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进入课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创设“声、色、光、电”俱全的教学情景,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的“时间”,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地提高自然课的教学效率。
  
   一、显示事物本质,优化教学过程
  
   1.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如讲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在传统教学上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种子的发芽过程的,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种子的构造,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科学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的。
  3.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如自然第七册第七课它是什么?这是一节枯燥、乏味的思维训练课,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动画课件,然后再让学生去争论羊属于哪支运动队?蝙蝠是不是鸟?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运动会”的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问题。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如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如教学“种子”一课,学生对种子里面的胚看不清楚,对胚的生长发育过程更是不甚了解。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种子的构造,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 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想方设法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呢?首先,准备工作要充分,避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由于受资源、媒体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如板书、演示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时间都可以省略,从而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优化观察实验、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展现在学生眼前和脑中。这样学生就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自然的兴趣。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实验操作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把细铁丝烧红后放入氧气瓶里实验时,应在燃烧的铁丝的氧气瓶中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铺一层湿润的砂,不然铁丝燃烧时产生的温度能使瓶底炸裂。我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提示鼓励,一旦学生操作失误,计算机对失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会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行进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五、应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到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如制氧实验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试管里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有气管的橡皮塞,用铁夹夹住试管口1/3处,管口略往下倾斜。②把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把导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气把水排出后,用玻璃片在水中盖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售氧气完毕,必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灯火,不然水吸时试管内产热使试管炸裂。这一操作技能,光靠课堂演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因此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自由选择实验所需仪器药品。二次错误选择后,计算机给予正确提示,然后由学生自主地用所选的仪器搭建装置,整个装置完成后,由计算机给出评价,并对不正确的装置给出实验后可能产生后果的模拟,像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产生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展现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了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捕捉、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乐清虹桥二中)
其他文献
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耳鼻喉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uf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两组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基础上分别注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开展高层次服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列举了如何开展高层次服务的途径。
一般认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首次放疗失败者局部病灶常常对放射线抗拒。1993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对放疗后局部复发的89例NSCLC患者行再程放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尖锐湿疣(CA)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易复发。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药联用治疗CA,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