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内,拓展于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如何在课堂上实施,并提出阅读之前的疑问、阅读过程中的方法和师生之间的分享交流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部分。文章以《傅雷家书》作为阅读对象,借助具体的课堂教学阐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与作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10-01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整本书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提倡师生以整本书为教学材料。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师生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提示教学课堂中应该出现“整本书阅读”的身影。诚然,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众多教育者的共同期望,但教学的开展也要符合学生和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仍有待师生共同实践与探讨。
  一、以“疑”导读
  对一本书足够期待,能促使学生产生翻阅的欲望;达到一定阈值的阅读欲望,能支撑学生读完整本书。导读部分便是阅读开始的前奏,正确的指导学生读整本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与热情。书籍的名字、作者是导学课堂上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每一部作品的完成与其写作的人物、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从中切入,设置一些悬念和疑问,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师生诵读木心的《从前慢》,让学生感悟木心平淡朴实的文字,让学生静下心来,慢下来,体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情感,为走进《傅雷家书》做准备。导入新课后,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转换为自己阅读后的理解和疑惑,向学生提问,在傅雷生活的年代,已经出现了电报等通讯方式,为什么傅雷仍然采用书信的方式联系家人?学生可能会想到:书信是传統、经典的书写样式,这属于傅雷的个人情怀。在面对学生过于浅表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点拨学生。另外书信的格式贯穿于整本书,其中包含了傅雷夫妇写给孩子的三百余封信件,真的只是傅雷夫妇的个人情怀让他们坚持用书信写完这些内容吗?还是有其他作用?还有“《傅雷家书》中,关于傅雷的父爱,你读到了什么?”
  到此为止,学生通过问题能够感受到《傅雷家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就一定会产生一览究竟的欲望。
  二、以“法”授读
  持续有效的阅读才能让学生通过整本书有所收获,但由于教师方法指导的不到位,自主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任性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不解并没有得到解决。如何保证学生在持续阅读过程中高质量的阅读,需要教师及时指点,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对整本书深入思考。
  俗话常说:“熟读一本书,这本书会变得很薄;细读一本书,这本书能变得很厚”,此话并不是毫无道理,“略读”和“精读”的确是读书之“道”。在持续阅读课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把一本书读“薄”,也应教导学生怎样把一本书读“厚”,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做“读书笔记”,使阅读过程富有乐趣。以《傅雷家书》举例,这本书收录了傅家从1954年1月至1966年8月所有的信件来往,学生看到目录就会出现“望而却步”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试着把这些信件归纳为粗略的几个部分,让学生先了解整本书的大致情况。随后,教师可以提倡学生每读一封书信,就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悟,营造一种“读者”与“书中人物”互相交流的氛围,增添学生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之后获得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写”的方式具体落实下来。写作的形式可以是随笔札记、评鉴论文和诗歌散文等。探究课后,教师可以设置“微言微语”微写作环节,让学生以“理解父爱,回应父爱”为主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不超过150字。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回归安静思考与写作的状态,将文本阅读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以更加理解文本,理解父爱。结束后,要鼓励学生继续完善课上的微写作,也可以开展主题征文比赛,以此来推进阅读成果的固化。这样,整本书的阅读就打破了“读”与“说”、“读”与“写”的单向度结合,更好地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把整本书变“薄”变“厚”,翻来倒去地阅读,只是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一步——“感悟”。“感悟”是阅读最重要的一部分,学会真正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意味着读“懂”了这本书。
  三、以“说”促读
  “整本书阅读”不仅挑战着学生,对教师也有同样的挑战。整本书阅读之后的“分享会”也是教师应该重视的课堂教学部分。展示交流做好了能促进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因为展示交流本身就是对自己或小组理解与认识的进一步分析与阐述、论证与表达的过程,而且还伴随着评价、反思和修正。其实,这一教学过程既能整合学生之前的阅读成果,也能在“你一言,我一句”的交流中得到提升,阅读能力能在悄无声息的阅读中提高,更能引导学生将整本书往广处读,往深处读。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试着和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体会,分享的内容、选择的时间、方式都可以多元化,可以每节课前用5分钟时间每个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个人分享完后,再小组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做总结报告。只要学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整本书的内容,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仍然以《傅雷家书》举例,廖颜同学在全班分享:在读到“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这封信时,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家父”坐在书桌前写着这封信,我能想象到“他”的表情——严厉中带有一丝自豪,透过这封信,我好像看到“家父”对自己孩子的鼓励与骄傲。伍芷晴同学分享到:我读《傅雷家书》是因为看过课本中的节选,因为想看傅聪的回信,之后又不知不觉看完了一本书,我好像能体会到写信人之间的感情,也能体会到信件寄托的感情之深切。教师还能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一些其他作家对《傅雷家书》的点评,再印发一些有关《傅雷家书》评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读有所得。
  “读书分享会”目的在于引发学生阅读之后的思考与感悟,使感性情感与理性思维结合更加紧密,同时帮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感受整本书的意义与魅力。
  四、总结
  总之,以《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举例,证实了从课本中到课本外的拓展阅读对学生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在“整本书阅读”的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导读课堂的指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及时在持续阅读课堂上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有效持续地阅读;应举办小型“阅读分享会”引发学生分享感悟的想法,促进学生思考,做到真正“扎根于内,拓展与外”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文亮.《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Z1):86-88.
  [2]蒋龙梅.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此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方法和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YQJK48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国卷高考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课堂,成为了众多高三政治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优化课堂环节、整合复习内容、加强与学生沟通等方面,探索构建高三政治有效复习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课堂;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71-01  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
期刊
【摘 要】我校自2016年10月开始立项课题《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带领全校教量积极搞好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一是探索出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六条原则;二是形成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策略;三是研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促进了师生的更好成长。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设计课堂问题,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  【关键词】提问;兴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88-01  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教学效果好,师生关系和谐,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但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感觉自己的观念还是有些跟不上时代。在教学《乘法交换律》一课时发生的那件事,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反思与关注“学生的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现代信息设备引入了高中教学课堂。现如今,如何利用微课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广大教师作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简单阐述了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重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高中地理课堂合理应用微课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重要意义;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拥有良好的独立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此同时,开展阅读课程更有利于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人生哲理,提高自己的素质,开阔自己的眼界,并且在略读的过程中找到本单元的整体思想,同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透过课文的现象看出本质内容,且在此基础上为日后学习语文课文打下夯实的基础。本文就将对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予出合理的建议,为教师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英语》unit2 working on the land的阅读教学为例,以新课标为出发点,论述了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过程将核心素养融入阅读教学,探讨了语言能力和自助学习能力的强化,与阅读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文本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95-02  《普
期刊
【摘 要】整本书的阅读,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而言吸引力不够,读不懂、不想读。导读单,在整本书阅读中就担任着“脚手架”的功能,是教师根据学情,针对整本书的阅读目标制定的阅读指导手册。它可以涵盖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的指导介入,有着具体的流程要求和成果展示,指导性强,它有效的架构了学生与作品间的脚手架,有效突破了孩子的“学习区”。  【关键词】导读单;脚手架;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期刊
【摘 要】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完善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古人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读”是学生学习认字、丰富语文内涵的重要途径,在小于语文教学中,重视“读”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拓展知识获取的来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和有效性。教师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08-01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任何时候它都与教育同在。儿童诗歌,语言通俗、形式自由、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里的特点。  为了让孩子遨游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美好,把潜藏在每个孩子心中的诗性、诗心、诗情、诗意、诗兴挖掘出来。把诗歌引进课堂,让孩子读诗赏诗写诗,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