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的“返乡”之旅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曾经被世界遗忘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其诗歌以浪漫抒情著称。他的诗歌主题中有一种浓郁的“返乡”情节贯穿始终。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当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整个德意志民族命运的思考从单纯的思乡升华为对整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塑造。本文试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荷尔德林眼中故乡为何处这两个角度解读荷尔德林的“返乡”情节。
  【关键词】:荷尔德林;返乡;德意志;海德格尔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德国著名浪漫主义抒情诗人。作为古典主义浪漫派诗歌的先驱,他曾被世界遗忘了将近一个世纪。荷尔德林1770年出生于内卡河畔,父亲是当地修道院总管,母亲是牧师之女,所以其思想深受宗教影响,这在其日后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1793年他毕业于神学院,虽有担任神职的资格,可他并未接受牧师这一职务。因为他接受的基督教教条与他在研究的希腊神话水火不容。通过对希腊神话的深入研究,荷尔德林逐渐产生了一种希腊崇拜的情感,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可明显看出。随着荷尔德林思想的不断成熟,他开始将自身命运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从自身出发,将个人的“返乡”情节延伸到整个德意志民族寻求祖国统一的角度。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诗人决定打破地狱的界限,将精神上的“返乡”这一概念引入自己的创作之中。所以,分析当时诗人所处的时代及社会背景,探寻诗人眼中的故乡为何处,对于理解其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有一定帮助。
  一、德意志要走向哪里
  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随着三十年战争的消炎完全散去,出现在德意志政治版图上的是三百多个邦和一千四百多个骑士领地,也就意味着总共有一千七百多个独立政权存在于德意志的半途之上。在这些国家中,有的小国只有几平方英里的土地。长期的分裂状态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的落后,而历史idea逻辑向来都是——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德意志成为整个欧洲的战场。渐渐的,德意志仿佛对这样的场景习以为常:瑞典军队昨日还在自家草坪上横冲直撞,今日以胜利者姿态出现在视野中的却是法国,而明天在远处山峰插上国旗的有可能是俄国人。面对英法俄等国家不断膨胀的野心,德意志的诸侯不光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进行制止,反而助纣为虐,凭借向这些列强出租士兵来赚取财富。
  国家分裂的受害者永远是人民。农作物歉收,万人死于饥荒,当时半数的孩子活不过十岁,而成年人的平均寿命也不超过四十五岁。《格林童话》中,孤儿与后母的故事,正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德意志,有民族无国家,使德意志的人民犹如丧家之犬,任人宰割。而在当时欧洲各国人的眼中,德语是粗俗的,路德虽然统一了德语,但法语仍然占据着德意志政治与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开诚布公的承认,他的德语甚至还不如马车夫好。随着法语强势地位而来的,便是法国文化的巨大冲击。“贵族和中产阶级们成为了‘法国狂’,文化理念、生活方式乃至饮食习惯都以法国为榜样。例如在戏剧创作中,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推崇的‘三一律’被德意志人毫无保留的视作金科玉律;在日常生活中,法国的服装、发型,甚至剃刀和内衣,都成为德意志人的最爱。”面对整个德意志民族的“迷失”,荷尔德林不禁思考:什么样的民族配称为德意志?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到底是什么?德意志民族最终的归宿是哪里?
  二、何为故乡
  《还乡——至乡亲》是一首荷尔德林的哀歌,写于1801年春天他还乡的途中。虽是一首哀歌,但全诗也充满了欢快的情调。“阿尔卑斯山中仍然是明亮的夜,云雾,写着欢快的诗,笼罩深深的山谷。”那么,在荷尔德林的眼中,什么是故乡?
  首先,出生地即为故乡。故乡作为一个基本主题贯穿了荷尔德林诗歌创作的始终,而不同时期,“故乡”的具体含义也有所不同。“地域上从大到小:母亲的家——内卡河流经的尼尔廷根——施瓦本地区——祖国德意志——欧洲。”而宾得则将其诗歌中的故乡具象化:“大地——空间原则、阳光——时间原则、苍穹(大气)——精神原则构成了故乡的三要素。”其次,根据海德格尔“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的理论,这世界上本无故乡,人之所以有故乡这一概念是因为他们的离乡。成为一个“浪游者”漂泊异乡,才有了所谓的“故乡”以及荷尔德林笔下的“返乡”之旅。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漫游异乡本质上是一种返乡。”故乡这一概念在游子的一次次远行中逐渐确立起来并不断深化,与故乡在空间上的距离越遥远,心理上的距离越靠近。这样看来,返乡者真正身处故乡之时,也便是他离开故乡之日。因为对故乡的太过熟识,使每个游子身处其中却无法自知,“只有在运思作诗时,故乡才显现出来。”
  作为希腊的“狂热”崇拜者,荷尔德林心中的故乡也与神有关,而神的缺位,让他产生了寻找精神故乡的想法。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称作“此在”,并认为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人作为最本真的“此在”,能够起到桥梁作用,“他们通过神话思维模式,与存在沟通。因为神话既包含理性智慧,又包含着情感体验、沉醉等艺术和诗的特征,还包含着原始宗教和神启德因素。”在当时的时代,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是“本真”的生存,因为存在没有被遗忘,神没有缺位,人没有失去精神家园。“从柏拉图之后,由于把存在者当成存在,把主题理性逻辑当作唯一的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结果是,人只在存在者这个层面上‘追求真理’,追求到的只能是存在者所谓的‘真理’。而存在之真被遮蔽了,人失去了与存在之真的联系与沟通,失去了精神家园。”所以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中想要传达的是一种神性。既然上帝已经离开,而众神有尚未抵达,诗人就要起到沟通和桥梁的作用,将人与神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人类精神的返乡。
  三、结语
  荷尔德林作为一名德国浪漫主义抒情诗人,优秀且神秘,海德格尔称其为“诗人的诗人”。他穷其一生都在咏叹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他忧国忧民,面对本民族的动荡不安,深深思索这德意志该往何处去,将自己的“返乡”与整个民族甚至全人类联系在一起,在他的诗歌中创造出一场盛大的“返乡”之旅。他将自己的内心还无保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仿佛完成了一场献祭般的生命的焚烧。引用林克先生的詩作为结尾:“垂头的时候一切都饱满了/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
  参考文献:
  [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2]海德尔格.浪游者[M].林克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6
