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提前预习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等。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耐心、细心的角度,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学习习惯培养
  俗话说: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对于人的成长而言,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性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要想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促进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社会发展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很多教师、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费尽了心思。而何为教育?笔者认为:教育不在于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能力,是否有好的习惯等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
  1. 预习的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让我们有的放矢、让我们有所准备的良好途径。而对于学习而言,有效的“预”,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掌握教师即将要讲解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那么茫然,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所准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哪些知识不懂,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的了解等等。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教师要讲解的内容,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实现最佳的预习效果。
  2. 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拓展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广泛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尤为重要。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显得更加具有知识素养,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会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3. 勤于动笔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善于记录,是促进学生取得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勤于动笔的习惯,有利于让学生将很多外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日积月累,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这种勤于动笔的习惯,还有利于改变学生天生懒惰的性格,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 善于思考和提问的习惯
  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思考,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取得进步的有效途径。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善于思考,敢于发问,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改变学生胆怯、羞于开口,不敢开口的现状。而这种思考、提问的习惯,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师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方能实现这样的学习效果。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杜绝只注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时代教育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职责。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1. 耐心引导,积流成河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心智发育上不成熟,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习惯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关键阶段的主要原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具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够急躁,不能够想着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的鼓励、引导,方能让好习惯慢慢形成,积流成河,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 巧妙控制,约束成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自制能力较弱,没有自主约束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善于约束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约束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生硬地命令、强硬地控制学生的行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适得其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奖励的方式,通过正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鼓励奖的方式,对在阅读中表现积极的、持之以恒的学生予以奖励,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培养学生意志力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由于一些长期的、重复的行为发生,使得很多学生容易形成懒散、松懈的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如通过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语言,激励学生坚持克服困难,也可以通过一些耐力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好的耐力,最终达到增强学生意志力的目的,为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旦养成,又会让人受益终身。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提前预习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等等,而在习惯的培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的引导、鼓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桂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
  作者简介:
  罗庭静,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县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期通过自己观察、学习、动手等一系列的活动,把抽象的事件和物品印在大脑中,并且对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通透,从而变得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以明确的学习目标导向、以优化的导入引发兴趣、以优化的讲解学中激趣、以优化的练习用中求趣、
摘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阅读教学中分别应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同时,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寓意,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快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 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案例
摘要:叶圣陶曾在《改变学风》中论道:“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道,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者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这句话道出了高效课堂的真谛。一是孩子的学习经验——要靠老师的学法指导;二是孩子自由地取得知识——要自主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