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今年是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诞生30周年,30年前,第一瓶国产干红在昌黎诞生,本文为参与第一瓶干红研制者之一,中粮集团长城葡萄酒总酿酒师严升杰在“2013中国·昌黎红酒文化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19世纪开始,葡萄酒已是欧洲国际宴会中不可或缺的酒种。在世界进出口大宗贸易中,酒类贸易额居第四位,其中葡萄酒占主要比重。而改革开放前中国干红葡萄酒不仅无货可供,国宴上用的高品质葡萄酒也只能全部依赖进口。
迫在眉睫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前,了解到中国没有正宗葡萄酒,便自带本国加利福尼亚州Schramsberg葡萄酒来华以酒会友,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困境由此可见一斑。尽管那时有茅台酒相迎,但却没有国际标准葡萄酒摆上国宴。
不仅如此,据一份1977年中国驻法大使商务处函件显示,此前中国出口到法国的半汁葡萄酒全部被退回。函件中谈到,“贵国这种酒精饮料既不是葡萄酒,也不是开胃酒,不符合欧洲共同市场标准,禁止进口。”
国产葡萄酒在经济和外交上的疲软,使中国政府意识到葡萄酒不仅是一种国际性饮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缩影,中国必须即刻着手研发具有国际水准的葡萄酒。
合作填补空白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轻工业部、农业部、商业部的政府职能开始从指令型向服务型转变。为了使国产葡萄酒在品质上达到出口创汇水平,提高国民饮酒档次,他们开始把推动国际标准葡萄酒酿造纳入实施计划,逐步确立了葡萄酿酒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轻工业部第一次派出专家到国外考察学习,以便取得真经后,指导国内葡萄酒企业。
1979年,国家轻工业部组织“赴法国考察葡萄酒、白兰地生产技术”小组,目的之一是借鉴法国先进酿酒经验,协助国内企业填补干红葡萄酒空白。
国家轻工业部认为,昌黎葡萄酒厂的三大优势可以为此项科研提供坚实平台。一是产区优势;二是技术优势;三是成果优势。
1981年1月25日,国家轻工业部食品发酵研究所与昌黎葡萄酒厂达成合作协议。为把这项研究工程落到实处,双方把总体任务分解为三项合同。在当年分别签署了“酿酒原料优良葡萄品种选育研究任务书”、“间歇热处理果浆酿制干红葡萄酒设备试制研究合同”、“新工艺或新产品的科学研究合同”。
为提高工作效率,特别组成了以昌黎葡萄酒厂技术厂长为组长的“干红试制工程技术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业组。期间,优良葡萄品种选育和新设备试制同步进行。
昌黎葡萄酒厂与轻工业部所辖的科技局、机械局、酒局、食品发酵研究所、广州轻工设计院研究所、上海饮料机械厂、新乡轻工机械厂、湘潭轻工机械厂“各有分工,九方合作”,相继完成破碎去梗机、压榨机、缓冲罐、旋转换热器、椭圆新转子泵、薄板换热器、保温过滤贮酒罐、发酵罐八项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与此同时,昌黎葡萄酒厂根据新工艺要求,投资317万元完成5133平方米厂房和4000吨干红葡萄酒生产能力的扩建项目,对上述酿酒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生产试车。至此,“间歇热处理果浆酿制干红葡萄酒设备试制研究合同”圆满成功。
中国干红“第一瓶”昌黎诞生
1983年5月20日,中国第一瓶向国际标准过渡的“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正式诞生。
1984年,“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分别在“全国开发新产品经验交流表彰会议”和“轻工业部酒类评比大赛”上获得新产品奖和金杯奖。从轻工业部编撰的《中华美酒》一书中发现,在当年11种获奖葡萄酒中,“北戴河牌”葡萄酒是唯一夺冠的干红品种。
此项研究体现出的首创精神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葡萄酒行业高度重视,昌黎葡萄酒厂由此成为中国当代干红葡萄酒技术人员的第一所“大学”。甘肃黄羊河葡萄酒厂、新疆鄯善葡萄酒厂、宁夏银川玉泉葡萄酒厂、山东禹城葡萄酒厂、湖北枣阳果酒厂等全国果酒企业,纷纷派技术人员到昌黎葡萄酒厂学习,为行业培育了一大批酿酒人才。昌黎由此被誉为中国当代干红葡萄酒的发源地。
历时5年的科研攻关落下帷幕后,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启市场两大课题迫在眉睫。昌黎葡萄酒厂一面进行科研成果推广,扩大优良葡萄品种基地面积;一面寻找资金合作伙伴及市场突破口。期间与法国玛蒂尼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可行性报告。
当“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进入北京友谊商场、长城饭店、建国饭店、北京饭店、昆仑饭店、多伦多酒店时,国外客人因首次见到中国本土干红葡萄酒,十分好奇,纷纷品饮,打破了干红葡萄酒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1987年在昌黎葡萄酒厂高档车间,生产出第一批“长城牌”干红葡萄酒并出口欧洲。
1988年8月9日,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踏过层峦叠嶂之后,终于宣告成立。它是由河北省昌黎葡萄酒厂(占40%股份)、法国鹏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酒饮料分公司(占30%股份)组成的中法合资企业。
