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上海自贸区的科学存续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x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中国直辖市上海获得政府批准设立了区域性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在这约为上海市二百二十六分之一的土地上,中国政府用积极地态度参与世界贸易。本文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出现是基于马克思贸易理论的,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自贸区;必然性;马克思
  Abstract: In 2013,Chinese government built the China(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beyond example. The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decide to use the new standard——Negative list with lower norm an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rketplace around the world at the place about one over two hundred and twenty-six of Shanghai. But at the same time, this policy may lead to the challenge which is dangerous to the new-born inside industry in China. In fact, this is the reasonable result of the Marx’s theory of trade, the tendency of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s expansion and the inside demand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Key words: free trade zone necessity Marx’s
  2013年9月,上海市獲得批准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下简称自贸区),试验区总面积约为28.78平方,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在其内部运营的国内外企业实行低门槛、送监管政策。不同于广东和港澳地区的自贸区着力点在于整合珠三角经济,上海自贸区更加侧重于金融制度的改革。它由李克强总理力排众议,大力促成。可以说,这是一次历史的必然。
  我国金融业的繁荣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金融业的发展正式步入正轨,但是始终无法摆脱基础薄弱、盘子小这个现状,而且在国家治理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缺乏经验,而且当时的市场活力不足,我国金融市场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进入到90年代后期,经由当时的领导人朱镕基的大刀阔斧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保八”行列,金融市场也得以同步发展。21世纪初,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对外开放第一次真正的加入到了世界市场中去。但是,面度高度发达的国际市场,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前提下,如何不动摇国体的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原则性问题。知道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出现,低门槛、低税收无疑是对国际市场各界有效资本的强力召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外资本的不断进驻,未来的国内市场势必会受到来自自贸区,来自世界市场的冲击。我国的一些相关行业正值步入发展期,如果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能很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么这些幼龄行业的生存就岌岌可危。风险与利益始终是并存的。面对上海自贸区这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政府在享受资本快速流动、市场充满活力的同时,应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忘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阶级对立性,及其剥削本质。对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保持理性的认识。
  一、上海自贸区的出现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市场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得以大幅提升,一个新的生产关系在其生产力尚未完全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灭亡的,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只会进一步刺激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只会促进资本主义的灭亡。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本国的阶级斗争,除了采取一些少数利益共享的举措之外,往往通过转移本国剥削这一手段来缓和国内问题;此外,对外开放的主体是以商品经济为主体的贸易活动,而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力支撑亦为商品经济,在追逐利益这一资本主义本质的驱动下,在本国的基础稳定之后,必然会自发的寻找下一片沃土,希图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打开别国大门,扩大和巩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也是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凭借先进科技和规模经济效应,大企业工厂进驻别国市场来势汹汹,优势十足,在适当的政策鼓励下,极易轻松将别国内同行同业扼杀在摇篮里,所以,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特别要求,否则,国本动摇,国家失去经济支柱,难以为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呈现国内市场外企横行的局面,政府失去话语权。
  二、上海自贸区的出现亦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
  一个完整、健康的社会市场经济,首要便是存在需求,而一个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则更需要有流通,只有有效需求和流通才可以维持市场经济时刻充满活力。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放宽投资准入”。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经济纵然在缓慢恢复中,但是市场依然缺乏活力,且大众对市场失去信心,国内市场需求锐减,极易形成恶性循环。上海自贸区的的出现,将会吸引一大批的外来经济主体,形成强有力的需求,以实现对市场供给的有力刺激。使市场充满活力,永葆生机。此外,我国大多数行业都有一个“通病”,即技术含量低。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发展的经济的最初定位便是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而非技术密集型产业模式,这是一种粗放的、原始的高成本经济,且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企业的一流生产模式,高度技术密集且往往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对环境的较低损害的,这些都是国内产业急需的资源,因此,这也就催生了我国内外合资的最初模式,国内幼龄企业通过自然资源与国外发达企业进行技术交换,以促进自身发展,但是这种饮鸩止渴似地的发展模式并不被看好,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导致这一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且保持优势的国际企业往往处于剥削地位,双方的合作协议往往是不平等的合约条款。上海自贸区的出现,为内外结合提供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强强结合模式。上海自贸区的典型特征就是注册简单,备案即可,不需要等待批准。这也就意味着会有较多企业活跃于其间,形成一个真实经济规律为主导的竞争市场。淘汰了一部分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之后,市场上存余的企业皆是业内精英。若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势必要强强结合,交换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共同的发展。一方面,合作企业在竞争中赢得席位;另一方面,也良性促进了经济本身的发展。
  三、上海自贸区的出现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如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提议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与上层建筑相辅相成。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由来已久,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制度自身的发展可以有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海自贸区的出现,无疑是对经济制度体系的有力补充。同时,也将中国的相关产业经济制度放置于开放的环境中,接受世界市场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通过事物发展的检验,才可以促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进而实现对生产力的动力作用。此外,自贸区本身作为一个全新的社群,过分的保护与不去保护均不利于一个这个社群的科学发展,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治理与发展亦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与挑战。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出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及资本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上海自贸区的出现充分为资本涌入中国提供了途径,使得国内市场经济得以充分激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此外,只有接受经济体制的改革才能使市场经济能够健康的向前发展,才能让中国国内的市场运营制度融入世界市场,唯有制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可以真正的在世界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铮: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思想[J].对外经贸,2012(8).
  [2]罗斌:马克思国际贸易动力理论[J].河南大学学报,2012(5).
  [3]袁志田、刘厚俊: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时代性[J].经济学论坛,2006(6).
  [4]袁志田、刘厚俊: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06(1).
  [5]齐昊:马克思主义的不平等交换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1).
其他文献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在班级各个细节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产生的,反映整个班级的精神所在和价值取向。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展现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更能引领班集体向更好的方向、更高的标准发展。一般来说,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班级环境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
期刊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高校德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关键是要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工作者要理性审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有效对策,以期建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班级管理方式是决定班级管理水平的风向标。中专学校的学生班级管理人员必须对中专学校学生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并采取诸如影响式、授权式、融通式、协商式、宽容式的班级管理方式,着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确保教育教学高效开展。  关键词: 中专学校 班级管理 管理方式  为确保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班主任必须加强班级管理,结合班级实际,采取针对性的管理
在以人才培养为目的教育模式下,高职语文的课程理应接受改革。但就目前的教育模式而言,怎样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的文学修养大大提升?这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就目
基础设施投资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积极作用的关键,也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效果,财政部推行的PPP模式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已经落下帷幕,笔者从获奖的71件电视新闻作品中,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加以评析,希望能够给电视新闻工作者一些借鉴与启迪。一、用民生视角做好主流新闻
摘 要:本文谈了作者对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主要从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教师评价改革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并且进行简单的论述。即理论内容实现物理学和医学的紧密糅合;实验课和理论课实现互相印证;改善教师评价制度,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改革;实验课程设置;教师评价  新世纪,在大力提倡教育振兴、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之际,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
高速公路服务区资产管理是高速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多年来,由于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以及派生的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重行政管理轻价值管理,重实物管理轻资本管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