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永乐年间庶吉士王英及其诗文风格

来源 :学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英是明前期庶吉士的代表人物,他在明代历任四朝,身居高位,颇受统治者信赖。但由于个性真率、放达,最终未能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晚年还受到排挤,外放南京。与其身世、性格相关,王英的散文既像一般的庶吉士群体那样重视伦理教化,行文结构上有一定的模式化倾向,又有豪宕洒落,才气横溢的独特风貌。其诗歌大多用语雄健遒劲,风格豪壮苍凉,更具特色。
  关键词:庶吉士;王英;诗文
  庶吉士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选拔、培养高级官员,并因此被明清两代统治者所重视。翰林院庶吉士制度确立于明永乐二年,当年曾先后三次考选庶吉士,从新科进士中选拔德行、文才出众者124名,其中王英堪称卓异。本文主要对王英的生平、仕宦经历与诗文风格加以考辨和分析。
  一、王英的生平与仕宦经历
  王英(1378-1450),字时彦,号泉坡,江西金溪人。永乐二年甲申科进士,被选擢为庶吉士。他出身于儒学世家,曾祖王颐贞元朝时乡试中魁,祖父王子岱、父亲王修本均以儒行称世。但父亲早逝,年少失怙,全凭母亲曾氏抚养成人。王英从小刻苦嗜学,永乐元年乡试中举,永乐二年登进士第,选授庶吉士,科举之途较为顺遂。
  永乐五年,王英结束了三年的庶吉士学习,并因处事慎密得到明成祖的器重,进入内阁撰写机密文字。其后,参与了《太祖实录》的编纂工作,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永乐二十年,随明成祖北征。王师凯旋时,经过李陵城,皇帝听闻城中有块石碑,叫王英去察看。王英发现是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的德政碑,永乐帝怕碑上的蒙古名会引起争地事端,叫王英将石碑击碎。王英将碑沉入河中后还奏。永乐帝因其行事详审,赞许道:“你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我将要重用你。”因向王英询问对北伐战事的意见。王英答道:“您御驾亲征,对方一定会远逃,请不要再穷追不舍了。”永乐帝笑道:“你认为我是穷兵黩武吗?”便对王英说:“听到军中动静后立刻向我禀报。”并告谕宦官不要阻拦。永乐帝下令不要给立功而有过失的官军粮食,官军相聚哭泣。王英将此事上奏后,才恢复了官军的粮食供给。可见,王直为人耿直不阿,行事又周密详审,颇得永乐帝信赖。
  明成祖病逝时,王英与尚书蹇义、夏元吉,学士杨荣、杨士奇,侍读王直等人商定丧礼,为了处理国政,在内阁住了七天之久。明仁宗继位后,加恩赐白金、彩段。当年八月进秩侍讲学士,不久升任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讲学士。明宣宗时,天下承平,宣宗对文学创作很感兴趣,总是与大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非常礼遇。宣宗曾劝勉王英:“洪武朝中的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等人,永乐初则有解缙、胡广。你要勤勉,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此后,王英参与修纂的《太宗实录》《仁宗实录》成书,迁任少詹事,赐麒麟带。正统元年,命王英侍经筵,担任《宣宗实录》总裁,进礼部侍郎。正统八年,命王英管理礼部事物。浙江的老百姓遭受了严重的疫情,王英被派去祭雨。当时已大旱很久,王英一到便下大雨,百姓称为“侍郎雨”。正统十二年(1448),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坐事下狱,王英上疏待罪,明宣宗宽宥不问。正统十三年(1449),担任闲职南京礼部尚书。景泰元年(1450)五月庚申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后改谥文忠。
  王英一生的仕宦经历总体较为平顺,这与他的性格、才干息息相关,同为永乐二年庶吉士的陈敬宗曾这样评价王英:“江右抚州多出名儒显官,若宋之晏殊、王安国,元之吴澄、虞伯生诸君子,其文章、名位、功业皆炳然当世而垂耀竹帛者,岂偶然哉?玉笥、宝盖诸名山秀气所钟也。公亦抚之人也,其文章、名位、功业莫不相似然。自入仕,历官通显,不离朝廷四十五年,而列圣眷遇久益不衰,似又过之矣。天之生贤,何私于抚之人哉!抑孰知公之才德自足致身于青云之上也?”后世对王英的功绩、为人也评价颇高。《明史》本纪称其“端凝持重,历仕四朝”。《今献备遗》说他“历事三朝,完其勋名,其亦吴、胡之侣耶?”廖道南则称:“予观陈敬宗所撰《文安传》,以为抚州多名儒,若宋之晏殊、元之吴澄,盖玉笥、宝盖诸山之灵所钟也。及读《国史》,谓文安乐易善书,跌宕不拘小节,固有征哉!赞曰:汉有二王,咸负芳名。宋有二王,并登宰衡。文端曰直,文英曰英。勋如其名,永世有征。”
  但是,王英的个性不像很多高官那样持重,而有魏晋名士般的放达之风,《明英宗实录》称其“豪纵跌宕,不拘小节,颇有晋人风度云”,“性直谅,好规人过”。也正是由于这种直率、外露,不善迂回的性格,他虽官居高位,但始终未能成为内阁大学士,“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早结主知,虽陟清华,未及柄用”。晚年更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放逐到了南京。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两年后便抑郁而亡。
