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家公园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2年3月1日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诞生,1978年它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黄石公园坐落在美国西部落基山的熔岩高原上,大部分位于美国怀俄明州境内,海拔2134~2438米,最高处海拔达3462米,面积8956平方公里。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处世界最大的活火山上,长期以来受地下巨大能量的驱动,地表千疮百孔,处处喷沸水,遍野是温泉,彩色水面上雾气升腾。园内有3000多个间歇喷泉和满地遍布的气孔。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间歇喷泉集中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色彩绚丽的温泉。这些温泉时而沸腾,时而平静。在火山能量的作用下,水面时而迅速上升,时而突然回落。
  明艳而剔透的色彩涂抹着这片大地,安静时仿若被遗落人间的一幅天堂画卷,当热气升腾,地下的沸水喷薄升空,犹如火箭升空,蔚然壮观。水面看似无澜,水底却在汹涌,酝酿着巨大的能量,蓄势待发。平静的湖面上雾气氤氲,可谓是“造化钟神秀”的神奇美景。这般让人窒息的美景,像一杯醉人的鸡尾酒,又像是被打翻的调色盘,面对此情此景,用任何溢美之词形容都不为过。
  地热造就的间歇喷泉
  黄石国家公园地形基本呈凹形,积雪融水很容易流入地下,进而渗透进地底深处,那里的温度远超过水的沸点,水受到地热持续的加温由冷转热,沸腾后化为蒸汽。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蒸汽挟着泉水喷涌而出,这就形成了间歇泉。典型间歇泉快要喷发时,能看见水先从小洞里流出,或者水流量突然增加,接着从地底深处传来轰轰雷鸣,蒸汽突破泉口处水的阻碍,历经一次喷发,地下的压力解除,水蒸气喷射力量消失,水再开始注满喷口,阻塞水蒸气的出路,酝酿下一次的喷发。
  黄石公园间歇喷泉区是世界最大的间歇喷泉区。区内地热活动十分强烈,温泉、间歇泉密布,其中有大小间歇喷泉200多处,有60多处的喷射高度在3米以上,最大喷射高度可达60~70米。每个可参观的地热区都有供游人行走的栈道,出于安全考量,游人不可另觅其他路线行走,这里的地表虽看上去与普通地面无异,实则非常脆弱,如果不小心踏上去,地面很可能会塌陷。
  黄石最著名的间歇泉是老忠实喷泉(Old Faithful Geyser),老忠实喷泉每隔1~2小时喷出一次,每次历时约4分钟,喷得最高最美之时是前20秒,每次共喷出热水约1万加仑,高度达40~50米,水温93摄氏度。园内每天都有提醒老忠实泉的喷发时间,有了这样的“行程预定表”,游客们大可以安心等待,因为老忠实喷泉会按预定计划喷发,从不叫人失望,它始终如一的忠实受到世人的喜爱,并因此得名。
  黄石公园的彩丘喷泉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黄石公园内有许多绚丽多彩的小丘,散落在水汽沸腾的广袤大地上。在彩丘的顶端,有时喷出沸水和蒸汽,有时仅涓涓细水缓缓流泻。在这座世界最大的活火山上,显得格外醒目。这种奇景也得于长久以来的地热活动。黄石地下的火山热能作用的水,在巨大的压力下,水透过沉积的石灰岩渗出,分解一种叫做碳酸钙的矿物质,到达地面之后,水开始变冷和蒸发,气体被释放,水压上升,随着水流流过碳酸钙或是石灰华堆积起来,橙色彩丘逐渐变大。这种作用年复一年的进行下去,从而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奇观。
  布满大地的绚丽温泉
  黄石国家公园内的大棱镜温泉被誉为地球最美丽的表面,是美国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温泉。它宽约75~91米,49米深,每分钟大约会涌出2000公升,温度为71℃左右的地下水。从上至下呈现层次分明的颜色,这是由于富含矿物质的水体中生活着的藻类和含色素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体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会因季节变换而改变,于是水体也就随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季,湖面从绿色变为灿烂的橙红色;夏季,叶绿素含量相对较低,显现橙色、红色,或黄色;但到了秋冬季,由于缺乏光照,这些微生物就会产生更多的叶绿素来抑制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水体又呈现深绿色。
