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尽快满足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各年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做出尝试,希望找出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文章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
  数学思想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思想活动来了解数量关系,加强对数学知识与数学事实的本质认识的思想探究过程。因此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便是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本质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认清数学知识本质的基础上,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思想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看,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具体数学知识的讲解为主,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会将考试重点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未关注对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仅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特定题型的解答,这类题型多为较为基础的题型,一旦题型发生改变,学生便无从下手。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较为片面,并未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在解题过程中无法变通,不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必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其自信心,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教师在教学时,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并未对数学知识进行扩展。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具备普遍性的特征,其中涵盖了大量题型和基本解题过程,探究类的习题内容较少,致使学生仅能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不能对数学理论和公式进行强化练习,不能对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这些均是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实践能力,确保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后可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想达成此种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为其创造更多参与数学实践的机会,使其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
  从以往的教学来看,教师通常采取题海战术来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实际上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当题型发生变化时,学生不能了解解题思路,很难自主完成解题,便会打击学习积极性。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使其对各类公式和题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之后在解题过程中就可以灵活运用所学公式与理论,正确解答问题,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十分必要[1]。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有效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数学思想
  数学教材作为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通常被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绝大部分教师只关注数学教材中的表层知识,没有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致使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存在片面性的现象,无法实现对学生数学思想以及逻辑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形成一系列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案,真正将数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2]。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现物体以及图形的表象,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分析出图形的特点,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分清长方体与立方体,教师可同时列举这两种图形,让学生利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两种图形的特点,并且找出这两类图形的区别。此种教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抽象概括的能力,使数学思想得到有效渗透。
  (二)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
  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大量数学思想。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如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公式的形成过程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则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使其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学生对特定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了解其本质后,再做相应的习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即便习题形式发生转变,也能在短时间内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实践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在后期学习时才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3]。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首先鼓励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概念自行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求解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与探讨找出长方形和正方体周长的求解方法的过程,便是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此时,学生可直接将该教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灵活应用于具体的解题中,真正掌握该类数学知识。
  (三)将数学思想渗透于数学实践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成功渗透数学思想,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學模式,改变硬性灌输的教学方法,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理论和公式传达给学生,而应注重对各类知识的引导,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探究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公式的由来和相关概念的真实意义,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还未形成,如能实现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则可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时,教师如果不做出引导,学生很难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即便参照教材中的例题也只能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不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图形来计算梯形的面积。学生通过探讨和研究后发现,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此过程便是强化学生数学思想的过程,可培养学生通过转化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四)教会学生假设思想的应用方法
  假设思想是数学思想中的一种,指的是建立在事实和科学常识基础上的猜测与推断,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境,根据情境进行验证和研究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四则运算法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加减乘除的算法,并未对各类算法最深层的意义进行挖掘,导致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算法,不能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此时,教师便可利用假设思想,通过提出假设场景的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减法运算规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出这样的假设:“一个班级共有30名学生,有6名学生被指派到校园内打扫卫生,班级内还剩多少名学生?”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贴近的假设,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假设思想的应用,也可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和简单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效率[5]。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指的是同时利用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来解题的一种思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较为常见。通过对该类题型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更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
  实际上,学生很难了解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遇到此类题型时往往手足无措。因此,教师要找准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与解题思路。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几何知识更为形象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认清数形关系。多媒体演示可加深学生对数学关系的认识,并且可将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对今后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6]。
  四、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数学思想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成功渗透数学思想,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且与当前的教育要求相符,同时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实现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柴成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0(38):36.
  陈玉萍.以形助教
其他文献
“你打疫苗了吗?”这句话已经成为时下一些人的问候语。4月2日,在浙江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要求“机关单位带头、党员干部带头”接种新冠疫苗。此举有利于人们建立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信心,从而产生“要打”“早打”的动力。  没有疫苗的时候,人们盼呀盼呀等疫苗,有了疫苗盼着产量上来能轮到自己,可当疫苗大规模推广了,到了免费接种的时候,一些人又举棋不定。究其原因,还是对疫苗的使用及特点缺乏科学认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培养核心素养等教学目标给实际教学指明了方向: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发展,以深度学习为目标,促进学生的深度领悟,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推动学生的探索、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等方面来展开尝试。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程改革;学习目标;学习习惯  应试教育偏重于接受和模仿,学生在大量的重复练习中掌握了基本知识,形成了稳固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从综合实践活动功能室仪器配备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功能室;仪器配备;思考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一大亮点,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文本解读教学策略,组织学生面向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章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能为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核心素养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从语
【摘要】英语教师如何才能激活语言的生命,使其生机勃勃,焕发活力呢?文章认为,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情境,融入创造性思维;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放声朗读,培养语言创新能力;开展活动,实现语言创新的目的。英语学习只有实现语言创新,才会让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语言创新能力;培养  语言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人们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创新能力是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海西州文联结合实际,以精心组织动员部署、开展专题学习、深化宣讲阐释、弘扬红色文化、发挥文艺阵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舉措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加强组织领导,迅速部署落实。海西州文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集中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摘要】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科素养的要求在逐渐提高,教学方式在不断改革。文章从学科素养角度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英语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1]。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难点,因为其涉及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拥有足
【摘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相应的数学思维和方法。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出现了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文章重点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路径,能给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以启示。  【关键词】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渗透路径  对于学生整个成长过程来说,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提高小学基础教育水平,可以促进学
孙玉清(1909年3月-1937年5月),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人,天资聪明,性情豪爽,坚毅刚强。早年孙玉清在张家田、占家畈读了五六年私塾,青年时期正值大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年代,湖南、湖北的广大农民群众纷纷响应,向恶霸地主、土豪劣绅展开了猛烈攻击。孙玉清自幼耳濡目染了恶霸地主欺压农民的恶行,因而参加农民协会积极投身于反霸斗争中。1929年,孙玉清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