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音乐教材的建设对促进本省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多远文化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乡土音乐教材建设的研究中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而乡土音乐教材的实施也要以探究和欣赏为主,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让乡土教材真正成为学校音乐教材的不可或缺的补充。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乡土音乐资源 教材建設
柯达伊·佐尔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凝聚了人民多少个世纪的才智和观察力。在经过千垂百炼的雕琢后,今天留给我们的几乎都是具有永恒魅力的音乐。”“首先,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他们特殊的音调体系。……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不同国家的音乐家所演奏的作品。就不得不承认,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这两句话正说明了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如果音乐艺术丧失了民族特色。就无从走向世界。
由此看来,本民族的乡土音乐资源对音乐教育资源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在我国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乡土音乐资源的引入,在音乐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开发乡土音乐教材。是我们当前必须深入的一个课题。
一、乡土音乐教材编写的三点建议
1.把关教材质量、实行三查制度
所谓三查制度,就是指教材的审查需过三道关,即国家和省级、地方三位一体。审核者应该是具备较高音乐教育专业修养,掌握一定音乐课程教育理论的人。这是乡土音乐教材质量得到保证的大前提。
2.多方搜集,“择优录取”
乡土音乐资源种类丰富,在资源选择过程中,应多方采纳意见,比如地方民间艺人、地方音乐老师以及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再更具国家的有关条例和管理办法,进行筛选,“择优录取”。
3.认真审核,保质保量
在多方统一编写完教材后,地方教研室教研员对所写教材按要求进一步审定,同时还要和主管教育部门联系。请乡土音乐资源专研人员进行审定,有一部分还请省级教委、市教育局进行审阅,从中总结各方的宝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乡土音乐教材的质量,提高乡土音乐教材的使用价值。
二、教材内容编写要真实合理
乡土音乐教材所占学校音乐教学内容的比重以不超过20%为宜。所以我们在编写时,应首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次就应该选择那些价值高的精华音乐资源。
乡土音乐资源的源头本身就是朴实的、可贵的,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指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需要在体现其特色的基础上,保证其内容的朴实无华,只有这样的乡土教材才能最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让孩子们能够接触乡土音乐最真实的一面。
三、科学、趣味和可表演三位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教学形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考虑到乡土音乐来源于民间,为了更真实地体验乡土音乐。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音乐活动丰富我们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保证了科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做到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趣地体验和真实有效地表演,以便教学活动能充分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避免与传统音乐教材的冲突
我们不能因为乡土音乐教材的建设而打乱现有的小学音乐教材系统,乡土音乐教材是农村小学音乐教材的补充。所以它一定不是主体。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颠倒主次,把乡土音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
所以,乡土音乐教材的讲授应该要与传统音乐教材内容有机结合。避免冲突。发掘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务必做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对于那些在传统音乐教材中提到的乡土音乐内容,要适当的延伸。以增强学生对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了解,陶冶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
另外,教学内容要得到真正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就应规定小学音乐课考核中一定要考查一部份有关乡土音乐知识,以平衡师生忽视乡土音乐教学的偏向。保障乡土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
五、做好音乐教材的发行工作
从各地乡土教材的音乐教学看,目前存在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给予重视。其头等大事就是乡土音乐教材的发行。各部门应做到上下积极配合,正确看待乡土音乐教材的地位,并且能多途径地给予相关的经济支持,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设备、场地的配备提供经费。另外,学校也可腾出一定的场地,先开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乡土音乐活动内容。
