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摘要)(2021年—2025年)

来源 :中国自行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是落实行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迭出,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生态环保和健康生活意识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等,为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指导意见的编制,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中国制造2025》,以及《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促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强国建设,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领域需求。
  “十三五”发展成就
  ——行业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十三五”末,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1 5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5%;实现利润超6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5%,较“十二五”末有了明显提高。行业出口优势持续增强,2016年被商务部列入外贸竞争优势产品重点监测目录。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产业布局呈现重点突出、有序提升的趋势,3个产业集群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基地,新培育1个整车产业集群。至此,行业拥有4个整车和4个零部件产业基地。
  产品中高端化趋势明显,比重大幅提升。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连年增长,2020年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已达12.6%;以锂电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占电动自行车总产量的比例为25.8%,年产量突破1 000万辆,产量再创新高。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龙头骨干企业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自行车十强企业产量占行业总体比例提高到45%,电动自行车十强企业产量占行业总体比例亦继续提升,达到近70%。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有所突破。5年来,行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被认定。“十三五”末,全行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1.73%,比2015年提高0.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十三五”期间,行业还进一步掌握关键核心生产技术。新材料应用实现产业化,钛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高档自行车架实现量产,镁合金压铸自行车轮毂增长明显。核心零部件有所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行车变速器、中置电机及力矩传感器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主要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涂装、半自动化组装生产线等在骨干企业中得到普及。
  ——品牌建设扎实推进,提质增效作用明显。“十三五”期间,新增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自行车企业4家、电动自行车企业5家;9家企业申报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1家荣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称号。不断涌现的细分领域“单项冠军”,成为中国制造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的重要抓手。
  10家优秀品牌企业经过层层遴选,积极参与到“2019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借助国家平台让广大消费者零距离感受行业品牌文化和产品魅力。
  ——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5年来,初步建立起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互为补充、衔接配套的新型行业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行业还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联络与沟通,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多次组团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自行车技术委员会年会和工作组会议,并成功举办了2016年ISO/TC149/SC1(国标标准化组织自行车及其主要组件分技术委员会)年会。中国在全球自行车产业的作用和话语权逐步增强。
  ——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新业态催生发展新动能。“十三五”期间,行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2016年出现的共享单车最具标志性。据行业统计,共享单车峰值年产量超过2 000万辆,投放全国100余个城市。共享单车“单品海量”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了行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发展;并让“以自行车为代表的两轮回归”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自行车人口比例和使用率明显提高。此外,快递外卖和集中充换电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均为行业赋予了新的发展动能。
  ——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环保改造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行业逐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排放质量为目标,有序开展落后产能置换,如烤漆、电镀的环保搬迁、升级改造等,高耗能、高排放生产工艺逐渐被淘汰。行业逐年加大环保设施改造投入,喷涂烤漆车间废气处理设施、新型环保涂料、自动化电泳设备等逐渐推广。行业基本建立起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提高了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
  ——对外交流取得新进展,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欧洲自行车工业联合会达成了定期互访、定期举办中欧产业高峰论坛的共识;与美国自行车行业组织积极沟通,尽力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给行业带来的损失;与日本自行车协会定期交流,共同促进技术标准合作和产品质量提高;连续举办研讨会和年会,加强亚洲自行车产业合作。
  此外,骨干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以直接投资、品牌收购、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在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合作业务。
  ——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梯队培养体系不断健全。“十三五”期间,行业人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和梯队型人才体系进一步健全。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举办多期行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开展线下线上综合培训、国家级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培养行业领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及各类专项人才。据行业统计,5年来,共培育领军企业家近百人,多领域专项人才数万人。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2人获得“轻工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更有1人获得国家级“大国工匠”称号。
  ——展览展示平台优质高效,行业实力日益彰显。“十三五”期间,业界享有盛名的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巩固了其“权威专业、影响力强、规模最大”的业界地位和平台优势。与此同时,各地举办的专业展会对行业的带动作用也不断凸显。这些优质会展平台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为推动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做大做强和走向世界贡献了积极而重要的力量。   ——坚定履行社会责任,行业形象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全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了贫困帮扶、希望小学捐建、关爱留守儿童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5年来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超亿元。与此同时,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助力河北省平乡县提前脱贫。部分骨干企业建立了东西部地区劳务精准对接机制,主动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行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行业累计捐款约4 350万元,募捐价值超过3 700万元的医疗防护物资,捐赠1.3万余辆电动自行车;还发挥自身优势,联手物流行业打通城市供配的“最后100米”,为抗疫一线人员出行保驾护航。
