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年轻人的低欲望现象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100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写道:“当今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呈现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的状态……爱拼才会赢是上一代传唱的往事,胸无大志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身边的95后、00后中的部分年轻人也开始出现这样的表现,有一位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就是不想上学,不想谈恋爱,也不想找工作,感觉无所事事、漫无目的,没有目标、没有活力。”作为教师或家长,如何看待这种生活方式?如何与这样的年轻人和谐相处?
  答:作为一线的心理咨询师,确实听到过不少家长抱怨孩子的这种低欲望现象。通读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以及最近的十九大报告,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注意: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对社会发展的机遇认识还不到位,正处在跌跌撞撞、尝试探索阶段,走走停停,毕业后不急着就业;工作不定,恋爱也不容易确定。这样的继续探索实属正常,现在的年轻人上学时长太长,导致练习“做人”的机会延后,择业、恋爱、成家普遍推后。要改变这种现象,规定的教育年限如果能缩短2~3年,情况就会好转很多。
  同时,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自我定位不清晰、自我认识不充分,给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学校教育要从知识教学转为育人,教会孩子较早地懂得生存生活;家庭教育要从学校教育的附庸或帮手角色中独立出来,真正把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作为核心诉求。这样,年轻人才能自我意识发育充分,较早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会什么、能干什么,有较强的自我规划能力,不至于一进入社会就傻眼,一切从头开始摸索。
  孩子上兴趣班时就逐步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方向,家长可以在孩子热衷、擅长的领域给予集中支持,这对于孩子较早地意识到自己的天赋领域是极有好处的。上学后,孩子可以配合学校课程走访各种职业,参观各种场馆或工作场所,有意识地认识榜样人物,阅读相关人物传记,积累相应的知识或技能储备。这样的长程的职业规划,是消除年轻人低欲望的关键所在。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 杨静平)
  答:这个话题之所以受到关注和热议,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在我国部分年轻人身上有所体现,甚至有人预言,中国也在步入低欲望社会。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去追求平凡简单的生活,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追求快乐至上,崇尚张扬个性,对自己的情感关注更多。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我们父辈生活的时代,物质匮乏,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因此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想要改变现状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上的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的首要动力。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于大多数90、00后而言,在父辈们创造的良好环境中成长,被父母精心呵护,自然不需要有非常强烈的改变现状的动机。此外,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也让部分人对生活产生畏惧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塞林格曼提出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或许也可以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当人们在连续遭遇挫折和打击时,就会放弃继续努力,进而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退缩行为。
  我们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呢?首先,这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现象,是人们在适应社会过程中的一种选择,我们没有办法简单地判定这种选择是对或是错。其次,低欲望的生活方式不代表“零欲望”,这是对过去高欲望生活的一种调整,对欲望有所节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或许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再者,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时代的产物,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不会一直存在。最后,这样的现象是否真的如父辈们担心的那样,已经在青年群体中广泛蔓延还有待考证。如果这种现象只是存在于部分年轻人当中,那大可不必感到恐慌。
  对于存在“代沟”的两辈人而言,父辈对于年轻人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感到十分焦虑和担忧,想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改变现状,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选择低欲望生活的年轻人,又不太能认同上一辈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对每一种生活方式给予尊重和理解,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去衡量,也不能把自己的选择强加于他人,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确实需要改变,更主要、更持久的动力只能来自于内,而不是外部强加。
  (江苏省高邮中学 花 蕾)
  答: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人类的欲望是多样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构成一个复杂的需要结构,从人的角度讲,欲望是人从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和满足。
  从某种程度上讲,欲望驱使着人类的生存、繁衍与进步。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呈现出无欲望、无理想、无斗志的低欲望状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年轻人的这种低欲望状态呢?