  二、王英的散文风格
  王英有《泉坡集》,今存《王文安公诗文集》,其中诗五卷,文六卷,数量并不是太多。但他在翰林四十余年,数次出任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诗文广受好评。《明英宗实录》称:“其文章典赡,一时重之。尤善草书,解缙以后,一人而已。”《静志居诗话》评其诗曰:“西王密切谨严,句无浮响,如‘别路斜阳京口树,他乡明月洞庭船。挽得雕弓射飞虎,赐将宫锦绣盘螭。旧馆空余秦地月,古坛犹似汉宫秋。’皆琅然清圆可诵也。”陈田也在《明诗纪事》中说:“余观东王《祭泉坡文》云:出入朝廷,敬恭将事,不翕而同,不矫而异。可以知其旨矣。诗五言如良玉缜栗,迥异当时台阁之体。”可见王英之诗文因较为豪宕洒落,才气横溢,而区别于当时主流的台阁文风,并因此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激赏。
  就文体而言,序、记、碑铭是王英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序又多为赠序、詩文序、族谱序三类,如赠序《送金少卿还姑苏序》,诗文序《棠阴八景诗序》,族谱序《吉水钱氏族谱序》等。记虽数量较少但内容丰富,关涉儒学、祠堂、庙宇等文化设施,与私人的堂、屋、斋、亭、轩等建筑,如《崇德重修儒学记》《雷公庙祷雨记》《大明重建南岳庙记》《龙池书馆记》《翠微楼记》等。这些散文均具有一定的文学、文献价值。   王英的序、记类散文在行文结构上并无太多出色之处,其独特性主要在于论述立场上,一般序、记文多颂美、夸赞之词,王英的却以训诫为主。当然,他的训诫并非一味刻板的说教,而是在阐发古人的思想理念时,增添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和为政思考。如《送黄知县赴任诗序》说:“会朝廷无事,万方清宁,云梦之野固无苦楚子之畋猎者,民可以乐其生矣。吾岂务为游观乎?又必告之曰:民之乐其生,当习诗书俎豆以厚其俗。(民)出贡赋以时供于上,吾岂厉民以自奉,有负于令乎?”这段论述提出为政应以民为本,而不应刻薄百姓,要将传统的民本理念融入到县令的从政原则之中。《送陈知县之任常山序》中云:“人之立身,能致其谨而不自流荡,为物所溺而亏其守者,必能企仰古之君子,循其道,不以穷达显晦而易其操,则庶几其可矣。”平实的文句中阐明了不随世俗流荡,不为外物所溺,不以穷达易操,谨慎守真的为人准则。《送陈用谦还乡序》说:“夫人之为学,无汩没于浅近,必至其远者、大者。非有他也,求其闻广见多,以尽乎天下之大观而奋发其心气,以期于有为者也。”这虽然是从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生发的观点,却也融入了作者真实的体验与追求。
  《环碧楼记》则显示了王英独特的山水观。他认为山水兼具修养德行之效与山水游观之乐,不应排斥后者。可见,较之王直等人一味强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山水伦理化的倾向,王英的态度要通脱得多。或许由于倍感仕宦之繁难与遭受排挤之苦,王英晚年时常有归欤之感,多篇记中均提到“老矣”、“乞身南山”。但总体而言,他的散文较少抒写个体情感,尤其是爱情、夫妻之情,关于家庭生活的记叙也多上升至伦理道德的层面。
  三、王英的诗歌风格
  相较而言,王英在诗歌上的特色更为鲜明。不少诗歌的内容有一定深度,艺术上也造诣较高,文体则以五言古体为优。如五古《杂诗》其三:
  清晨登高丘,迢遥望郊郭。连山起层甍,焜燿皆丹臒。歌吹一何繁,车马日联络。翩翩游侠儿,姿态纷婥约。轻裘巧妆束,珠贝相间错。侈心俪金张,壮志凌卫霍。岂知幽闺中,居者恒寂寞。掩形无完衣,充饥有藜藿。贞心益自厉,容色日销落。块然独嚣嚣,甘为所众薄。
  此诗对比了游侠儿与居者(隐士)的生活和心境,写出了隐者情愿独守贫窭,也不愿与世同其波流而自守寂寞的孤傲态度。写法上颇受阮籍《咏怀》、郭璞《游仙》的影响。
  此外《登北门外古城》、《梦游华盖山》三首、《游翠微山圆通寺》五首、《六贤咏》六首等诗,也惊挺俊爽,各有可读之处。如《登北门外古城》:
  朝出北门道,下马登古城。循步历幽险,墉堞半欹倾。其阴何蒙密,蔓草与榛荆。野鼠时出没,狐狸亦悲鸣。聘怀忽悽恻,游目极窈冥。群山东际海,远势与天平。夐绝孤云浮,渺漠终古情。慨兹乃故迹,昔者劳经营。形势犹突兀,从事叹凋零。孰云金汤固,慎守须兢兢。凭高一长啸,壮心徒自惊。
  此诗前半部分描写古城的毁圯破败情景,显然了吸纳了鲍照《芜城赋》的写法。但后半部分归于慎守,有警诫边将之意,又与《芜城赋》的立意大不相同。
  《六贤咏》所咏黄冔、刘杰、陈介、葛元喆、王彰、朱夏皆元代金谿人,有表彰乡贤之意。其序曰:“六贤皆金谿人,元时金谿多文雅之士,能谨行谊、保名节者,六君为最。若待制黄公,已载《元史》,馀皆阙焉,乃为之咏。”六首皆用语精警挺拔,饶有风骨。如咏黄冔:“待制本儒生,素心亦何烈。临危仗孤剑,誓死以殉国。奋躯入重泉,正气浩充塞。蛟龙为悲吟,天地惨无色。杀身良独难,求仁义斯得。”虽然人物形象流于概念化,但下语雄健遒劲,风格之豪壮苍凉,在其他庶吉士当中是不多见的。
  王英还有不少题画诗,如《题周怀中家景图》《画虎歌》《题韩滉画田家移居图》《溪山秋意图》等等,展现了他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从后两首诗中还可看出他有清新淡远、受陶诗影响较深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M].台北:台湾明文书局,1991.
