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浙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cj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好发于颌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的上皮恶性肿瘤,近年来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有较大的提升,但由于肿瘤具有浸润性强、易转移的特点,5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来更深入认识和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异常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更强的耐药性.本文就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肿瘤侵袭前缘相关的信号通路的关系,在化疗耐药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2例.其中38例患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IA方案治疗,为观察组;另34例采用小剂量IA方案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患者总生存期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1个疗程及4~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3.68%比47.06%、76.92%比43.75
目的 探讨3种不同贴法的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浙江医院行单侧人工TKA并且术前1 d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进行超前镇痛的患者150例.根据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贴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条件对照组3组,实验组术前1 d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半贴(2.5 mg),3 d后增加另半贴直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1d应用全贴(5mg)直至术后7d;条件对照组:术前1d直接应用半贴(2.5mg)直至术后7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VAS)评定各组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ITL患者46例,回顾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46例患者中男27例(58.7%),女19例(41.3%),男女比例1.42:1,中位年龄62岁;Ann ArborⅢ~Ⅳ期44例(95.7%),32例(69.6%)有B症状,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消瘦、盗汗;34例(73.9%)伴结外受累
目的 探讨miR-16-5p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对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探寻食管鳞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qRT-PCR实验对浙江省台州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的3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清与健康人群血清中的miR-16-5p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通过ROC曲线评估miR-16-5p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效能;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分析miR-16-5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目的 观察合理睡眠剥夺联合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年龄<12个月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拟行CT增强检查患儿120例.其中60例患儿采用合理睡眠剥夺联合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为观察组;另60例患儿采用常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镇静效果、检查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有效镇静率、检查成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91.7%比76.7%、78.3%比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已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再次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前,均经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考虑转移性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统计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明确术后转移性淋巴结超声造影的强化模式.结果 32例患者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共检出异常淋巴
神经炎症反应是阿尔兹海默病、缺血性脑损伤、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共有且突出的病理特征之一.瞬时感受器电位M2(TRPM2)通道是一种新发现的非选择性钙离子通道,在CNS中广泛分布.研究发现TRPM2在多种CNS疾病炎症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相关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围绕TRPM2在CNS疾病模型中的作用、调控炎症通路的分子机制以及TRPM2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miR-23c对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子痫前期(PE)及正常妊娠孕妇各35例,收集血清及胎盘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3c表达.将HTR8/SVneo细胞分为Blank control组、mimic-NC组、miR-23c mimic组、inhibitor-NC组和miR-23c inhibitor组,采用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iR-23c及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阳市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19年10月13年间收治的卵巢畸胎瘤1135例,经两位病理科高年资医师重新读片,以卵巢甲状腺肿成分占肿瘤成分50%以上为卵巢甲状腺肿诊断标准,筛选出卵巢甲状腺肿9例和恶性甲状腺肿2例(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卵巢高分化滤泡癌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及治疗与预后.结果 9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经卵巢肿瘤剥离术或附件切除术治疗,随访11~1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9个月)均无复发与远处转移;1例卵巢甲状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IPMN的患者19例,术前行均行胰腺MRI增强检查,分析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9例患者中主胰管型5例,分支型13例,混合型1例.主胰管型表现为主胰管明显扩张,其内可见乳头状强化结构.分支型表现为胰头或胰尾部多囊状结构,分支胰管内可见乳头状强化结构.混合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内都可见强化的乳头样结构.结论 不同类型IPMN在MRI上有特异性表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