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大学排名的理性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排名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首先简单总结了我国大学排名发展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得出国内大学排名存在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现有大学排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如排名评价标准单一、各排行榜评估指标的信息很难准确获取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大学排行榜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大学排名;评价标准;评估指标
  作者简介:温毅娴(1986-),女,湖南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系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11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0-0005-03
  
  今天,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越来越快,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断增多,因而他们必然面临一个对大学的了解和选择问题。正是伴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内部信息知情权需求的不断攀升,作为高等教育评估的新形式——大学排行榜应运而生。最早的大学排行榜是1983年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美国大学排行榜”,该排行榜在美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已经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中国也不例外。自1987年9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发布以在国际权威刊物上的论文数量为指标的“学术榜”以来,至今,全国已经有约20家机构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大学进行评价与排名的大学排行榜100多个。
  一、大学排名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大学排行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的期待,也是广大群众的期待。虽然大学排名从诞生那天起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其中批评之声远远多于赞成之声,但不可否认它是高等教育接受社会监督评估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事实上,大学排名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管人们对它认同与否。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1.从广大考生及其家长的角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在满足社会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和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渴求的同时,也使学生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每年的高考牵动着一大批人,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都要搜集大量的有关学校简介的信息,他们都想了解关于大学的真实状况以便寻找到一个最为理想的受教育环境。而学校的招生简章中没有一所学校说自己的专业不好或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所以很多时候考生和家长并不能真正地了解一所学校的真实情况。如何让学生、家长们明明白白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为解决这个难题,大学排行榜就出现了,它使高考考生和家长对各所高校有一个总体的定位,是考生及家长择校的一个客观依据,是帮助考生和家长择校的工具,它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经济状况等选择相应的学校。它的优势在于它是以“第三人”的立场来评判大学,这是其他组织无法代替的。其次,它首次将大学的神秘面纱揭开,让人们可以直面大学发展现实。再次,它提供了一种外在评价大学的尺度,从而为人们理解大学提供了一个途径。[1]有关志愿填报的调查显示:56.9%的考生和64.6%的家长赞成或比较赞成给大学排名。其中,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会把大学排行榜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甚至有45.8%的考生和50.5%的家长会把它们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2.从各高校角度
  大学排名不仅仅是给各个高校列出“座次”,同时,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通常能诊断出大学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年一次的大学排名所形成的排名轨迹,还可以动态地反映各个大学的发展规律。[2]认真分析各指标的强弱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能够准确地找出各个大学的发展潜力,发现弱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它们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问题及与其他学校的差距,从而促进高校合理竞争,在竞争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办学特色和“百舸争流”的竞争局面。
  3.从政府和国家的角度
  首先,大学排名揭示的各个大学的实际情况,可供各级政府决策时参考。在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政府和社会分配给高等教育的资源必须合理配置,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学排名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将国家有限的资源流向具备良好发展能力的院校和重点学科。其次,对高校进行排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经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国外的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及时的高校评估,对促进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再次,有利于公众关注高等教育,引起他们对高校的兴趣,提高大学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此外,大学排名还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学的风采,让中国高等教育自觉融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还有利于吸引留学生。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章仁彪教授认为:“我国著名高校目前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还不大,地位还不高。我们如果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参与各种国际性的大学排名,虽然可能处于劣势,排名居后,却有利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其主要表现在:通过排名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差距,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国更多的高校参与这项活动,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内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排名吸引海外学生,以促进我国招收海外留学生的教育创汇产业的发展。”[3]