另外还可以划取部分开展得好的学校作为乡土音乐资源学习的实习基地,让农村外的大学生们也能接触和学习到真正的乡土音乐。对于乡土音乐资源而言,也更多了一种传播途径。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六、沅陵乡土音乐教材构想
根据沅陵县地方乡土音乐资源的储备情况。在内容和框架的设计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单元入手:
1.戏曲单元:从泸溪浦市镇发源而来。只因流行于沅江中上游的支流辰河一带,故名“辰河高腔”。辰河高腔是从弋阳而来,属戏曲四大声腔弋阳腔范围。它的曲调,是以三眼板为节奏口传授教的。《自叹》、《黄金印》、《红袍记》、《一品忠》、《琵琶记》、《装疯油锅》是现存完好的几部剧目。
2.傩戏单元:巫傩艺术有着”封闭式”的历史,互相很少进行横向交流。均以当地语言为其舞台语言。因此,强烈的地方性就成了它的重大特征,虽有局限性。但体现了他丰富多彩的音乐性。
沅陵辰州傩戏分为“上河教”和“河南教”两大教派。辰州傩所包含的傩祭、傩戏、傩技及其面具艺术是中国古老而神秘又极富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堪称中国丰富多采的民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傩坛正戏:《搬先锋》、《搬师娘》
傩堂小戏:《三妈土地》、《梁山土地》、《蛮八郎买猪》
傩堂大本戏:《孟姜女》、《龙王女》、《七仙女》
3.民歌单元:沅陵山歌起源于原始农耕生产时期的生产劳动的民间音乐形式。流传于沅陵县域各乡镇。2006年,沅陵山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沅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其中山歌代表曲目:《盘歌》、《八许》、《一路同伴往前行》、《简二郎》;号子代表曲目:《酉水号子》、《盘木号子》;小调代表曲目:《溜溜歌》、《十想》。
通过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我农村音乐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它同时也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地方音乐资源的发展。另外。通过孩子们对乡土音乐的学习,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传承家乡乡土音乐的热诚。为此我们应将乡土音乐教材的建设更深入系统地开发下去。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2000,(01).
[3]教育部.义教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吴贡山.关于编写《吉林地方音乐》教材的几点思考[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05).
[6]王耀华.根,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J].乐府新声,1996,(01).
[7]黄钰婷.弘扬当地音乐文化创新民族特色音乐教学[J].艺术教育,2010,(08).
[8]李介.民间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中小学音乐教育[J].2006,(03).
[9]曹凤南.小学乡土教育的理论与实际[M].上海:中华书局,1936.
[10]魏运华,李俏.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7,(08).
此论文为2012年衡阳师范学院教改结项论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乡土音乐资源 教材建設
柯达伊·佐尔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凝聚了人民多少个世纪的才智和观察力。在经过千垂百炼的雕琢后,今天留给我们的几乎都是具有永恒魅力的音乐。”“首先,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他们特殊的音调体系。……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不同国家的音乐家所演奏的作品。就不得不承认,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这两句话正说明了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如果音乐艺术丧失了民族特色。就无从走向世界。
由此看来,本民族的乡土音乐资源对音乐教育资源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在我国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乡土音乐资源的引入,在音乐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开发乡土音乐教材。是我们当前必须深入的一个课题。
一、乡土音乐教材编写的三点建议
1.把关教材质量、实行三查制度
所谓三查制度,就是指教材的审查需过三道关,即国家和省级、地方三位一体。审核者应该是具备较高音乐教育专业修养,掌握一定音乐课程教育理论的人。这是乡土音乐教材质量得到保证的大前提。
2.多方搜集,“择优录取”
乡土音乐资源种类丰富,在资源选择过程中,应多方采纳意见,比如地方民间艺人、地方音乐老师以及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再更具国家的有关条例和管理办法,进行筛选,“择优录取”。
3.认真审核,保质保量
在多方统一编写完教材后,地方教研室教研员对所写教材按要求进一步审定,同时还要和主管教育部门联系。请乡土音乐资源专研人员进行审定,有一部分还请省级教委、市教育局进行审阅,从中总结各方的宝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乡土音乐教材的质量,提高乡土音乐教材的使用价值。
二、教材内容编写要真实合理
乡土音乐教材所占学校音乐教学内容的比重以不超过20%为宜。所以我们在编写时,应首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次就应该选择那些价值高的精华音乐资源。
乡土音乐资源的源头本身就是朴实的、可贵的,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指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需要在体现其特色的基础上,保证其内容的朴实无华,只有这样的乡土教材才能最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让孩子们能够接触乡土音乐最真实的一面。
