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体育教学重点及对学生的影响初探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yz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对高三学生及高三体育教学现状、体育教学对高三学生的影响及素质教育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与本校体育教研组同事就高三体育教学重点做了深入研究,希望可以对基层体育教师就高三体育教学方面有所助益。
  关键词 高三 体育教学 教学重点 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通过对周边地区高中体育教师的走访调查可以发现以下问题:高三体育教学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开设、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学生体质水平逐年下降、高三学生的心态不够平稳等。因此,本文根据高中体育教学中所常见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着重分析高三体育教学重点。
  一、高三学生及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情绪不稳定
  由于高三学生即将要面临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学习压力本就较大,且他们还担负着来自家长与教师的期望,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十七八岁,身心各方面发育还不够完善,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的承受能力都很有限,若此时学生身心承受太大的压力,若这一系列压力无法通过正确途径将其释放出来,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压抑、烦躁、情绪不稳定继而抑郁的负面情绪以及不良心理状态,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其日后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生活、工作与发展。
  (二)高三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下降
  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地区高中的了解发现,当前我国高中时间安排一般为早8点至晚10点,全天安排加晚自习共有12节课,学生从早到晚的所有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且各科留堂作业量均较大,因此,学生不得不将所有的自习及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于文化课的学习,另外,由于基础运动量长期无法得到保证,有一大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近视眼、驼背的情况,且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因压力过大或学习时间过长而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较差,致使大部分学生会常常觉得劳累,无法以充沛的精力面对一天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习收效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
  (三)高三体育课被其他科目挤占已成常态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其教学主旨,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大部分地区与学校为了增加学校知名度、维护学校名誉,同时也为了使更多学生可以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依然将高升学率做为学校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体育并未被纳入高考考核范围,因此,大部分地区及学校都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认为体育教学只不过是在浪费学生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在其他科目学习时间紧张或是各种测验考试之前,体育课就毫无悬念的被其他科目所挤占。
  (四)高三学生大部分无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根据对本校高三学生的调查走访可以发现,有近80%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体育课或相关体育运动,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其中有近50%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过大,没有时间参与体育运动。2.另有近10%的学生表示不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自身体质水平较差,无法适应正常体育运动的强度。3.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对其寄予厚望,对其花费时间参与体育运动比较反对。4.最后就是高中體育教学本身的问题,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法无新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有意义的收获。
  (五)当前我国高三体育教学无明确方向
  体育教学无明确方向,这是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尚未被纳入高考考核范围,因而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方向。2.当前我国缺乏对学校体育的完善考核机制,导致部分体育教师无教学热情与积极性,并最终走进盲目的体育教学误区。3.体育教师对体育教材及素质教育认识不足,体育课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选择与安排往往随着体育教师的感觉进行,最终导致体育教学活动较为盲目。4.专业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也是导致高中体育教学缺乏明确方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中长期无法得到其应有的重视,导致学校在聘用体育教师时要求并不严格,甚至部分学校现有体育教师并非专业科班出身,那么体育教学活动如何进行就可想而知了。
  二、体育教学对高三学生的影响及素质教育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
  (一)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缓解压力的功能,同时可以使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这是因为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随着血管的扩张,可有效缓解来自学习和工作中所产生的紧张情绪、身心疲惫、以及不稳定的情绪等,同时在完成高难度动作以及复杂练习的过程,以及在体育运动及比赛中与队员的默契配合和与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都会使人产生一种成就感,这也就是通过体育运动可有效增强参加者的自尊、自信、自豪,同时消除忧虑,舒畅心境,而且还会使人内心充满欢喜,享受乐趣的沐浴;另一方面体育运动能使身体产生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腓肽的激素,这种激素能愉悦神经,调节心理,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把压力和不愉快化作烟云而远离于个体,所以人们也把身体产生的腓肽激素称之为“快乐因子”。
  (二)体育教学具有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体育运动有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一下适当的参与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方面的影响。1.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据权威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进行有规律的锻炼的人,其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明显低于普通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使心脏功能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保证了冠状动脉血液流动的畅通,可更好的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2.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心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体育锻炼使心肌纤维增粗,心肌收缩力量增强,这样一来心脏每次收缩时则会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导致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增加,因此,若可以长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室容量明显增大。3.科学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有效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这对人体健康的长期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应而可诱发高血压等退行性疾病,因此,在学生青少年时期通过体育锻炼,增加其血管壁的弹性,对退行性高血压的发生起着预防作用。4.新陈代谢水平也是衡量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长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大量毛细血管呈开放状态,同时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加快了新陈代谢的水平,使人体代谢物质可以更快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做一些伸展扩胸运动,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是肺活量增加,经常性的深呼吸运动,也可以促使肺活量的增长,大量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明显高于一般人。   (三)体育教学可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形成
