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前提出发,提出创新命题的生成方式与持续发展的条件,以真正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
关键词:创新命题;写作情感;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写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命题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叶圣陶先生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题来。”他还说:“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教师在作文命题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有新鲜感、时代感、富有启发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好的命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路,启动学生作文的激情和兴趣,引发学生创作的渴望和冲动,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作文命题的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一、 创新命题的写作情境
一些好的作文命题能够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意境美等的思考,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和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对所写的事物进行联系、思索,发掘蕴涵于事物或事件中的美感性、哲理性,达到诱发情感的目的,特别有利于学生创意作文的生成。如:新概念作文竞赛的命题就使学生激情澎湃、灵性四射,特别有助于诱发参赛者的各种写作情感。《1234567》,就这么7个数字也能算是一个作文题?可仔细一想,这实在是一个十分新颖的命题,它能让参赛者想到很多很多:可以想到音阶,想到音乐的魅力;可以想到一星期七天,想到时间的珍贵;可以由数字排列想到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哲理;想到小孩子跳猴皮筋时唱的“马兰花开二十一”,而想到童年的趣事;你还可以想到阳光的七彩;想到安徒生笔下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由这许许多多切入点,再想到更多更深层次的话题。如果这个题目拿到今天来写,还可以结合咱们时代的发展想到嫦娥一号、二号等升天的话题。一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却可以触发学生的诸多灵感,形成涌动不已的写作情感,充分展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这样的命题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 命题生成与创新方式
文章以有新意、创意为佳,最是容不得陈腐老套、人云亦云。情感贫乏与创造力的萎缩是有内在联系的,作文是创造性的劳作,它最需要创新精神。创新命题可以唤起学生不同的情感记忆,激发不同学生的潜在情感,使写作成为心灵倾诉的一件乐事。创新命题的方法主要有:
1. 摸准学生的脉搏
叶圣陶先生讲:“钻到学生心里去出题目。”叶老关于作文教学的精辟论述,正道出了命题的针对性。教师在命题上,要费点心思,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样的题目,不喜欢什么样的题目,心里都要有数。在作文命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结构,找到他们的“兴奋点”“着情点”。例如,让学生写记人的记叙文,如果总是写《我最熟悉的或我最尊敬的人》,学生对此就没有兴趣。不如把题目改成《你猜猜他是谁》,并告诉学生:“如果别人一读你的文章,就能猜中你写的人,说明你抓住了特征,写得成功。”如果写自己,也不再写《我的独白》,而改成《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题目稍做改换,学生表现的兴致就不同。十六七岁的孩子比较喜欢争辩性、质疑性的作文题,如出一些争辩性强的题目:《学生该不该经商》《学生化妆美不美》《男女生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谊》《论老师下海》等。这些题目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争论的心理特征,像一块石头投入心潮,激起层层涟漪,可以引发学生相互争鸣,打“笔墨官司”。
2. 开放的写作命题
学生为什么喜欢自由命题和创造想象命题呢?他们的回答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思想、情感不受任何限制、约束。写作理应是开放的写作,作文教学是双向活动,学生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并且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不是指挥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辅导者。我国古代蒙学家倡导“先放后收”,即首先是“放”,鼓励学生不受约束、驰骋想象、放开言路、天马行空;到了一定的阶段,再进行精练严谨的“收”,这样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让情感尽情倾诉,就能发挥最大的创造力,采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提出不同的思想主题,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比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我通常不要求学生写命题作文,而只是以日记、随想、感悟、提建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第二学期,根据教材的编排适当布置命题作文。如学习了《萝卜》一课,我布置的作文题是《吃——》,让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来写。这个题目可写的内容相当多,学生写作起来选材广。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后,按单元写作要求是要写一篇写景或抒情散文,题目是《校园风景线》《家乡秋景》等,但我给学生命题为《我想——》。学生这几天的学习、思想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很大,他们心中流淌着感动、难过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正急于抒发,于是他们用最真挚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内心的情感:《我想对你说——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想拉你的手——失去家园的亲人们》《我想即刻飞到你们的身边》《我想你一定能重返家园》等,这些文字无不令人动容,让人感喟。
3. 强烈的时代气息
学生生活在这热火朝天的大千世界,如果作文命题脱离时代,远离现实,就无法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无益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命题,如果富有时代气息,使学生一见题目,就有了生气和灵性,兴趣倍增、情绪激动,就能引发写作冲动。近年来,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提高,要求学生从关注自己到关注社会,关注时政到关注人类的未来,因而作文的命题范围更为广阔、更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比如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邮递员王顺友,就成为了学生学习课文《敬业与乐业》后最直观的学习榜样。在平凡的职业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再来写作《我的择业观》就多了些时代的气息。
三、 推进创新命题的持续发展
作文命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就要注重创新命题的持续发展。而这,建立在教师首先要消除作文命题时的心理背景——消除自我。教师要真正从学生心理来命题,而不是以个人喜好、教学进程来命题。除此以外,社会上有“五年一个代沟”的说法,教师不要自以为很了解学生,或者以个别学生的心理来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科学的做法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持续开展作文心理调查,在基于事实的分析上才有可能找出比较有针对性的对策。我总是在每一年段教学进程开始和结束后开展学生作文心理调查,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从这两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作文技巧,而是题材的匮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没有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其次是由于生活面狭窄,不习惯对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他们习惯对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所以,下一步应发动学生去深入生活进行调查,了解自己所生活地区的历史、现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家乡的建设以及与社会的联系等。从调查中,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形成自己的见解,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作文创新命题才有实践的意义。
