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乳腺X线图像影像组学列线图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来源 :放射学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X线图像影像组学列线图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图像和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割为训练组(n=130)和验证组(n=58).使用MaZda软件在乳腺X线图像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方差选择法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降维后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对训练组和验证组的影像组学标签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和独立临床预测因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影像组学列线图,通过绘制校正曲线评估其标定,计算预测模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后采用决策分析曲线评价列线图在不同风险阈值下的净获益情况.结果:从乳腺X线图像中提取了317个影像组学特征,利用LASSO算法筛选出14个价值较高的影像组学特征.由14个与乳腺癌ALN转移相关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分别达到了中等预测效果,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60和0.742.肿瘤大小和影像组学标签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有着较高的校准性能和预测性能,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08和0.811.决策曲线显示影像组学列线图在5%~82%阈值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能.结论:基于乳腺X线图像建立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预测工具,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确定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
其他文献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到骨保护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等诸多信号通路的功能失调,以及相关蛋白分子、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血管微循环障碍、脂质代谢异常、骨微结构破坏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在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中辨证施治、多法并举,具有一定的特色与优势.伞形科植物当归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常用中药,藁本内酯是当归中含量最高的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该活性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脂质过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在股
综述近年来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诊断相关的细胞因子,靶向细胞因子干燥综合征的治疗.白细胞介素家族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细胞因子通过相互协作影响干燥综合征腺体的微环境、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和紧密连接.细胞因子不仅有助于提高干燥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而且也是治疗的重要靶标.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与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技术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确诊为鼻咽癌的初诊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MRI常规序列、IVIM-DWI和3D pCASL序列扫描,并对患者进行临床总分期、TNM分期(AJCC第8版分期系统)及高、低级别分组.分析IVIM-DWI相关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及3D pCASL参数最大血流量(BFmax)值
2021年RSNA年会头颈部影像学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常规及新型技术(影像组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不同头颈部疾病的临床诊疗、鉴别诊断、分级及预后预测方面的研究以及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的临床应用.本文将对以上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