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悬臂梁非线性振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来源 :实验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el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微梁非线性振动的尺度效应,采用前后扫频方式,针对不同厚度微尺度金属镍悬臂梁开展了主共振与超谐波共振实验研究,获得了各阶共振幅频特性曲线.建立了考虑几何大变形和非线性惯性效应的修正的偶应力Euler-Bernoulli悬臂梁模型,采用多尺度法中的多维Lindstedt-Poincaré法(多维L-P法)求解理论模型获得了各阶幅频响应方程,并分析了材料尺度常数、阻尼和激励力对系统的影响.通过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微梁非线性振动的尺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微梁的主共振具有显著的软化特性,微梁的次共振中第二阶、第三阶、第四阶、第五阶和第六阶振动发生超谐波共振.
其他文献
有机合成设计的总目标是要求以廉价的原料、最短最合理的合成路线、最高的收率来合成目标分子.氨基官能团存在于很多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中,氨基的保护策略对合成工作者非常重要,尤其是选择性保护胺类化合物.该实验自制铜纳米颗粒,催化(Boc)2O选择性保护3-氨基-1-丙醇的氨基,高产率生成N-Boc-3-氨基-1-丙醇,而无副产物生成.实验引导本科生将化学选择性应用于设计绿色合成路线,与传统的Boc保护氨基相比,该实验具有催化剂可回收、无溶剂、常温搅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等优点.
互联网和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新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微生物实验课程为例,探索以“微课+自测”为主的课前预习模式,将智慧型教学APP融入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作为课外实验的补充,结合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和实验考核综合评分体系,实现实验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式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效率,增强学生对生物专业领域“理论?实践”的双向转化和促进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高效管理和控制教学进程,
该文结合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带有恐惧效应和时滞效应的反应扩散捕食-食饵模型的动力学.首先研究了系统的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其次,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系统的Hopf分支问题,结果表明恐惧效应影响Hopf分支点,继而影响着系统的稳定区间.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并发现恐惧效应与稳定区间的非线性关系,即随着恐惧效应的持续增加,系统将会由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状态,再变为稳定状态.
实验教学中引入自主性实验可以极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该文在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以自主性实验教学为载体的实验教学实践,探究了本科生动物生理学实验自主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了自主性实验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建立了自主性实验评价方法,完善了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自主性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主动性和创新性思维效果显著,其实施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开发变形-变模量双功能智能材料对促进软体机器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流变弹性体具有显著的电致变模量效应,从成分上亦可视为一种复合型介电弹性体,理论上也应具有显著的电致变形效应.本文以尿素改性TiO2颗粒为填充相,以硅橡胶为基体制备电流变弹性体,并对其电致变模量效应及电致变形效应进行研究.电致变模量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变弹性体的储能模量随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大,在3kV/mm的电场强度下其相对电流变效应达到16%;电致变形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变弹性体亦具有显著的电致变形能力,在电场强度为3kV/mm时,其电致形变量
为解决传统测试方法中附加质量过大,无法准确及时获取弹条真实模态振型这一难题,本文基于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测量弹条表面位移场.结合小波变换法,识别弹条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模态特征参数,分析边界条件对弹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京沪高铁常用的Vossloh300-1型扣件弹条,通过改变边界条件确定三类弹条试件:自由状态下的弹条、组装状态下的弹条(标准安装在钢轨上)以及施加不同钢轨下压位移的组装弹条.试验结果显示,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法既能准确获得弹条模态频率,也能通过获取弹条动态位移场提取弹条模态振型.
为满足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实验与大型设备检测教学相结合的需求,将原子力显微技术应用到牙釉质脱矿评价的实验教学设计中.此实验涉及临床和大型仪器设备等多个理论基础知识,系统地训练了学生资料查阅、实验设计、仪器使用、实验操作与分析的能力.实验中选取青少年喜欢的几种不同种类的饮料展开对牙釉质的脱矿研究,不仅贴近实际生活,而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激发其研究兴趣,加强其科学素养以及培养创新能力.此外,学生可对实验进行自主设计、探索与延伸,培养其科学研究兴趣与实践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可应用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中.
为研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孔结构疲劳断裂行为,将气膜孔试样在900℃、两种应力水平下进行了频率为3Hz、6Hz、10Hz的高温疲劳试验.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并考虑加载频率的影响分析了气膜孔结构疲劳裂纹扩展路径、裂纹微观组织特征和断口形貌特征.结果 表明不同条件下疲劳裂纹微观组织具有相似的特征,疲劳断口正断面破坏特征基本相同.加载频率对疲劳裂纹扩展及疲劳寿命有一定的影响,520MPa下疲劳寿命高于550MPa下的疲劳寿命.疲劳断裂路径的总体趋势为:裂纹从孔周萌生,先是垂直于加载轴方向扩展,然后沿与加载轴方向大
新工科建设对工科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提出了高水平要求,而实践环节是培养工科学生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由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6个环节所构成的BOPPPS教学模式注重参与式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能
针对约束优化问题中约束函数计算费时的情况,提出使用代理模型拟合待优化约束函数的方法.该方法先求解个体所有约束违反度并求和,然后建立代理模型预测个体的约束违反度之和,并根据可行规则法筛选最优解.最后采用CEC2017约束测试函数,与不加代理模型的优化算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优化结果和进化算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