  首先,社会整体很浮躁,很多青少年被这种不良风气熏染影响。他们看到网络上、身边的很多“成功人士”简简单单就赚了大钱,有了名气,感觉自己随随便便也能成功,关注点在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踏踏实实做实事。第二,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侵蚀着当代青少年,他们希望自己有足够的金钱去满足物质欲望,慢慢失去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自我修养的提升。第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社会不良风气已然侵蚀到当代青少年,甚至从小学生开始就流行各种“送礼”,通过“送礼”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职位”,通过“送礼”来获得较高的分数,通过“送礼”来获得老师、同学的青睐……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东西通过这样一种手段得到了满足,当然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认为做成某些事不需要多少努力,从而导致他们的进取心下降。第四,很多90后、00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从小生活在温室里,获得父母的过度保护,以致缺乏独立做事的冲动和欲望,缺乏做成大事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想做的事不敢做、不想做的事就不做、一直碌碌无为的原因。第五,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生活压力日益加大,很多年轻创业者付出很多,结果却并不理想,这严重打击了他们勇往直前的信心,觉得不如过着父母给的舒适自在的生活。第六,侥幸的心理使然。父辈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也不一定有多大的成功,然而别人一个拆迁就能翻身发财,还有中彩票的、星二代、富二代……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使青少年心存侥幸,也想坐享其成。第七,安逸的生活让人变得懒惰。现代的年轻人没有体会过父辈的艰苦,生下来就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慢慢消磨掉人的棱角,侵蚀了人的斗志。   没有欲望、没有理想、没有斗志,人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思考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走,安于现状。对于这部分年轻人,需要家长和老师引导他们静下心来思考:时间是如此宝贵,接下来该怎样过才算不虚度此生。
  “没有伞的孩子才知道努力向前奔”,家长要改变自己过度保护孩子的教育方式,要让孩子们知道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做感兴趣的事才会不遗余力地付出,才会更容易达到成功的彼岸。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李艳颖)
  答:近年来,我接触到很多孩子成长和教育中的问题,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现象,我将之称为“孩子沉默下的成长慵懒”。半个月前,我受邀到一所学校给小学高年级家长做专题讲座,讲座一结束,一位六年级孩子的妈妈便心急如焚地向我叙述了她儿子的情况:孩子从小性格偏内向,三年前开始对学习没有热情,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要督促着才能勉强做,成绩居班级末几名;回到家也没热情,很少主动与家人交流,对别人的问话敷衍了事;出去玩,回来总是郁郁寡欢,常自言自语说没意思;就连过去相对喜欢的游戏,现在也只玩一会就扔下,也觉得没意思。这位妈妈很焦虑地问我: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怎么办?
  这是一种典型的孩子成长慵懒(泛化)现象。所谓孩子成长慵懒(泛化),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积极的正确引导,或某些家庭教育方式持续不当,或接受了某些持续的不良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从心理到认知再到言行举止的自我懈怠或懒惰现象,表现为对周围的人或事冷漠,做事没有主动性,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效率较低,对自己喜欢的事也没有太多激情,或激情持续的时间不长,总觉得一切没有意思,长期处于自我不快乐或自我放任的慵懒状态。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家庭教育中持续的不良刺激或缺少及时、正确、积极的引导是导致孩子成长慵懒的主要原因,沉默寡言、对周围事物没有激情、做事缺少主动性、效率低下是其典型特征,这种成长慵懒现象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往往会迁移到孩子未来甚至一生的成长中。
  如何面对孩子成长慵懒问题,根本解决之道需从家庭教育着手——营造积极家庭氛围,去除消极因素,及时鼓励,正确引领。
  1.营造宽松自由的家庭成长氛围,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从孩子成长发展的心理需求来说,第一是安全感,其次是有自由的空间,包括现实的空间和想象所需要的空间。所以,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特别重要,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保障。
  2.共建积极阳光的成长路径,建立良好的亲子關系。每个孩子成长的路能到哪里无法预知,但怎么走可以规划和引领。一个优秀的家长,首先是一个善于对孩子进行成长规划的家长,一个智慧的家长,往往是一个懂得引领孩子共建成长之路的家长。规划合理、引领正确、亲子关系和谐,孩子成长就能拥有更多的阳光、自由与快乐。
  3.重视激情教育与理想教育,正确引领孩子健康成长。无论孩子性格、禀赋如何,对孩子的激情与理想教育都必不可少。一个人缺少了激情与理想,其生命成长和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动力与趣味,其精神与灵魂也缺少了阳光与温暖。在孩子从小的成长与教育中,需要经常融入必要的激情与理想教育,有了激情与理想,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做到理解、关心、鼓励和引领,要有耐心和积极心态,还要和学校老师紧密配合,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请心理指导师等专业人士做更专业的帮助和引导。
  (“刘爸说家教”家庭教育公益交流平台 刘向阳)
其他文献