  二、目前国内大学排名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流行的四个大学排行榜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自1993年就开始进行的“中国大学评价”;网大(中国)有限公司自1999年开始推出每年一度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自2003年开始发布的大学排行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邱均平)自2004年开始每年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下分别简称这四种排行榜为武书连排行榜、网大排行榜、校友会排行榜和武大排行榜)。四大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各不相同,且各有其側重点,从不同的角度、依据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进行排名。它们的存在为全社会打开了一个观察了解国内任意一所知名大学人才培养规模、科研实力、教育投入和产出相对状况的窗口,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明确的排名目的。任何大学排名都是围绕一定目的进行的,也就是说,排名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大学排名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大学的名次,更重要的是引导被评高校客观地了解和把握本校的优势与劣势,鼓励被评高校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特别是向着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学排行榜明确说明了目的,但其指标却未能较好地围绕评价目的来进行设置。武书连排行榜、网大排行榜、校友会排行榜和武大排行榜都声称为学生择校服务,但在指标设计上却使与本科教育直接关系不大的科研与学术占了较大比重。
  第二,排名评价标准单一,对不同类高校用同类的标准打分,缺乏科学性与公正性。大学是分层次和类型的,同层次或者类型的大学其功能定位是不同的。目前,各种大学排名的方法均是将所有大学用统一的量化指标去衡量,然后根据评分排出名次,这必然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比如科研经费一栏,理工类大学与综合类大学没有区别对待。众所周知,理工类大学所承担的应用型项目大多涉及技术创新项目,所需经费往往较多,而综合类大学所承担的项目大部分是基础性研究项目,所需经费往往较少,两者岂能相提并论?据史秋衡先生研究表明,在当前的高校排名评价中,工科类优于综合类,综合类优于师范类,社会科学比重越大的类别排名越差,在同一类别中社科比重越大的排名越后,自然科学研究的得分一般远远大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得分,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完全附属于自然科学研究与发展的评价,甚至可有可无,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贡献基本上是忽略不计,偏科十分厉害。[4]
  第三,各排行榜评估指标的信息来源渠道不畅、数据准确度不高。我国大学评价的数据源包括国内数据源和国外数据源两部分。国内数据源主要包括:教育部科技司编写的《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国外数据源主要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等。数据来源渠道庞杂,数据分散且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规范化水平不高。[5]而且,国内大学排名参与的大学比例不高,赞同的大学更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进行大学排名的客观资料是由各大学主动提供的。而在中国当前情况下,没有一所大学主动向任何一家排名机构提供资料。
  第四,大学排名缺乏适当的制度安排,导致大学排名开始带有功利色彩。大学排名使名次在先者受益,而名次靠后者受损,其刺激作用巨大。在目前大学排名缺乏系统配套制度安排的情况下,有些单位很可能会做一些形形色色、或明或暗的贿赂活动,向高校拉赞助,以各种途径影响排名过程。而各大学内部也可能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玩弄数字游戏,想方设法提高与指标有关的数字。所以,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认为,国内大学排名已经明显具有商业目的,会对有关大学造成(或即将造成)实质性损害,这种排名已经陷入科学研究禁区。[6]行政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任何一个单位,当其以提高指标数字为中心任务时,它的工作质量必然下降,这是任何一个评估指标体系都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此外,社会缺乏对排名评价机构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与评估,使其无法避免发生评价动机的歪曲、评价行为的偏离。[7]
  三、完善我国大学排名的建议
  1.排名机构本身应当完善
  大学排行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影响大。当今社会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由于其所承担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不同,在办学特色、方向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用同一尺度来评估不同的大学显然是不科学的。
  (1)大学排行榜应该关注人均指标。纵观现有大学排行榜,并没有对资源、教师投入和教学、科研产出进行人均化计算。根据目前的指标体系,科研成果多,科研指标的得分就高,学校的排名自然就靠前,结果,这样的大学排行榜有利于较大规模、学科较为齐全的大学,而不利于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规模较小和学科较少的高校。国外的实践已经表明,办学规模和综合性虽然可以对创建一流大学造成优势,但不是绝对的。例如加州理工学院,全学院只有2000名学生,其中有900名本科生,1100名研究生,但是谁能够说加州理工学院不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因此,用数量指标并不能体现高校科研经费的利用率,也不能体现学校的科研效率,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在计算学校的科研成果时,应以人均化指标为导向引导大学注重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规模与空间,应当充分借鉴国外大学排名注重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影响的成功经验,充分重视大学的办学质量与社会影响力,正确处理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的相互关系。这样虽然不同学校的科研经费不同,但是通过人均量和科研成果的效率这类可比的效率性指标来客观地评价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可以避免因为国家对高校投入的不同而影响大学排名的结果。