(集美轻工业学校基础科)
关键词:创新命题;写作情感;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写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命题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叶圣陶先生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题来。”他还说:“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教师在作文命题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有新鲜感、时代感、富有启发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好的命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路,启动学生作文的激情和兴趣,引发学生创作的渴望和冲动,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作文命题的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一、 创新命题的写作情境
一些好的作文命题能够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意境美等的思考,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和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对所写的事物进行联系、思索,发掘蕴涵于事物或事件中的美感性、哲理性,达到诱发情感的目的,特别有利于学生创意作文的生成。如:新概念作文竞赛的命题就使学生激情澎湃、灵性四射,特别有助于诱发参赛者的各种写作情感。《1234567》,就这么7个数字也能算是一个作文题?可仔细一想,这实在是一个十分新颖的命题,它能让参赛者想到很多很多:可以想到音阶,想到音乐的魅力;可以想到一星期七天,想到时间的珍贵;可以由数字排列想到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哲理;想到小孩子跳猴皮筋时唱的“马兰花开二十一”,而想到童年的趣事;你还可以想到阳光的七彩;想到安徒生笔下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由这许许多多切入点,再想到更多更深层次的话题。如果这个题目拿到今天来写,还可以结合咱们时代的发展想到嫦娥一号、二号等升天的话题。一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却可以触发学生的诸多灵感,形成涌动不已的写作情感,充分展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这样的命题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 命题生成与创新方式
文章以有新意、创意为佳,最是容不得陈腐老套、人云亦云。情感贫乏与创造力的萎缩是有内在联系的,作文是创造性的劳作,它最需要创新精神。创新命题可以唤起学生不同的情感记忆,激发不同学生的潜在情感,使写作成为心灵倾诉的一件乐事。创新命题的方法主要有:
1. 摸准学生的脉搏
叶圣陶先生讲:“钻到学生心里去出题目。”叶老关于作文教学的精辟论述,正道出了命题的针对性。教师在命题上,要费点心思,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样的题目,不喜欢什么样的题目,心里都要有数。在作文命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结构,找到他们的“兴奋点”“着情点”。例如,让学生写记人的记叙文,如果总是写《我最熟悉的或我最尊敬的人》,学生对此就没有兴趣。不如把题目改成《你猜猜他是谁》,并告诉学生:“如果别人一读你的文章,就能猜中你写的人,说明你抓住了特征,写得成功。”如果写自己,也不再写《我的独白》,而改成《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题目稍做改换,学生表现的兴致就不同。十六七岁的孩子比较喜欢争辩性、质疑性的作文题,如出一些争辩性强的题目:《学生该不该经商》《学生化妆美不美》《男女生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谊》《论老师下海》等。这些题目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争论的心理特征,像一块石头投入心潮,激起层层涟漪,可以引发学生相互争鸣,打“笔墨官司”。
2. 开放的写作命题
学生为什么喜欢自由命题和创造想象命题呢?他们的回答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思想、情感不受任何限制、约束。写作理应是开放的写作,作文教学是双向活动,学生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并且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不是指挥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辅导者。我国古代蒙学家倡导“先放后收”,即首先是“放”,鼓励学生不受约束、驰骋想象、放开言路、天马行空;到了一定的阶段,再进行精练严谨的“收”,这样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让情感尽情倾诉,就能发挥最大的创造力,采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提出不同的思想主题,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比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我通常不要求学生写命题作文,而只是以日记、随想、感悟、提建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第二学期,根据教材的编排适当布置命题作文。如学习了《萝卜》一课,我布置的作文题是《吃——》,让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来写。这个题目可写的内容相当多,学生写作起来选材广。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后,按单元写作要求是要写一篇写景或抒情散文,题目是《校园风景线》《家乡秋景》等,但我给学生命题为《我想——》。学生这几天的学习、思想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很大,他们心中流淌着感动、难过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正急于抒发,于是他们用最真挚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内心的情感:《我想对你说——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想拉你的手——失去家园的亲人们》《我想即刻飞到你们的身边》《我想你一定能重返家园》等,这些文字无不令人动容,让人感喟。
3. 强烈的时代气息
学生生活在这热火朝天的大千世界,如果作文命题脱离时代,远离现实,就无法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无益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命题,如果富有时代气息,使学生一见题目,就有了生气和灵性,兴趣倍增、情绪激动,就能引发写作冲动。近年来,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提高,要求学生从关注自己到关注社会,关注时政到关注人类的未来,因而作文的命题范围更为广阔、更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比如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邮递员王顺友,就成为了学生学习课文《敬业与乐业》后最直观的学习榜样。在平凡的职业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再来写作《我的择业观》就多了些时代的气息。
三、 推进创新命题的持续发展
作文命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就要注重创新命题的持续发展。而这,建立在教师首先要消除作文命题时的心理背景——消除自我。教师要真正从学生心理来命题,而不是以个人喜好、教学进程来命题。除此以外,社会上有“五年一个代沟”的说法,教师不要自以为很了解学生,或者以个别学生的心理来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科学的做法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持续开展作文心理调查,在基于事实的分析上才有可能找出比较有针对性的对策。我总是在每一年段教学进程开始和结束后开展学生作文心理调查,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从这两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作文技巧,而是题材的匮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没有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其次是由于生活面狭窄,不习惯对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他们习惯对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所以,下一步应发动学生去深入生活进行调查,了解自己所生活地区的历史、现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家乡的建设以及与社会的联系等。从调查中,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形成自己的见解,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作文创新命题才有实践的意义。
(集美轻工业学校基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