  这里的色彩除了会随季节变化,也会因地壳作用而不断演变。熔岩“梯田”——蛋糕温泉,又名大猛犸热泉(Mammoth Hot Springs)就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大猛犸热泉是好几个热泉从山坡上一节一节地流下来,山坡在泉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变得五彩绚烂,形成一个五颜六色的大台阶。可是由于2002年的一次地壳变动,这里的大部分热泉都不再活动了,微生物死后变成灰白色的粉末,残留在干枯了的大台阶上,反射着耀眼的阳光。蛋糕温泉的陨落是黄石公园活火山活动的证据。这里的生物活动虽然停止了,但美景并未因此没落,地壳的活动造就了不断变迁的美景。
  高原上的湖光山色
  黄石湖是美国最大的高原湖,水面平静而辽阔,海拔2300米,面积352平方公里,平均深24米,最深处达118米。黄石湖是6000万年以来火山多次喷发的火山口,周围山顶的融雪年复一年地流入火山口,形成了黄石湖,它的唯一出口黄石河是密西西比河的发源地。
  湖边有不少喷泉出口,水沸气腾,这在世界上所有湖泊中是绝无仅有的。湖边和水下处处可见火山喷发的遗迹。地球在这里龟裂出许多裂孔,滚滚沸水伴随地热蒸汽不断从这里涌出。因为湖底千疮百孔,含硫等的矿物质释放到湖水中。水中含硫量高,故而黄石湖、黄石河的水看上去非常透澈。湖中的一个典型的锥形小火山口,热水热气不断由此喷出。让人不禁联想,近年来一直备受瞩目的黄石火山大喷发就从这里开始?
  很多飞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口周围,黄石湖也养育着丰富的鱼类。暖色调的矿物质和冷色调的山光水色相交织,形成一幅绝美的图画。湖面辽阔,水透澈见底,甚至可以看到湖底的斑驳。驻足湖边,眺望稍远处的山峦,或于傍晚看湖边悠闲生活的野生动物,都会是一段情趣盎然的时光。
  黄石湖水经过一个缺口流入黄石大峡谷,呼啸而下,形成著名的黄石大瀑布。黄石大峡谷是美国第二大峡谷,以色彩亮丽著称于世。长32公里、深330米的黄石大峡谷蜿蜒穿行在这座全球最大的活火山的地表层,白、黄、橙、红、褐色山石和郁郁葱葱的常青松林尽染峡谷两侧,湍急的黄石河沿谷底循流,呈现出一幅大自然的艺术佳作。
  间歇喷泉、绚丽的温泉、透澈的湖泊等都是黄石地热运动造就的独特自然奇观,而黄石绚丽斑斓的景象不只是如此,6000万年以来,黄石地区多次火山爆发,构成了海拔2000多米的熔岩高原,加上3次冰川运动,留下了山谷、瀑布、湖泊以及成群的温泉和喷泉。山峰起伏,峡谷幽深,山岩嶙峋,气势磅礴;河、湖、溪及五颜六色的温泉和喷泉,点缀其间,翻腾不息,波光粼粼;飞泉流瀑,或从云端直落,或在山谷奔流,或从地面喷涌。
  千万年间,大自然以它的方式运转,黄石公园这座历经多年天然形成的宝库值得我们驻足欣赏。在黄石,除了感受到自然之美的震撼,还能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特殊地质地貌的形成,仿佛得到大自然的启示,生命因走过风景而绚烂,看着如此气势恢宏、色彩斑斓的美景,更是不虚此行。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之所以能孕育出智慧生命并生机勃勃,离不开水的存在。地球上的淡水主要集中在江河、湖泊、冰川和地下储水层。江河是地球的“血脉循环系统”,也是人类生态文明的摇篮。  “龙行一步,百草沾恩”,正是奔流不息的江河,冲开了天地洪荒,繁衍了世间万物。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江河结构及其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民族受黄河、长江无私之哺育,才会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人类四
期刊
相机:Canon EOS-1D X 感光度:ISO 125° 快门速度:1/83秒  光圈:f/8 焦距:28毫米 曝光补偿:-0.3  “美好的风景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然而真正的美丽往往就在不经意间,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生的。保持美好的愿望总会有收获。”  ——高云飞创作感言  来尼泊尔,可做的、可看的很多,但真正最吸引全世界各地游客的是徒步。这个国家南低北高,低的地方海拔只有100米,而高的地
期刊
今年是农历蛇年,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野生动物——蛇。而我不仅想到了蛇,还想起了神秘的蛇岛,于是就产生了探秘蛇岛的想法。今年8月,我来到了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蛇岛参观考察。  据说全世界有七大神秘蛇岛,大连蛇岛就是其中之一。大连蛇岛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渤海中,离大陆最近距离5.3海里,面积0.73平方千米,行政区划隶属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站在旅顺口区的老铁山上远眺,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中,有一座呈不规则形状