  [3]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M]中華书局,2015.
  [4]王英.王文安公诗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明前期庶吉士诗文与明前期社会”(项目编号:13C56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据说,当年章太炎是一个读了很多中医著作的人,他便自命医术高明,喜欢替人开方看病,而且不许别人更改。朋友中有人知道他生性傲慢,便有意奉承说,吃了他开的药后,神清气爽、药到病除。直到有一次,他自己患了病,用自己的药方却久治不了,不得已求助于一位名医才凑效。从此,他意识到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开始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并注重实践、撰写了著作《霍乱论》等中医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的疑难杂症。  探求章太炎成功的原因,
期刊
摘要:声乐学习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初学阶段多存在对抽象地发声方法的不理解,导致进行错误的实践,从而造成对声带机能的损伤。本文将阐述声乐轻机能训练对歌唱发声的帮助,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关键词:轻机能;声带机能;歌唱发声  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曾强调了轻机能训练的重要性,认为轻而积极的声音应该是声乐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技术,不要盲目的追求“厚”和“大”的声音。轻机能的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初学
期刊
摘要:影视艺术的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变化影视艺术传播跟随着人类文化的变革也不断的变化。时代的高速发展让影视艺术也有了全新的展示舞台,让影视艺术更好的展示于大众的眼前。21世纪,影视传播艺术更是与信息技术两者结合,在大众化、现代化的不断作用下,影视艺术传播快速发展。本篇文从现代化、大众化的趋势研究去分析了影视艺术传播的发展。  关键词:影视艺术;大众化;现代化  一、前言  影视艺术能发展
期刊
摘要:回顾起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发生在一百年前的一起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那便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影响极其深远,尽管一百年的历史流逝,即使运动已时过境迁,然而,它的丰富底蕴及深刻内涵并未因为这些因素而枯萎,经过时间的证明反而更加茁壮,辉煌,这场运动的余音在新时代仿佛还时常在我们耳边回荡,时间证明,这场运动凝集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它的伟大精神不仅能启发过去那
期刊
摘要:交互式广告能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提高广告传播的亲和力,而且更能精准的传达给传播目标。而从另一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交互式广告设计之所以能够有效的传播广告信息正是因为它较为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个性化的表达还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交互式广告实现交互效果也要遵循互动体验性广告交互设计原则,美观性广告交互设计原则,趣味性广告交互设计原则。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交互;广告;设计  一、引言  一个优
期刊
摘要:家校合育,是亲子共成长的有效平台,它通过学校的教育导向作用,向家长传达立德树人的要求,教给家长实践立德树人的方法,实现“孩子入校,家长入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切实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确保家校教育方向的一致性,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合育;导向;德育;实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学校作为德育的主要
期刊
摘要:图书馆知识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较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也是图书馆未来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针对主体是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其目标是以知识信息为对象服务于读者,实现知识的价值和知识的创新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本文着重阐述未来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  我国知识管理从上世纪1998~2000年引入其概念,到目前,基本停留在知识管理的初级尝试阶段,按照业内概括这个时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是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知识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尤其是作为青少年学生,知识的获取就如阳光之于草木。本文立足于知识的重要性,分析学习知识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旨在为青少年知识的获取提供更多研究资料,使之成为社会的栋梁,为国家和社会更好地服务。  关键词:知识;学习;重要性;敲门砖;分析  一、知识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知识
期刊
摘要:西奥多·德莱塞是二十世纪美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被认为是同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的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之一。《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珍妮姑娘》的姐妹篇。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及对细节的有力描写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作品的主题。本文结合嘉莉妹妹前后四次外出寻找工作的经历,深刻解读女性主义特征在文中的体现,同时也为鉴赏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嘉莉
期刊
摘要: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英汉翻译中不可逃避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汉语方言进行翻译,这些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用简短的言语清晰的表达丰富的含义。本文对汉语方言正迁移在词语、语法及短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