  “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大而不强”,在全球业界的地位与产业规模不匹配;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尚显不足,部分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区域发展不协调,调结构促转型任务仍较艰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需要,功能亟待完善;行业发展新动能的主体力量尚未形成,新旧动能转换还需时日。
  “十四五”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自行车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方向
  向数字化转型。着力推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行业新增长点;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建设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项目,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优化升级。
  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推动优势企业提高服务要素投入和产出,延伸价值链,由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和整体解决方案商转变;推动试点建设区位优势突出、制造基础雄厚、配套服务完备的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加快推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完善上中下游产品体系;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优化提升产业链;重点围绕“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加快培育壮大产业生态主导企业。
  向国际化转型。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把握产业全球化的新特点,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加快实现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促进内外资融合。
  向品牌化转型。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发展意识;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大力培育和爱护自主品牌;建立完善的品牌运营体系,加大品牌建設投入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
  重点任务
  (一)提高创新能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推进行业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增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逐步积累基础数据,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实现突破。
  持续推进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对产业链中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推广共性适用技术,带动产业整体升级。
  (二)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产业链信息化水平,力争到“十四五”末,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
  加快智能化改造。条件成熟企业可集中资源开展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的改造和示范应用,力争建立5~10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或工厂。
  推动数字化转型。北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于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营销售后等环节,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创新产品功能。
  (三)优化空间布局,构建新型产业集群
  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合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现有空间格局,以全球化视野进一步优化布局,推动新一轮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形成。此外,行业还将依托云南、广西区位优势,打造边贸出口示范区;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优惠政策,探索孵化行业总部基地,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发展。
  (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支持构建质量分析数据库,推动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深化品牌培育。加快建立健全品牌评价指标体系,树立行业“三品”示范典型;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推广示范经验;鼓励申报国家和省级品牌类奖项,积极参与“中国品牌日”等活动;引导更多企业制定品牌国际化战略,推动优质品牌国际化,提升“中国制造”影响力。


  (五)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提高检测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重点领域和核心部件标准化实现新突破;鼓励有关机构和专家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职务,增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力争到2025年,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6%以上,行业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强化检测基础能力。力争到2025年,新建5~10个CNAS实验室;推进国际间行业检测数据互通互认,鼓励和支持建设1~2家与主要出口国和地区实现互认的实验室、检测中心。
  (六)培育新消费,升级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引导市场新消费。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推动释放新产品消费潜力;围绕新能源、新基建、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开展行业应用场景建设。   协同推动新业态健康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公共租赁自行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统筹发展。
  打造跨界融合新模式。联手快递、外卖物流行业开展专项产品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修订,支持打造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试点示范城市。
  (七)推广绿色制造,构建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装备、清洁能源,实现清洁生产,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生產设备和工艺,推动重点企业开展能耗效果评价。力争到2025年,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以上。
  绿色制造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制造;构建区域性或集聚区再生资源利用体系,争创1~2个省级循环示范园区。
  (八)强化人才支撑,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全方位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队伍;组织实施行业知识更新工程,加大行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力度;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学分化,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建立健全人才可持续发展体系。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基础,构筑行业职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推动构建行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九)加强对外交流,打造合作共赢格局