【摘 要】团队教研首先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年级组幼儿的能力特点在规定活动的主题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内容。之后,教师以团队的方式开展了集体的教学研学活动,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活动环节的调整和重难点的突破达成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次的讨论、完善的跟进式执教活动,力求使每位教师亲自执教,依托团队力量不断优化课堂质量。  【关键词】团队磨课 取舍 调整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这
“文化大革命”中经受考验    1965年11月,黄华和我从加纳奉调回国,为黄华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当大使做准备。1966年初,黄华接到命令,调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任大使,我也随行。出国不久,国内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在黄华到任拜会即将结束时,国内发出指示,要使馆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于5月16日通过的通知。该通知称:中央决定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要求“彻底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
今年是九八抗洪斗争胜利20周年。1998年入夏以来,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河水暴涨。主汛期内,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引发了仅次于1954年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3.34亿亩,倒塌房屋685万间,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主持人语  据统计,高中生心理咨询的所有问题中,与学习和考试相关的问题占到近一半。尤其是考试焦虑或考试心态问题,对很多学生造成困扰,影响他们的复习和考场发挥,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毕业班学生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一项针对高三毕业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己最需要得到的帮助前三位的依次是学习方法指导(37%)、鼓励(34%)、心理辅导(31%)。其中的两项与心理需求有直接关系
现 象  曾几何时,“学习雷锋好榜样”家喻户晓,让几代人怀着崇敬之心学雷锋做好事。而当下,完美无缺的传统先进人物形象,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吸引孩子,而“网红”、明星等倒是让孩子着迷。  评析:积极的榜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健康向上的偶像能引领孩子健康成长,有利于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但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如果树立的榜样过于完美,就像“神”一样存在着,教育效果反而不佳。新时代的榜样应当是在生
【摘要】零陵渔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旧社会低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是当时社会、文化及思想道德的另一种表现,具有较高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对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零陵渔鼓,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针对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具体的传承策略,以期能够推动零陵渔鼓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零陵渔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
1953年上半年,全国粮食供应突然紧张。据粮食部报告,1952年7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里,国家收粮547亿斤,支出587亿斤,出现40亿斤赤字。此外,粮食产区遭遇水灾,预计减产70亿斤。实行统购统销,粮食供应依旧紧张  1953年,我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入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阶段。10月1日,国庆典礼后,中央最高领导层在天安门城楼的会议室里商讨国是。陈云做
1988年夏天,孟加拉国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水灾,全国64个县有53个县被淹,占国土面积的3/4,800多万间房屋被洪水吞没,3000多万人无家可归,交通几乎全部中断。面对如此大的洪涝灾害,孟加拉国政府于9月初向中国政府求援,请求派飞机前往支援。中国政府接受了请求,首次决定派空军某部直升机前往救灾。我有幸参与了这次中国空军直升机出国救灾的任务,担任指挥组参谋兼飞行员。  风云突变,出国路难行  派直升
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是无穷的,以夺取用户账号密码为目标的网络黑客也将“魔爪”伸向了名人和知名大品牌,他们利用名人或品牌官方账号发布不实信息、虚假新闻甚至挑起事端,黑客的乐趣成为了“被黑”名人或品牌的痛苦。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预防和提早发现安全漏洞,也是每位使用网络的用户必须学会的自我保护。  汉堡王  在美国本土,最常见到的速食品牌除了麦当劳和肯德基,还有汉堡王。汉堡王也与时俱进地开通了推特和脸
【关键词】生态体验;心理课堂;网络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8-0066-02  【作者简介】王璐,江苏省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网络体验,会使用一些网络交流平台。课前笔者设置一张调查问卷,了解六年级学生在网络中一般做些什么,会使用哪些网络交流平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