期刊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冷”和“热”的概念都是越往高的地方越冷,比如珠穆朗玛峰;越往地下走越热,比如火红的岩浆火山口内、矿井之下直至地核。说到冰原也是立即想到南极、北极那绵延千里的冰盖。但是谁能想到在地处内陆的山西吕梁山脉之下却隐藏有一座巨大的天然冰库——它就是位于山西忻州宁武县管涔山深处的“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距管涔山主峰芦芽山约30公里,海拔2300米,现已被开发成旅游区。洞口被修成防空洞
期刊
前几天和同事去贵州进行了次“喀斯特洞穴游”,被眼前美景完全迷住的同时也让我对“洞穴”这个旅游项目充满了兴趣。洞内恰似一方隐匿的世界,隔绝了外界的变化,保持着自己的步调,短短几百米,峰回水转,一弯一拐,入眼的风景各不相同。流年匆匆过,洞里留什么?  洞穴旅游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旅游形式之一,徐霞客游历中国写出《徐霞客游记》之后,洞穴便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事物之一。  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被称为洞穴。它的
期刊
蓬莱,风光优美,适宜人居。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海相偎,绿树丛荫,细浪白沙,气候舒适,每年吸引500多万中外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著名的名胜风景区有蓬莱阁、三仙山、八仙过海口(又称八仙渡)、海洋极地世界、田横山、戚继光故里、韩菲乐园等。  为了让更多的旅游爱好者了解蓬莱、感知蓬莱、走进蓬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蓬莱市人民政府主办,《旅游纵览》杂志社、《中国摄影家》杂志社、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协办,
期刊
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洋的蓝色所覆盖,而未被淹没的陆地地表,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及主要的活动场所。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丰富多样的地貌和地质环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地表色彩。  这些丰富的色彩,组合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抽象派”绘画,不需要煞费苦心的营造与烘托,一切就那么自然,那么谐调。  这种感觉在乘坐飞机时最为强烈。尤其是飞越我国甘肃的丹霞地貌区时,透过舷窗,你会看到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
期刊
我有一帮搞摄影的朋友,常年驻守在河北省最北部的塞外高原塞罕坝上。在这块让中外影人出好作品、眷恋一生的创作沃土上,他们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条件下默默创作着,我称其为“塞罕影人”。  与饱览名山大川的摄影家和用镜头剖解人间万象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相比,赛罕影人创作的土壤仅仅是这块140万亩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地方;没有昂贵的摄影器材,有的只是与冰雪天气抗争的热情,用倾其所能的投资记录了塞罕坝成长的每一个环节
期刊
从编辑部收集的“读者评刊表”中,我们读到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大到如何办刊,小到栏目调整,每一条、每一句都充满了读者对杂志的关爱之情。这让我们在感动之余也掩卷长思,在《旅游纵览》编务会上,杂志社社长张德志反复强调:要倾听来自普通读者的声音,要和大家互动起来,保持刊物的活力。  哈尔滨的姜明喜老师建议杂志社应经常召开通联会,以提高特约摄影师、撰稿人的素质。说得没错,作者队伍是极为重要的一支办刊
期刊
上帝遗失的调色板  在西南边陲的乌蒙山区云南境内,有一片神奇的红土高原,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气势的东方红土地”,它就是“东川红土地”,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红土地并称为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红土地,但相较而言,东川红土地更为壮美。  逶迤的乌蒙山将滇黔割开为东西两侧,东川红土地位于西侧的云南境内,隶属昆明市东川区管辖。在距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有一个花石头村,以此为中心方圆几十公里范围是云南红土高原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