  持续加强对外交流。继续巩固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研究建立定期沟通的长效工作联系机制,推动多边和双边经贸、技术、标准、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推进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创新服务渠道,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数字化水平。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作用,加快推进产能输出,积极探索“走出去”发展新模式。


  开展海外资本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渠道,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企业集团,加快产业资本“走出去”。
  (十)深化行业文化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提升行业文化感染力。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全行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营造加快建设自行车强国的浓厚舆论氛围,讲好行业故事,不断提升行业新闻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正确引导,研究制定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相关标准,搭建行业社会责任交流平台,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多方作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推动、监督和激励机制。
  (十一)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培育行业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利用资源,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力争到2025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头部企业增至10家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增至50家左右。
  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推动重点中小微企业在主要业务环节持续改进,加快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完善产业生态链,推动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创新发展,引导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
  (十二)优化升级会展平台,助力行业协同发展
  培育重点品牌展会。研究出台促进会展平台优化升级的措施办法;重点培育1~2个产业带动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推进展会业态创新。大力推动传统展会项目数字化转型,鼓励和支持线下品牌展会率先开通线上展览,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
  深化展会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相关展会项目和境外专业展览机构合作,优化境外参展环境和结构;争取培育和创办1~2个重点境外自办展会。
  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
  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优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搭建优质平台
  积极发挥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建设技术推广、工业设计、人才对接与培训等行业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三)优化发展环境
  整合各界资源,动员多方力量,推动形成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做好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加强行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行业自主治理水平。
  (五)强化统筹协调
  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地方行业组织以及行业企业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为指导意见实施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疫情的暴发,导致国家封锁和人们对社交距离的担忧,骑行在英国变得空前流行。不仅仅是健身爱好者,所有人都渴望出门走走,越来越多的通勤者也开始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把4只轮子换成2只轮子,放弃公共交通,选择更健康、更便宜、通常也更快捷的交通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和日益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过去的10年里,电动自行车变得更轻、更高效、更实惠——这使它们成为日常通勤的完美选择。当然,你还是要
目的 通过对7例胰腺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探讨此类疾病诊断方法的应用及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92例手术治疗胰腺肿瘤中有癌前病变的7例患者,其中黏液囊腺瘤(MCN)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1例、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Ⅰ级、Ⅱ级及Ⅲ级各1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CA19-9.7例上腹部均行超声和螺旋CT检查;1例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小鼠干细胞因子(SCF)对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异常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正常+抗-SCF组、DM+SCF组,每组10只.DM成模后6周处死小鼠,以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Western印迹法观察近端结肠组织中ICC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中SCF的表达情况.结果 DM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食管酸灌注刺激相关内脏感觉中枢及活动特点.方法 采用改良组块设计模式对15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食管酸(0.1 mmol/L HCI)或0.9%氯化钠溶液刺激,同时行fMRI.具体步骤为:静息期(A期)8 min,0.9%氯化钠溶液灌注(B期)8 min,酸灌注(C期)8 min,0.9%氯化钠溶液再灌注(D期)8 min,总时间为32 min.每个组块为16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lipation,FC)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肛门直肠动力学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异常在很多FC相关研究中均有所发现[1,2],说明肛门直肠动力学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异常可能都是FC症状产生的基础.我们通过肛门直肠测压法和心理测试,探讨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和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为FC的治疗提供依据。
期刊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疾病.长期以来,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诊断缺乏统一标准.Maria评分标准简便易操作,已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1]。
期刊
极致轻量与效率  全新Langma的车架是由极轻量的Advanced SL最高等级碳纤材质所打造,利用连续纤维技术,减少制造过程中碳纤布料重叠面积,不仅加强车架刚性而且减轻60 g质量(重量),车手在骑行过程中将会感受到加速的实时回馈、更顺应的路感以及轻快的爬坡体验。另外,半透明的车架涂漆能清楚地显现碳纤维的结构及纹理,让整台车带给人更轻量快速的视觉感受。  技术特色  1.更轻的车架  利用连续
凝血酶激活的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具有羧肽酶活性,当血液凝固时,TAFI可被凝血酶激活,特异性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系统[1].蛋白Z(protein Z)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期刊
患者女,30岁,因黑便10 d,呕血1周入院.患者10 d前无诱因出现黑便,成形.每日1次,每次量约200 g,未诊治,一周前突然呕新鲜血及胃内容物3次,共约2000 ml,伴头晕心慌,大汗,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给予止血、输血治疗,后患者再次呕血,遂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查体:贫血貌,皮肤及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肝掌(一),蜘蛛痣(一),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脏未及,脾
期刊
在2009年的元旦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成员在此向全国读者问好:祝大家新年愉快,万事如意,让我们共同携手在新的一年里将<中华消化杂志>办得更好,并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