1989年8月18日,在法国第29届国际评酒会上,他们为中国葡萄酒夺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枚特别奖。1990年10月22日,新产品再次“出征”法国,在巴黎第14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夺金,这标志着华夏已经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点燃了涅槃之火。
葡萄种植突围,华夏在建厂之前的1986年首家引进国际酿酒葡萄酒名种飞,1988年建厂后又相继大批量引进名种开荒建园。
产品研发突围,继1990年完成“采用旋转发酵罐生产高档干红葡萄酒”国家重大葡萄酒科研项目之后,又担当起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高档桃红葡萄酒新工艺研究”,首批酿造的1700箱长城桃红,成功销往美国市场。随后又远销英国、德国、瑞典、荷兰、比利时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欧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量以40%的幅度递增。
昌黎崛起
2000年8月,昌黎被命名为“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和“中国干红葡萄酒城”。2002年8月,“昌黎葡萄酒”成为全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8月,华夏长城、茅台、朗格斯等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成立“河北·昌黎酒业联盟”联合发表《昌黎县葡萄酿酒企业诚信宣言》,塑造昌黎葡萄酒品牌新形象。
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业的发展,带动了配套产业的长足发展,昌黎已形成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橡木桶生产、彩印包装、制瓶、瓶塞、交通运输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昌黎葡萄酒带动了卢龙、抚宁等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以赏葡萄园风光、历酒窖隧道、观欧式酒庄、品昌黎美酒为主题的“昌黎葡萄酒文化游”,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5万人,华夏庄园、朗格斯酒庄、十里葡萄长廊相继成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如今,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园谋划了“碣阳酒乡”、“凤凰酒谷”片区,为投资葡萄酒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区域条件。到2020年,昌黎葡萄基地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精品葡萄酒产量达10万吨,实现产值40亿元。最终将昌黎建成世界知名、全国著名的东方海岸葡萄酒基地。
19世纪开始,葡萄酒已是欧洲国际宴会中不可或缺的酒种。在世界进出口大宗贸易中,酒类贸易额居第四位,其中葡萄酒占主要比重。而改革开放前中国干红葡萄酒不仅无货可供,国宴上用的高品质葡萄酒也只能全部依赖进口。
迫在眉睫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前,了解到中国没有正宗葡萄酒,便自带本国加利福尼亚州Schramsberg葡萄酒来华以酒会友,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困境由此可见一斑。尽管那时有茅台酒相迎,但却没有国际标准葡萄酒摆上国宴。
不仅如此,据一份1977年中国驻法大使商务处函件显示,此前中国出口到法国的半汁葡萄酒全部被退回。函件中谈到,“贵国这种酒精饮料既不是葡萄酒,也不是开胃酒,不符合欧洲共同市场标准,禁止进口。”
国产葡萄酒在经济和外交上的疲软,使中国政府意识到葡萄酒不仅是一种国际性饮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缩影,中国必须即刻着手研发具有国际水准的葡萄酒。
合作填补空白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轻工业部、农业部、商业部的政府职能开始从指令型向服务型转变。为了使国产葡萄酒在品质上达到出口创汇水平,提高国民饮酒档次,他们开始把推动国际标准葡萄酒酿造纳入实施计划,逐步确立了葡萄酿酒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轻工业部第一次派出专家到国外考察学习,以便取得真经后,指导国内葡萄酒企业。
1979年,国家轻工业部组织“赴法国考察葡萄酒、白兰地生产技术”小组,目的之一是借鉴法国先进酿酒经验,协助国内企业填补干红葡萄酒空白。
国家轻工业部认为,昌黎葡萄酒厂的三大优势可以为此项科研提供坚实平台。一是产区优势;二是技术优势;三是成果优势。
1981年1月25日,国家轻工业部食品发酵研究所与昌黎葡萄酒厂达成合作协议。为把这项研究工程落到实处,双方把总体任务分解为三项合同。在当年分别签署了“酿酒原料优良葡萄品种选育研究任务书”、“间歇热处理果浆酿制干红葡萄酒设备试制研究合同”、“新工艺或新产品的科学研究合同”。
为提高工作效率,特别组成了以昌黎葡萄酒厂技术厂长为组长的“干红试制工程技术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业组。期间,优良葡萄品种选育和新设备试制同步进行。
昌黎葡萄酒厂与轻工业部所辖的科技局、机械局、酒局、食品发酵研究所、广州轻工设计院研究所、上海饮料机械厂、新乡轻工机械厂、湘潭轻工机械厂“各有分工,九方合作”,相继完成破碎去梗机、压榨机、缓冲罐、旋转换热器、椭圆新转子泵、薄板换热器、保温过滤贮酒罐、发酵罐八项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与此同时,昌黎葡萄酒厂根据新工艺要求,投资317万元完成5133平方米厂房和4000吨干红葡萄酒生产能力的扩建项目,对上述酿酒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生产试车。至此,“间歇热处理果浆酿制干红葡萄酒设备试制研究合同”圆满成功。