  (2)关注人文科学的重要性。我国大学排行榜应该关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平衡,建立更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以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学排名中“重理轻文”现象非常突出,如国内众多大学排行榜大都在其评价指标中设置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指标用来反映高校自然科学领域的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而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杰出人才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标。结果导致推出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均陷入“重理轻文”的怪圈。关注人文科学,将有关人文科学的指标引入大学排行榜将有助于逐步消除大学评价当中的“重理轻文”问题,充分发挥大学评价工作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工作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校友会排行榜从2008年开始在其评价指标中增加“杰出社会科学家”等指标,并给予与“两院院士”相关指标相同的权重,这使我国大学评价工作进一步走向合理化与科学化,值得其他大学排行榜借鉴。
  (3)继续研究系统收集信息的方法。大学排名评估本身就是在系统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大学教育活动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信息的收集是大学排名评估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准确、有效的信息,任何大学排名评估都是不可靠的。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社会学家艾尔·巴比就曾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当研究者解释资料时,要确信你的解释能获得足够资料的支持。[8]縱观国外大学排名,不论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或者是英国《泰晤士报》的优秀大学排行榜,它们的数据都是来自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定期发表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告。2004年10月26日,教育部正式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并建立起经常性的、每年一次的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发布制度。高等学校每年都要向教育部报送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向社会发布,使社会及时了解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情况。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开展,将使大学排名评估者有可能得到客观可靠、规范统一的高校信息资料,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排名评估的信度与效度。但这一系统并不十分完善,所以在我国高校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善前,可以借鉴国外一些知名大学排行榜的做法,通过各种渠道核实资料,并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补充和修正。在处理数据时,要充分运用测量、统计技术,使评价结论更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2.高校应当正确对待大学排名
  对于大学排名,高校处于一种矛盾的心境中。一方面,大学排名需要高校的积极参与并提供所需信息,这样才能实现其价值。另一方面,高校也不希望被评估,因为外界的评价容易使大学产生从众心理,偏离自己的办学主张。此外,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特色之间是不可比的,进行比较就是在鼓励同化,从而失去自己的办学特色。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认为,对于大学排名不能不屑一顾,也不能看得太重,虽然其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存在偏差,但还是可以为高校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高校可以通过参考排行榜的数据,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战略。
  (1)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科技竞争力。面对市场化,大学不能固守在象牙塔之中,应当关注排名,积极介入排名。大学应当在尊重学科组织的自主权和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同时,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进行有效的科研资本积累和资本重组,以提高自己的声誉、地位,提升自身的科技竞争力。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扶持和鼓励力度,挖掘各级各类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研究实力,多学科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多出高水平成果,力争学校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或其中的交叉领域取得一批有创新性、开拓性或前沿性的成果。[9]
  (2)以学术为本,坚持学术自由与自主办学特色。大学的本质是学术机构,其核心价值和使命就是学术。大学在满足社会各种需要的同时,必须始终把学术放在第一位。大学也只有将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科技竞争力提高了,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服务社会。各种大学排名无论其服务对象是谁,归根结底,其所评价的还是学术绩效,是大学学术产出的质量和数量。所以大学不论是受外部各种力量的挤压,还是面对各种社会名利的诱惑,都应以学术为本。既然大学以学术为本,就应当坚持学术自由与自主办学特色。虽然大学积极介入大学排名、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化和商业化,但要追求学术卓越,就必须坚持大学的自治传统,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独立和自主性,不追逐经济和商业利益,而追求学术绩效,至少要保证学术人员控制和管理学术事务。[10]
  3.加强政府的角色参与
  政府应当加强对大学排名的规范引导。大学排名不能带有功利色彩,如果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就会使人难以相信排名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换言之,就会使排名结果失去公众的信任度。因此,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本着科学严肃的学术态度,积极探索介入大学排名的有效方法和角度,对大学排名进行宏观管理和服务,引导大学排名的发展方向,对大学排名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和适当的管理,避免我国的大学评价与排名活动“陷入误区并步入禁区”,从而切实发挥社会机构对大学评价与排名应有的积极作用。另外,可以建立大学排名机构的资质审查制度。纵观发达国家的大学排名机构,可以发现,它们都是社会公认的公正排名机构,都拥有排名的公信力、技术与能力。而公开发布排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被排名机构同意公开排名;二是被排名机构的资料是合法的、客观的。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现有排名机构没有一家拥有社会公认的排名资质。[11]因此,政府可以对大学排名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从而对实施主体产生约束力量,最终形成科学的评价结果。