  自信心在通过内心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并可以将其转化成前进的力量。学生是否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对其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中的肥胖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肥胖则是导致学生不自信甚至出现自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良好体型则完全是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来实现的。另外,因体育教学本身灵活性较强的特点,使得体育教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我国高三体育教学重点
  (一)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作为体育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是否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其将来走出社会能否坚持参与体育锻炼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有处于今后的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体育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要将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充分考虑进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性强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注重改善高三学生整体体质水平
  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若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那么则肯定会对其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影响,并最终会影响中考成绩,上节提到过,有超过80%的高三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或体育课,我们也对其出现原因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因此,学校应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体质水平选择符合所有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得到改善与提高。
  (三)注重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主要目标之一,学校体育因其自身的灵活性较强,因此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等,而对这些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则完全可以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调整得以实现。拿团队合作精神来说,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生活中是所有家长所共同宠爱的对象,因而导致青少年学生大多比较自我,不懂也不屑与他人合作,而团队合作精神恰好是当前各行各业在选择从业人员时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体体育比赛或游戏,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逐渐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与合作,为其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确保高三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
  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是确保其多元化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前面提到过,高三体育课程往往会因考试或其他科目教学任务紧张而遭到挤占,那么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也就根本无从谈起了,因此,体育教师需与学校进行深入沟通,使之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高三学生的重视性,以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设。
  参考文献:
  [1] 赵栩博.广州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2] 姚蕾.新中國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01).
  [3] 叶瑛.南京市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 黄晓伟.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8).
  [5] 张权.初中体育教学在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与武术教学方法武术教学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武术教学的主要方法,从这些教学方法中分析武术教学方法发展的历程,总结出武术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武术进入学校的目的、科技的发展、学科的交叉等原因有关,最后得出武术教学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武术 中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晋城市武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武术的传承与发扬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晋城市 中学 武术教学  一、前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學校作为培养武术人才最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分析综合等方法,总结了唐代军事体育的内容;分析了唐代军事体育的特点;并探索了唐代军事体育发展兴起的原因和军事体育社会化的趋势。  关键词 军事体育 唐代军事体育 军事体育社会化  一、唐代军事体育的内容  唐代军队中开展的体育项目有马球、角抵、武术、举重和水上体育活
任何一个茶树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育成的,它们对原产地的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形成了品种的生态型。引种时了解、分析原产地与引入地之间生态条件的差异程度,选
绿色植物的叶片是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特别是水稻的上位叶所生产的同化物质,对种子生产的影响很大.因此,深入研究水稻上位叶的光合生产力,在生产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本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相关部门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使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育具备其自身的特点,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决定高职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高职体育教师。如何提升高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我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明确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大众体育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类型以及高校体育的主要特征,阐明高校体育在大众体育中的互动关系,展望其发展趋势,为我国高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大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健身气功对心智、健身两方面的功能进行研究。并从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中国健身气功的养生价值进行,论述了其在养生、养心、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方面都符合时代的需要,是值得推广的养生活动项目。  关键词 健身气功 修身 养性 价值  传统保健养生术层次多,从简单到复杂各式
茶短须螨(Brevipalpus obovatus Donnadieu)是茶树上一种重要害螨。寄主范围广,能为害45科120多种植物。全年发生7代。以雌成螨在表土下根颈部越冬,但在我国南方茶区则无明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情感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本文从体育课教学入手,分析当今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其他元素的教育,为实现全面教育观谈一谈个人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