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15岁寿星的健康档案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7日,艳阳高照,在长沙市湘江风光带的街道上,行走着一位老妇人。她满脸红光,稳健慈祥,是三湘“第一寿星”,名叫田龙玉,今年115岁,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是因为欢庆重阳节,由湖南省马王堆医院接过来进行体检的。她是这家医院的“健康大使”,首次来省城见见世面。
  据马王堆医院办公室秘书张维夏介绍,2008年重阳节期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揭晓,田龙玉被入选为全国十大寿星之一,她排名第十位。
  
  身心健康
  
  生于1893年4月28日的田龙玉老人,步履轻健,精神饱满,说话声音宏亮。据马王堆医院的医生检查,她鹤发童颜,皮肤光滑,很少老年斑,下颚还保留着7颗牙齿,除了血压(150/90毫米汞柱)偏高,眼睛有点老年白内障,胆内有一个不大的结石以外,其他心、肺、脑等器官功能都比较好,耳朵不聋,嗅觉灵敏,四肢正常,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好习惯养成好身体。据介绍,老人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每天清早起床,夜间8点左右睡觉,坚持粗茶淡饭的饮食原则,少食肉食荤菜,喜欢吃清淡的蔬菜和水果,主食除大米以外,还常搭配吃红薯、玉米、黄豆、荞麦等杂粮。她还爱吃山间野菜和野果,老人没有不良嗜好。
  她性格开朗,快言快语,很少与人生气,与家人和邻居相处和谐。她的女婿是个退休教师,曾作过一首自由体诗,赞扬田龙玉老人:“粗茶淡饭少食荤,五谷杂粮伴人生。好人好报有今天,三湘寿星第一名。”
  
  勤劳好动
  
  田龙玉,土家族人,出身贫苦,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湘西山区农村。她从小热爱劳动,在娘家做女时就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放牛、砍柴、打猪草,样样能干,手脚勤快,受人夸奖。出嫁后,她经常起早睡晚,做饭、洗衣、带小孩,农忙时随丈夫上山开荒种地,栽红薯,种荞麦、玉米和黄豆等。在大集体生产的那些日子里,她虽年过六旬,仍然似主要劳力一样干活,挣取工分,不甘落后于人。改革开放分田到户以后,她的劳动积极性更高了,除了种好自家承包田地以外,还包了别人的几十亩田地,一年忙到头,种养双丰收,她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勤劳致富户。年过百岁以后,她仍然帮助家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烧火做饭,到厨房里帮忙,坚持自己洗衣,督促读书的小孩按时做作业,注意冷暖,不要受凉。
  现在,她住在凤凰县城关镇外孙女家里的二层楼上,经常要上下16级的梯子,她行动快捷,不喘气。平常,她还喜欢散步,天气好时,到小镇上走走,与人聊天,晒晒太阳,说说笑笑,拉拉家常;有时还到附近商店购买自己爱吃的水果和蔬菜,看看人家玩牌。
  