三、科学、趣味和可表演三位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教学形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考虑到乡土音乐来源于民间,为了更真实地体验乡土音乐。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音乐活动丰富我们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保证了科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做到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趣地体验和真实有效地表演,以便教学活动能充分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避免与传统音乐教材的冲突
我们不能因为乡土音乐教材的建设而打乱现有的小学音乐教材系统,乡土音乐教材是农村小学音乐教材的补充。所以它一定不是主体。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颠倒主次,把乡土音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
所以,乡土音乐教材的讲授应该要与传统音乐教材内容有机结合。避免冲突。发掘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务必做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对于那些在传统音乐教材中提到的乡土音乐内容,要适当的延伸。以增强学生对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了解,陶冶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
另外,教学内容要得到真正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就应规定小学音乐课考核中一定要考查一部份有关乡土音乐知识,以平衡师生忽视乡土音乐教学的偏向。保障乡土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
五、做好音乐教材的发行工作
从各地乡土教材的音乐教学看,目前存在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给予重视。其头等大事就是乡土音乐教材的发行。各部门应做到上下积极配合,正确看待乡土音乐教材的地位,并且能多途径地给予相关的经济支持,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设备、场地的配备提供经费。另外,学校也可腾出一定的场地,先开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乡土音乐活动内容。
另外还可以划取部分开展得好的学校作为乡土音乐资源学习的实习基地,让农村外的大学生们也能接触和学习到真正的乡土音乐。对于乡土音乐资源而言,也更多了一种传播途径。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六、沅陵乡土音乐教材构想
根据沅陵县地方乡土音乐资源的储备情况。在内容和框架的设计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单元入手:
1.戏曲单元:从泸溪浦市镇发源而来。只因流行于沅江中上游的支流辰河一带,故名“辰河高腔”。辰河高腔是从弋阳而来,属戏曲四大声腔弋阳腔范围。它的曲调,是以三眼板为节奏口传授教的。《自叹》、《黄金印》、《红袍记》、《一品忠》、《琵琶记》、《装疯油锅》是现存完好的几部剧目。
2.傩戏单元:巫傩艺术有着”封闭式”的历史,互相很少进行横向交流。均以当地语言为其舞台语言。因此,强烈的地方性就成了它的重大特征,虽有局限性。但体现了他丰富多彩的音乐性。
沅陵辰州傩戏分为“上河教”和“河南教”两大教派。辰州傩所包含的傩祭、傩戏、傩技及其面具艺术是中国古老而神秘又极富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堪称中国丰富多采的民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傩坛正戏:《搬先锋》、《搬师娘》
傩堂小戏:《三妈土地》、《梁山土地》、《蛮八郎买猪》
傩堂大本戏:《孟姜女》、《龙王女》、《七仙女》
3.民歌单元:沅陵山歌起源于原始农耕生产时期的生产劳动的民间音乐形式。流传于沅陵县域各乡镇。2006年,沅陵山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沅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其中山歌代表曲目:《盘歌》、《八许》、《一路同伴往前行》、《简二郎》;号子代表曲目:《酉水号子》、《盘木号子》;小调代表曲目:《溜溜歌》、《十想》。
通过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我农村音乐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它同时也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地方音乐资源的发展。另外。通过孩子们对乡土音乐的学习,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传承家乡乡土音乐的热诚。为此我们应将乡土音乐教材的建设更深入系统地开发下去。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2000,(01).
[3]教育部.义教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吴贡山.关于编写《吉林地方音乐》教材的几点思考[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05).
[6]王耀华.根,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J].乐府新声,1996,(01).
[7]黄钰婷.弘扬当地音乐文化创新民族特色音乐教学[J].艺术教育,2010,(08).
[8]李介.民间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中小学音乐教育[J].2006,(03).
[9]曹凤南.小学乡土教育的理论与实际[M].上海:中华书局,1936.
[10]魏运华,李俏.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7,(08).
此论文为2012年衡阳师范学院教改结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