,繁重的学习压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批评教育也能促成学生的心理成熟,但这些方式都很难掌握“度”。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运动,却能在可控的竞争、对抗过程中,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应对挫折,培养进取精神,这是其他教育手段难以实现的。
  汕头市新溪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新溪一中)结合本校的实际,准确定位,把足球运动的开展作为学校的特色教学,努力为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基,把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和建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系统相结合,把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足球文化相结合,把培养具有阳刚之气的孩子与足球运动相结合,致力于让孩子在足球运动中变得更坚强,在足球运动中享受快乐。
  “准确定位,兴趣导向,增强体质,阳刚孩子,致力于让孩子在足球运动中享受快乐。”这就是新溪一中校园足球发展的宗旨。
  1. 成立领导小组。2005年,为普及、提高学生足球运动水平,新溪一中成立“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下设裁判组、竞赛组、后勤保障组,将足球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之中。
  2. 足球进课堂。为学生提高足球技术水平搭建平台,营造足球氛围,学校将足球引进课堂,每学年上学期期中前的体育课面向全体学生传授、介绍足球的知识,传授足球技巧,推广足球运动。同时,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训练。采用“国际足联草根计划足球节”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意志教育、团结合作精神培养等,實现大育人观。
  “团结、协作、拼搏、成才”是新溪一中足球队的队训,也是队员们的真实写照。为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意志,学校组建新溪一中足球队。刻苦锻炼是学校足球队的宗旨,团结奋进是他们的法宝。新老队员携手共勉,手中的足球就是他们的“世界杯”。
  3. 建立班际联赛。为让广大学生深入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增强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学校建立了班级7人足球联赛制度,以单循环积分制,利用每周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间跨度较长的联赛有助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积累比赛经验,提高竞技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4. 宣传足球文化。足球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文化。足球,能强身健体;足球,能促进团队合作;足球,能历练品质;足球,能磨砺意志。学校通过宣传,以教练、体育老师、班主任为宣传员,宣传足球文化。同时,以各班级为单位组建足球啦啦队,啦啦队员利用课余时间自编动作、配乐训练。运动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运动场下,啦啦队为场上的运动员加油鼓劲,形成另一道风景线。师生们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新溪一中的足球文化内涵,我们有理由相信“足球怡情”文化必将在新溪一中师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多姿的生命之花。
  5. 到辖区小学推广。为进一步推广足球运动,学校先后多次在新溪镇所有小学选拔足球苗子,向家长介绍足球的育人价值;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进行训练。这样,越来越多的新溪人了解到足球的魅力,新溪一中的足球队不断壮大,新溪足球的后备力量也不断地壮大。
  近年来,在新溪一中,无论是课间,还是放学后,学生在专业足球教练的带领下,一起看球、练球,体验运动激情,分享足球快乐,感悟足球文化。
  新溪一中踢足球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好苗子不断涌现。目前,新溪一中已被评为“汕头市足球训练基地”“汕头市足球传统学校”。 学校本年度在省、市级共注册了72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已拥有三支不同年龄段的足球队。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榜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为拓展榜样教育内涵,创新榜样教育形式,多层面、全方位地树立新时期少年儿童学习的先进典型,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开展了以“多榜齐鸣”模式为主的小学生榜样激励教育课题研究,并通过建构与实施相应的课程,推进“多榜齐鸣”的榜样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课程建构:多榜齐鸣的教育蓝图  1. 多榜齐鸣的内涵  教师、学生与家长是学校的三大主体
期刊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秘书工作,是做好秘书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秘书工作实践,不在于在秘书
品德与社会是品德教育与社会学习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祖国和世界六个不同范畴,将学习内容以主题构建的方式呈现,体现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点。我从事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十多年,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我的课一贯很受学生欢迎,主要原因是我能够恰当地挖掘并补充拓展教材资源,使得课堂教学信息丰
期刊
小方刚刚转入我们高二(2)班时,经常衣冠不整,小衣套着大衣穿,头发湿湿的,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怪味;每天迟到,上课梦游睡觉,不知作业为何物;下课就“灵魂归窍”,在课室里打球、转书、大吵大闹。全校闻名,校长、主任都知其大名,每次班里有违纪情况出现,调查结果十有八九就是他的“杰作”,这是一个总以特殊的方式引起大家注意的学生。孩子就像一棵树,教子如修枝,怎样才能让这棵长歪的树变得挺拔呢?  多方调查,看他是
期刊
一  第二单元的语文测验卷改完了,我的心却是沉甸甸的。  这次测验的作文题是“我的烦恼”。记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于是我想当然地认为,让孩子写快乐的事情,估计题材会很接近;让他们诉说自己的烦恼,估计会畅所欲言,题材也会是五花八门吧。  然而让我惊讶的是,我所教的两个班,50多号人,居然有将近40人的烦恼是一样的。  我没有想到,他们的烦恼居然是,家
期刊
随着广州市番禺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番禺区特殊教育工作也逐渐备受重视。特殊教育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窗口,离开特殊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教育的普及、优质和均衡。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创办于1997年,是番禺区唯一一所以招收听障和智障两类残障儿童、青少年为主的全寄宿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区域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让特殊孩子平等地融入社会  1. 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落实每一个
期刊
李镇西老师在《请把教育当作教育》一文中指出:“如果教育只是行为的规范,只是对顽劣孩子的制服,实在是把教育理解得太肤浅了。教育当然要对孩子进行行为的规范,但教育除了面对孩子的外在行为,还要面对孩子的心灵,还必须给孩子更重要的东西。”这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培养会思考的学生,特别是在多元化的网络时代,要让学生能正确地思考,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我的教育理
期刊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下小儿扁桃腺切除术围拔管期的血压、心率变化,术后疼痛,术后躁动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等作用,以期找到合适的剂量,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2017年10月,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参与承担教育部中韩学生文化交流任务,通过课堂学习、家庭寄宿、文化体验等活动,与韩国南岳中学开展对口交流。提起这次交流活动,澄海实验学校校长黄琦瑜自豪地说道:“我们的学生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综合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意识方面,都让人称赞。”黄琦瑜认为,学生能有这样好的表现,源于学校常态化的以培养关键能力为导向的养成教育特色办学所取得的成效。 
期刊
为教育者,势必“传道授业解惑”,以引领学生专心向学为己任,否则,即是不务正业。然,遇到在文化学习上没有天分、没有兴趣的学生,又该如何呢?填塞式教学?刻意引导?放任自流?我想谈谈自己“不务正业”的教育管理之路。  以下是述三个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是我2006年实习时遇到的菲菲。长沙外国语学校,每年为湖南输送很大一部分学生到国外留学,菲菲的父母是怀揣留学梦的家长之一。我在这个学校担任初二(1)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