中国干红“第一瓶”昌黎诞生
1983年5月20日,中国第一瓶向国际标准过渡的“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正式诞生。
1984年,“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分别在“全国开发新产品经验交流表彰会议”和“轻工业部酒类评比大赛”上获得新产品奖和金杯奖。从轻工业部编撰的《中华美酒》一书中发现,在当年11种获奖葡萄酒中,“北戴河牌”葡萄酒是唯一夺冠的干红品种。
此项研究体现出的首创精神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葡萄酒行业高度重视,昌黎葡萄酒厂由此成为中国当代干红葡萄酒技术人员的第一所“大学”。甘肃黄羊河葡萄酒厂、新疆鄯善葡萄酒厂、宁夏银川玉泉葡萄酒厂、山东禹城葡萄酒厂、湖北枣阳果酒厂等全国果酒企业,纷纷派技术人员到昌黎葡萄酒厂学习,为行业培育了一大批酿酒人才。昌黎由此被誉为中国当代干红葡萄酒的发源地。
历时5年的科研攻关落下帷幕后,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启市场两大课题迫在眉睫。昌黎葡萄酒厂一面进行科研成果推广,扩大优良葡萄品种基地面积;一面寻找资金合作伙伴及市场突破口。期间与法国玛蒂尼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可行性报告。
当“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进入北京友谊商场、长城饭店、建国饭店、北京饭店、昆仑饭店、多伦多酒店时,国外客人因首次见到中国本土干红葡萄酒,十分好奇,纷纷品饮,打破了干红葡萄酒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1987年在昌黎葡萄酒厂高档车间,生产出第一批“长城牌”干红葡萄酒并出口欧洲。
1988年8月9日,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踏过层峦叠嶂之后,终于宣告成立。它是由河北省昌黎葡萄酒厂(占40%股份)、法国鹏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酒饮料分公司(占30%股份)组成的中法合资企业。
1989年8月18日,在法国第29届国际评酒会上,他们为中国葡萄酒夺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枚特别奖。1990年10月22日,新产品再次“出征”法国,在巴黎第14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夺金,这标志着华夏已经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点燃了涅槃之火。
葡萄种植突围,华夏在建厂之前的1986年首家引进国际酿酒葡萄酒名种飞,1988年建厂后又相继大批量引进名种开荒建园。
产品研发突围,继1990年完成“采用旋转发酵罐生产高档干红葡萄酒”国家重大葡萄酒科研项目之后,又担当起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高档桃红葡萄酒新工艺研究”,首批酿造的1700箱长城桃红,成功销往美国市场。随后又远销英国、德国、瑞典、荷兰、比利时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欧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量以40%的幅度递增。
昌黎崛起
2000年8月,昌黎被命名为“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和“中国干红葡萄酒城”。2002年8月,“昌黎葡萄酒”成为全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8月,华夏长城、茅台、朗格斯等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成立“河北·昌黎酒业联盟”联合发表《昌黎县葡萄酿酒企业诚信宣言》,塑造昌黎葡萄酒品牌新形象。
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业的发展,带动了配套产业的长足发展,昌黎已形成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橡木桶生产、彩印包装、制瓶、瓶塞、交通运输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昌黎葡萄酒带动了卢龙、抚宁等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以赏葡萄园风光、历酒窖隧道、观欧式酒庄、品昌黎美酒为主题的“昌黎葡萄酒文化游”,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5万人,华夏庄园、朗格斯酒庄、十里葡萄长廊相继成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如今,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园谋划了“碣阳酒乡”、“凤凰酒谷”片区,为投资葡萄酒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区域条件。到2020年,昌黎葡萄基地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精品葡萄酒产量达10万吨,实现产值40亿元。最终将昌黎建成世界知名、全国著名的东方海岸葡萄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