  4.加强社会对大学排名的监督
  我们可以从实践中知道,没有监督也就没有公正。社会监督保证的就是大学排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社会监督是代表公众对大学进行的客观评价,代表最具权威力量的评估。大学排名的过程和结果都纳入社会监督的责任范围之内,实质上是把大学排名的行为规范在应有的道德行为范围之内。[12]这样,大学排名行为才能够在社会的监督下健康地发展并逐渐完善。
  四、结语
  尽管大学排名在国外已趋于成熟,但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至今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其中国化的进程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们绝不能因为它的问题而否定了它存在的意义,绝不能像现今在教育研究领域甚至是整个中国学术界都出现的浮躁现象一样,一显示出优势就全盘赞颂推广,一出现问题就断然否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数据研究室主任莫斯也曾说过:“中国现在的情况,和美国上世纪80年代时很相似。那时美国人也在讨论要不要大学排行榜、要怎么搞的问题,但如今已被大多数人接受,谁的排行榜做得好,就用谁的。”[13]因此,我们应持有的态度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大学排名出现的问题,重在引导而非扼杀,并尽可能提供客观、理性的评论,以促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随着我国教育评价机构对评价体系和方法的逐步科学化,公众对大学排名的逐步认同和权威评价机构的确立,大学排名对大学办学的监督和动态反馈,对生源和资金流向的引导,对大学之间公平竞争的促进,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学排行榜:现状·困境·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07,(6):45-50.
  [2]吕嘉.《中国大学评价》简介[Z].2002.
  [3]周大平,张鹰.中国有没有权威的高校排行榜[J].瞭望,1999,(49):9.
  [4]史秋衡.大学排名中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1).
  [5]杨红霞.影响我国大学评价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分析[J].科学与管理,2005,(1):48-50.
  [6]顾海兵.利己侵权的《中国大学排名》[N].中国经济时报,2003-05-28.
  [7]乐国林.考生、家长心目中的大学——以天津市高考志愿填报情况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7-9.
  [8]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八版)[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9]王长旺.大学排名现象分析及应对方案[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2):72-73.
  [10]叶赋桂.大学评价和排名:最新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的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56-71.
  [11]汪大勇.我国目前不宜进行大学排名——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N].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5-02-09.
  [12]耿有权.关于中国大学排名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4,(3):39-41.
  [13]戴勁松,刘禅.大学排行榜“生死门槛”[J].瞭望,2006,(34).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经济教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思想,使“经济数学”课程教学适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并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
[目的]改进现有百分位数指标在揭示期刊载文量特征方面的不足,构建基于被引频次与载文量双重分布的期刊评价指标PRC.[方法]以2016版《期刊引证报告》生物学学科的85种期刊为
将Simulink仿真技术运用到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的教学中,使得抽象的矢量控制和坐标变换原理变得直观形象、容易实现,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目的]探究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因素.[方法]通过对我国7类不同隶属关系的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和机构进行调研,获取128份有效调研表,每份调研表包含31种相关因素,对调研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籍专业课教师来华参与专业课授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加强对外籍专业课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便尤为重要.本课题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外教
[目的]通过研究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学科集群发展模式,探寻对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发展有益的启示.[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站查阅法,研究英国皇家化学会在新刊孵化、编辑出版流
地方高校机械类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并综合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首先界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概念及其特征,而后探讨了地方高校研究生论文质量现状、影
[目的]针对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整体学术影响力较低的现状,提出促进其学术影响力扩散的措施.[方法]以入选《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的25种
常言说“事成先成于心,效高先高于法”,好的复习方法有事半功倍之效果。纵观近几年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命题,不难发现其大体方向:一是强调能力,突出应用性,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二是体现“四性”,即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可见要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根本上靠平时扎实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但最后阶段有效的复习也十分关键。而当前学生面临的
[目的]对数据出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方法]将与数据出版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归结为三类,即政府机构与资助主体、出版商/出版者(包括数据期刊)、数据存储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