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平《感受高尔夫》的文学特点及美学欣赏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张丽平《感受高尔夫》的文学特点及美学欣赏展开深入分析,先简单介绍张丽平和他的作品,阐述《感受高尔夫》的文学特点,即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高尔夫运动信息、深刻的运动哲理,接着分析《感受高尔夫》美学欣赏价值,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让读者逐渐产生热爱之情,从而促进高尔夫运动的发展。
  《感受高尔夫》这部作品主要讲的就是高尔夫这项运动,作者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对高尔夫这项运动进行阐述,分析了高尔夫的历史文化内涵。当人们阅读《感受高尔夫》这部作品时,就好像是经历了一段旅程,此旅程是关于高尔夫运动的。
  一、作者和作品介绍
  (一)作者介绍
  《感受高尔夫》的作者为张丽平。张丽平的眼光非常独特,而且有很多的爱好,他曾在国外和国内的报刊中发表文章,如国外的《联合早报》、国内的《中国青年报》等。
  张丽平在学习高尔夫的过程中,产生了热爱之情,从对高尔夫一知半解,到对高尔夫极度热爱,深刻研究了高尔夫的历史。2006年10月,张丽平针对高尔夫展开写作,且时常看高尔夫赛事。通过多年的学习,张丽平深刻领悟了高尔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有关高尔夫运动的文章。
  《感受高尔夫》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高尔夫运动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作者在文学上的追求。
  (二)作品介绍
  《感受高尔夫》是东方出版社于2011年11月1日出版的,主要展示了张丽平由好奇逐渐走向热爱的心路历程,对高尔夫这一运动展开分析,涵盖了高尔夫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包括高尔夫大赛以及高尔夫运动员介绍等内容。
  在《感受高尔夫》中,张丽平详细介绍了世界上具有传奇色彩的运动员,以及著名的高尔夫赛事。除此之外,张丽平还写了人物传记和赛事评论,并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高尔夫的文化、历史。在《感受高尔夫》中,张丽平的所见、所闻、所思反映了中国高尔夫的发展。
  二、《感受高尔夫》的文学特点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局面,出现了新形式,体育文学更加独特化。体育文学使体育和文学达到完美融合。张丽平的《感受高尔夫》便是体育文学作品,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其文学特点。
  (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体育文学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也是如此。《感受高尔夫》开头为读者展示了身体和精神的统一发展,写出了张丽平对高尔夫热爱,从某种程度上看,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开头的几句话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具有一定的含义,说明了此运动的一些规则。张丽平在《感受高尔夫》一书中细致描绘了高尔夫运动的规则,与此同时,还写出了高尔夫运动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高尔夫的价值。张丽平通过详细介绍高尔夫的各个方面,使人们对高尔夫了解得更加全面,并通过描绘历史文化内涵,加深人们对高尔夫运动的认识,促使高尔夫运动更好地发展。
  (二)丰富的高尔夫运动信息
  体育文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体育知识。在《感受高尔夫》一书中,针对高尔夫运动,张丽平详细介绍了此运动的规则,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了出来。由此可见,《感受高尔夫》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高尔夫运动知识。张丽平通过查阅资料和观看赛事,记述了近年来精彩的世界大赛和传奇式的人物。
  《感受高尔夫》具有一定的特色,包含大量的高尔夫知识。张丽平用了五年的时间,查阅了众多的资料,观看了世界著名的高尔夫赛事,在圣安德鲁的老球场观看了英国的公开赛,还观看不同的平民高尔夫赛事,并撰写了赛事札记,如《新加坡公开赛事札记》《零距离感受英国公开赛》等。其中的赛事描写和人物访谈,为读者提供了有关高尔夫的相关信息,加深了读者对高尔夫运动的了解与思考。
  (三)蕴含着深刻的运动哲理
  体育文学富有哲理,一部优秀的体育文学作品,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引起人们的思考。体育赛事可以展现体育精神,这也是体育文学的精髓。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中的赛事观感和人物传记等内容充分体现了高尔夫精神。球员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状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约束能力,这是高尔夫运动的精髓,有利于个人修养的提高。
  (四)评析了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
  《中国高尔夫》杂志出版人孔丹蕾评价了张丽平的《感受高尔夫》一书:如果你对高尔夫具有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国高尔夫关心,或者是针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等给予充分了解,《感受高尔夫》将与你分享。
  张丽平的《感受高尔夫》深入剖析了中国高尔夫运动当前的发展情况。中国的大多数群众对于高尔夫运动不够了解,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在中国,高尔夫运动是一项贵族运动。张丽平的《感受高尔夫》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国内的高尔夫运动员,与此同时,对于高尔夫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趋势,呼吁将高尔夫运动融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充分了解这项运动,并逐渐产生热爱之情,彰显高尔夫运动的精神和魅力。
