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公共关系的作用分析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eblogic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不是一个单纯的观光场所,而是具有公益性的文化机构,负有教育和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任务。为了充分体现出博物馆的价值,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促进博物馆的普及教育,实现其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让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学习娱乐甚至爱上博物馆,博物馆宣传部把公共关系作为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博物馆;宣教工作;公共关系;信息咨询;宣传服务
  自古以来,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是文化的展示,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而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博物馆与时俱进,向社会传播教育社会公益事业文化的责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了机会的同时也给了博物馆更大的挑战。对此,博物馆需要全面考虑工作理念,工作形式,传播方式的创新这几个因素。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传教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博物馆和前台的工作活动,如何把传教工作做好,做优,与时代接轨成为了新时期博物馆宣教工作的一大重要事情。
  一、公共关系的概念分析
  “公共关系”,亦称为“公众关系”。在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概念中,它指的是是博物馆与群众、游客、甚至是公众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不是单向的,更多时候是双向的,是作为在现代社会的综合因素下产生的一种公共、社会关系或活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繁荣等一系列时代的变化,让公共关系的社会作用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公共关系在各个企业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社会作用。公共关系于现代社会企业的作用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来形容十分贴切,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荣成败。此外,在博物馆的任务工作中,公共关系的作用亦不可小觑,需要我们利用好“公共关系”这把利剑。
  二、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公共关系所发挥出的主要功能
  如今,社會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公关的普及是由于其强大的职能,其可以促进企业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协调各个部门甚至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改善舆论,为企业机构建立良好的形象。
  (一)信息咨询功能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繁荣,参观博物馆成为了很多旅客的选择。而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旅客的审美情趣和以前对比已大有不同。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可以利用公共关系的信息咨询功能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游客信息并对其分析以指导今后的工作。正如俗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参观者不同,其目的、要求、兴趣便也不会是一样的。因此,游客调查内容应包括应包括游客的基本信息,来访目的,以及来访的感受以及心得体会。调查研究要全面考虑游客,另外,它不应局限于游客,而应扩大到调查和分析社区居民和潜在受众。只有博物馆工作者更了解了受众,充分掌握了他们的文化需求,欣赏心理,传教工作以及今后的工作才会如履平川。此外,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联系、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进步,会让博物馆宣教事业稳步向前。
  (二)宣传服务功能
  当时世界信息的传播之快,之准,之有效,有赖于媒体。因此,在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使用,不断提高博物馆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普及教育工作,致力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宣传服务功能可以从内部硬件基础设施、现代传播媒介宣传来完善。
  首先,我们应不断完善内部硬件基础设施。展览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是一把标尺,衡量着博物馆的工作和服务水平,左右着博物馆在公众众眼中的形象。艺术博物馆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活动,需要博物馆单位、社会各方面的专家和大众的共同努力。同时,考虑到游客的观赏水平不一,博物馆的宣传单位应定期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高水平、高品位的陈列展览。临时展览作为一种灵活性高的宣传活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丰富工作内容的同时,满足群众的赏美需求,在举办过程中应着手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另外,我们应不断创新博物馆宣教的传播方式,比如主要通过各种现代传播媒介进行宣传。这意味着博物馆应着重利用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来宣传自己。讲解人员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利用现代科技优势进行全方位宣传,文字宣传,举办巡回展览,通过新闻媒体及户外广告加强宣传效果,把博物馆互联网化、数字化是一个好的选择。
  三、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运用公共关系手段的意义
  (一)有利于让人们了解博物馆
  博物馆是文化的积淀与精华。平常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只限于粗浅的日常社会活动,因此,利用公共关系进行传教工作打开了公众对文化的吸收窗口。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而公共关系恰好体现了这个学习过程,公众通过视、触、听等感官感觉感受博物馆以及自己与博物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对博物馆更完整具体的认识。同时,公共关系促使博物馆不断完善公众宣传与服务,便于人们了解博物馆。
  (二)有利于充分的发挥出博物馆的功能
  公众审美兴趣的提高、生活内容的丰富给了博物馆一个机会,也提供了一个挑战。挑战意味着更大的潜力,公共关系将促使博物馆不断完善公众宣传与服务,在充分发挥自己功能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公众了解博物馆。
  (三)有利于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个时代,公共关系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已不可或缺,这是博物馆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宣传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决定着博物馆的未来兴衰成败。因此,为了在未来社会谋一席之地,这需要博物馆的自我努力,自我进步,自我发展,这也必将促使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往前迈出一大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体传教工作者以及各个部门甚至整个社会的努力。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公共关系不仅是博物馆当前运作的管理手段、日常需要,也是博物馆自身工作方式的改进和文化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完善。
  结束语:
  在目前这个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势下,对于内地的文博事业来说,它的发展还不太景气,这就需要博物馆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充分应用公共关系进行宣教工作,做好传播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敏琪.探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J].青春岁月,2016(16):409.