  [3]孟钟杰.德国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
  [4]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德国[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4
  [5]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1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口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大,所以这就使得交通环境方面的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所以为了让交通方面的压力变得稍微小一些,各个地方的政府开始进行地铁方面的建设。对于地铁的施工技术的方面,它包括有很多种的方法,如盾构法和降水等,本文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来进行说明,讲述了这个方法在地铁施工里面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暗挖法;地铁施工技术;监控测量;分析  随着我国的城市发
期刊
【摘要】:国际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室内设计中独特的地域特征逐渐弱化,建筑环境也出现雷同的现象,人们身处其中难以感受其独特的空间氛围。在人与室内空间这种互动对话的状态中,空间环境不仅附着人们的感受,还是人们的意愿和欲望的物质载体,以各种风格与元素的堆砌的空间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难免会变得空洞。所以,当今的设计师如何营造出室内空间场所精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场所精神;室内空间;营造手法  
期刊
【摘要】:现今生活中处处潜藏着看似不可能的机变,关键是要习惯一中逆向思考的方法,悖逆思维在生活中违背常理,却往往给我们一种豁然顿开,醍醐灌顶的启发。有时候我们超越的只是小小的一步,这就像“哈桑借据法则”。逆向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具有明显的工具意义,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音声相和”之哲学思辨中能发生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其中包括:方位逆向法、属性逆向法、
期刊
【摘要】:《蒋公的面子》是南京大学戏剧系为纪念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所创作的舞台剧,2012年5月在南京大学大礼堂首次演出之后,反响强烈,2013年在全国开启巡演,目前已在国内外演出200多场。这个剧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一定有其独具魅力之处,本文将从时空交错式的写意戏剧时空,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幽默机智而又充满深意的对白语言以及耐人寻味的开放式结局四个方面来分析剧本《蒋公的面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前,交通建设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对于一些大规模的桥梁和码头项目,位于河流的中心地带,面对较大的风浪,水流湍急,存在诸多暗流的情况。同时,在施工操作的区域,存在较多的航道,不同类型的船舶存在频繁的运行。遇到严峻的施工条件,钢管复合桩的沉桩精度十分关键,也是项目施工中的关键点,对后期施工生产的进度和品质影响深远。  【关键词】:大型打桩船;高精度;沉桩;工艺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因特网上学术信息资源也在迅速增长,并且成为科研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来源。但是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质量参差不齐,人们从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非常困难,而图书馆作为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服务机构,是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担负着信息资源传递的重要责任,所以对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发展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资源  1网
期刊
【摘要】: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作为主要信息源的格局,成为大众感知信息、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媒介之一。微博舆论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文中以“北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为例,分析了微博舆论的特点,并针对微博舆论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微博舆论;特点;和颐酒店;女生遇袭  自2009年新浪微博出现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内微博在中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成为普通大众获得信息的主
期刊
【摘要】:近些年,在数字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电影的制作发行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宽频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又为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等一些新媒体电影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电影的内涵、载体及其传播机制,期待能够给新媒体电影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进而促进我国新媒体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电影;内涵;载体;传播机制  
期刊
《长江胸怀》  闲云雨雁  涌涛流水气势洪、  推波助澜振华荣;  魂归大海友谊梁、  俊川万里真英雄。  全诗赏析:祖国父亲江、气势雄伟、恐奔万里、是世界上数一、二的中柱、大梁、它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大江、是大海的左手、祖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标志…该诗是满怀豪情之诗、唐朝诗人还没有那位描写长江有这种气拍…此乃“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代今人胜古人。“长江一一祖国的巨龙。那位描写长江有这种气拍…此乃“长江后浪推
期刊
【摘要】:在我国裁员实践中,以降低裁员成本为目的、雇主所采取的降薪、换岗、更换工作地点等具有隐蔽性的“软裁员”方式屡见不鲜。本文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裁员管理的结合点,尝试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企业的裁员管理领域中,就我国“软裁员”现象的主要形式及特点,阐述“软裁员”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了我国企业“软裁员”问题的完善思路。  【关键词】:软裁员;利益相关者理论;劳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