  三、《感受高尔夫》的美学欣赏
  体育比赛展示给观众的是美学世界,使人们得到满足,更好地感受其中的美。
  张丽平的《感受高尔夫》讲述的是高尔夫,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传达给读者,在记录赛事的过程中,将高尔夫运动的精髓和美相结合,让读者陶醉其中。
  以其中的《绿茵场上的高球丽人》为例,作者细致描写了比赛场,并运用大量文字描写了赛场中激动人心的一刻,在力量、速度、結构以及形体等方面将高尔夫运动的美展示了出来。
  四、结语
  《感受高尔夫》一书主要针对高尔夫运动展开描述,使读者更好地认识高尔夫这项运动,激发读者的思考,推进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还蕴含着历史文化知识和运动哲理,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其他文献
《小铃铛的算法人生》是一篇关于互联网消费的小说。“算法”一词是小铃铛人生中的关键词。小说的高潮是机器人男友的出现,这个机器人男友是时代的产物。平台和算法为我们织成一张细密的网,将物品固定在各自的位置,然后随时准备将它们送往该去的地方。在算法体系中生存的我们,渐渐从三维变成了一维,许多人失去了情感、性格、温度,转而变成了保存在数据库里的一个个字节。  现阶段看来,给我们留下古老的文明信息的都是可以留
期刊
胸前 比画一个祈祷  心中却一片苍白  原来 头顶没有神灵  雾林中遇见一只麋鹿  求它 做我的头顶之灵  可是它也在仓皇迷路  林的周围 是无孔的网  困住的不止我和鹿  还有 还有所有布网者  我坦白:我也布过网  但是——没有但是  我的小小城  我的小小城 很小  一天的时间就足以走完  在这里 没有地铁  也没有车水马龙  只有泛着圈圈波光的水面  和明媚的阳光  这里四季如夏  处处是
期刊
一  “洞磨过后上盘坡,亲戚相逢笑语多。最是徐家村子密,鳌头访罢访窠砣。”这是百年前陇上诗人张建描写鳌头的诗句。  鳌头,村名,俗称“鳌头徐家”,在河州万顷塬上,为吾邑望族,代有才人,人丁兴旺。当地民谚云:“上塬嫑打听韩家,下塬嫑打听徐家”,这说明徐家在万顷塬上影响大,可谓人人皆知。  徐姓为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封地于徐,建立徐国。自洪武,徐氏先祖遣戍河州,由是落居
期刊
混沌初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九曲十八弯  纵横神州向大海  吻过千座山  亲过万家寨  一路豪情心澎湃  两岸五谷香  船工号子响天外  黄河 我的母亲河呦  吸吮你的乳汁  深爱你的情怀  文明伊始  诗书礼乐放异彩  一脉五千年  华夏家风从未改  播下炎黄种  哺育五色土  生生不息传万代  拥抱五大洲  捧给人间一片爱  黄河 我的母亲河呦  赞叹你的伟大  歌唱你的胸怀  兰花  你从
期刊
望海潮·凄然我  听潮生远 伤凄然我  幾回重到天涯  空朽烂柯 徒悲蚁穴  绿波渐逝浮槎  碎锦曳真花  草木衰零落 摇乱烟霞  剑折秋垄 又年鸣雁唳霜笳  此身老却重华  看高台冻柳 数点啼鸦  当哭汉南 当歌建邺  依依归去谁家  醉里执红牙  长亭辞异客 分赴尘沙  拟把哀声一放 琴瑟各喑哑  夜深读《魏文帝集》  飞鸧泣与韶光死,旨酒佳期两不知。  沈李溶于缃帖字,浮瓜渺作素笺诗。  茕
期刊
当良知克制不了膨胀的欲望时,一个人终将走向毁灭。麦克白投身于欲望的海洋,似远方夜空中一颗星星的坠落,决绝且振聋发聩。  初读《麦克白》是在一个阴雨蒙蒙的初春,冬日的寒气还未褪干净,丝丝凉意打在人的颈间,激起一阵战栗。我总认为这本书应该放在夏天读,在阴沉沉的暴雨来临之前读,伴随着轰天震地的雷声与瓢泼大雨,感受彻底且真切的骚动和惊异。  莎士比亚是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他用犀利的目光看破人性的本质——善
期刊
众所周知,斯坦因是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国与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之一,更是饱受争议的考古学家。他的许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的必备书目。  一、多重身份的考古学家  (一)旅行者  1908年,斯坦因一行人来到中国西域进行考古挖掘,将我国大批宝贵的历史文物带到了大英博物馆,令人深感哀痛、惋惜。
期刊
《聊斋俚曲集》中的女性称谓众多,可分为亲属称谓与社会称谓两类,极富特色的女性称谓亦不在少数。通过分析《聊斋俚曲集》的女性称谓,人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特点以及女性的生存境况,更好地了解这些女性称谓所展现的历史文化内涵。  《聊斋俚曲集》创作于明末清初,其中各色人物齐全,人物称谓丰富。《聊斋俚曲集》中的女性称谓更是鲜活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基于此,本文从女性称谓入手,通过分析女性称谓,剖析当
期刊
《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出品,米未制作的融入辩论元素的节目。《奇葩说》播出七季以来,节目导师包括蔡康永、高晓松、金星、马东、罗振宇、张泉灵、李诞、杨幂、薛兆丰、刘擎等,节目以在华人华语世界寻找“最会说话的人”为宗旨,吸引了大批粉丝。本文主要对其风靡的因素进行解读。  《奇葩说》节目为辩论形式,辩论选手选好持方,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立论、对杠、结辩等环节的辩论稿。比赛开始后,正方一辩先发言,然后由反方
期刊
作为中国刺绣的分支,苏绣在艺术层面具有显著特色,这与一代代苏绣艺人的技术创新和技艺探索有直接关联。近年来,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大量涌现。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苏绣关键要素的流变、苏绣技艺演变中的几个重要关系,深入探讨坚守苏绣传统的价值和意义,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苏绣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苏绣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由于苏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求艺人具有精湛的技艺,所以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