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儒家重人重致,历代皆有定评。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足为明证。孟子游齐,以“言无责”而位列客卿。荀子在稷下博得“最为老师”的懿名。这其中也包含了人们对其从教、育人的肯定。这除了他们本身的学识、师德之外,则是因为他们对人的本性有一定的认识,对人性的改善有相当的信心,对人的改造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们的主张与躬身的实践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适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就是推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