  [2]吴新会.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公共关系的重要性[J].黑龙江史志,2015(16):86-87.
  [3]史吉祥,郭富纯.博物馆公众——一个饶有趣味和意义的研究领域[J].中国博物馆,2017(02):28-36.
其他文献
摘要:巫傩面具是白族寄予凶恶或慈善神力的象征,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应运而生的试图与自然力抗争的古老工具之一。丘北白族至今仍在重大吉庆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着自制的神像面具,试图以面具所代表的神明能带给人们丰收与平安。  关键词 丘北白族 巫傩面具 文化特征  远古人类对于图腾和神灵的恐惧使得人们总是祈求能够通过祭祀获得超自然力去克服一切灾害,以保护人们的生存和繁衍。面具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抑制脐血粒-单系祖细胞的(CFU-GM)、红系爆式祖细胞(BFU-E)及红系祖细胞(CFU-E)的体外增殖和黄芪注射液与更昔洛韦(GCV)对此的干预作用,采用造血祖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是对五年来实践成果、理论成果的总结,是指引中国进一步强起来的思想纲领、行动指南。伟大的
新华社昆明1月4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近日在云南专题调研“直过民族”扶贫工作。他强调,“直过民族”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从“直过民族”实际出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超常规举措,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坚决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  “直过民族”是指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较少民族,长期处在封
摘要:该设计通过对传统印章历史、制作工艺的初步了解和研究,对其艺术价值以及审美价值进行分析,同时进行设计尝试,把印章的内容运用陶瓷表现出来。使人们了解陶瓷印章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让人们在它特有的材质和特有的装饰中寻求意境、寻求创作情趣、打破原来人们思想中所固有的印章材质,寻求新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研究的内容可以在陶瓷印章上表现常规的书法,也可以在陶瓷印章上进行图案设计,同时可以在印章的外在造型上
赫章县苗族芦笙舞《滚地龙》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苗舞奇葩,是点缀在云贵高原上的明珠。本文简要介绍了赫章县苗族芦笙舞《滚地龙》,并从资金投入、传承人保护、展演
再障在我国的发病率约(1.8~2.1)/10万人,更是儿童中严重的血液病之一,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骨髓移植及各种药物联合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再障治疗前景趋好.在国外,有关平均血小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斷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兼具包容性与多元性,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只有注重博物馆的多元化陈列风格,才能使博物馆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博物馆的多元化陈列风格,符合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博物馆陈列设计多元化风格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实现多元化风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风格;多元化  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
<正> 一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老年人比例最高,人口老化最快,人均寿命最长的一个大城市,也是解决孤老问题显得异常迫切和突出的城市。这说明了孤老问题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有着同步相关的联系,也反映了解决孤老问题是构成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兰州鼓子是自清末起在兰州市区及周边县镇流传的一种特有的民间曲艺形式。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许多学者专家关注,由此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近55年以来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