  随遇而安
  
  人生在世哪有一帆风顺,总免不了要走些坎坷之路。问题在于遇上不快事的时候,要想得开,过得去。
  田龙玉在旧社会里,她深感“官占田、匪占坪、穷人被赶进深山林”受到欺侮的滋味。自己是少数民族,以种田务农为生,家里贫穷,缺吃少穿,如遇上风寒疾病,无钱医治,只能靠上山采点草药,凑凑合合过日子。原先,她生过一个女儿,因贫病而夭折了。
  解放后不久,她领养了一个女儿,好在养女似亲生,对她十分孝顺。
  她在80岁时,天有不测风云,丈夫不幸去世。老年丧偶,十分悲痛,她哭得死去活来,幸好别人把她救活。她清醒过来后,又坚强地面对现实,坚持一人独居,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时光流逝,转眼到了2003年,她已109岁了。这年秋天,一场无情的火灾,把她的住房化为灰烬,家里的粮食、衣物、用具统统烧光了。面对此情此景,她嚎啕大哭,伤心至极,好在周围亲友邻里的帮助,安排她住进了堂孙家里,受到热情接纳,生活总算有了着落。后来,她又搬到养女家居住,现在再住到县城外孙女家里,安度晚年。
  眼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田龙玉十分关心。省政府从2001年起,给每个百岁老人每月发放200元长寿保健补助费,当地民政局和医保中心都将她列入重点对象,给予关照。近几年,湖南省马王堆医院还派医生到田龙玉住处,免费为她体检,进行医疗服务,今年还发给她1200元养老健身费。这家医院得知老人想到长沙和韶山参观,瞻仰毛主席故居,便满足了她的愿望。田龙玉老人所到之地,处处受到人们尊重,给她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责编/纪生
其他文献
萍乡市湘东区广大老干部、老党员乐于献余热,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心血与汗水谱写了动人的乐章。   小册子:年过花甲的钟太移是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他随身带着一本小册子。小册子记录着生猪养殖的经验和有关饲料厂家、销售商、技术员、社员的联系地址、电话等。借助这本小册子,他带领专业合作社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大力推广新优品种,为社员提供生猪繁殖、饲养、防疫、销售等一条龙服
期刊
一个是养子,今年76岁;一个是养父的续妻,今年101岁。虽然两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养子并没有因此放弃赡养继母的责任。23年前,为了能让继母拥有幸福的晚年,养子毅然提前退休,回家承担起照顾继母的义务,用真心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   养子名叫贾文海,是河北省徐水县瀑河乡西凡村人。9岁时,贾文海父母双亡,被户木乡徐庄村的贾奎收养。贾文海从小就懂得知恩图报,一直非常孝顺养父和养母。养母去世后,养父于19
期刊
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刘绍安和张志九在执行重要任务的前夜,相互许下“生死之约”:如果一方牺牲后,由另一方来照顾这两个家。在随后的战斗中,江苏籍战士张志九壮烈牺牲了,山东老兵刘绍安用57年的时间,来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        战壕里许下“生死之约”      故事要从57年前说起——   1952年5月,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金化战役红安里战斗就要打响了。山东籍排长刘绍安接到
期刊
我是1950年秋从学校毕业,步入税务机关的。这年10月,县局安排我到基层的株潭税务所工作。这个乡被誉为“花炮之乡”,距离万载县城45公里,每笔税款全靠税务人员登门上户依法以率计征而取得。税款由税务人员自收、自管。十天为一旬,旬末前一天税款汇聚到所里,由税务所统一报解到县人民银行。   春节快到,这是花炮旺产旺销的时刻,也是税收的旺季。当时株潭乡地处偏远,几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通往县城,如何将全部税款
期刊
震颤麻痹症又称为帕金森氏病。本病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颤振”范畴。病因多为年老肝血不足,加之抑郁伤肝,郁而生痰,化热动风而发病。病机为血虚肝郁、痰热生风。   一、辨证论治专方   1、大定风味:白芍18克,阿胶9克,生龟板12克,干地黄18克,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12克,麦冬18克,炙甘草12克,鸡子黄2枚、鳖甲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为滋阴熄风。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多年来患有慢性腰痛,伸不直腰,经照片子诊断是脊椎退变。请问:我这种腰痛真的没有办法治疗吗?会不会变成驼背?   南昌市·宋××   宋××同志:   根据你诉说的情况,我考虑这无疑是慢性腰肌劳损所致。这是老年人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对这种病没有特殊治疗,但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适当多做些扭腰动作。而且要注意腰部保温,不要受凉。冬天要适当穿厚点,特别是腰部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去年3月发现患有肾炎,经药物治疗,尿蛋白、尿血球、肾功能基本正常,但双脚膝盖以下长期浮肿,尤其午后浮肿得厉害。同时经超声检查,右肾上有单发性囊肿。请问:我的病应如何治疗?   永新县·尹××   尹××同志:   你来信说,去年3月患了肾炎,经过治疗后检查尿血球(±),肾功能正常,但下肢在午后出现浮肿。我认为下肢午后浮肿,这提示原确诊的“肾炎”并未痊愈。因此建议你再做一次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患有胆结石十多年了,现在结石越来越多,但又没有什么药物治疗。如果手术治疗,又担心造成不良后果。请问:我这种胆结石可以不用手术治疗吗?   吉安市·宋××   宋××同志:   你患胆囊结石十几年了,但没有明显症状。既是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不治疗。现在由于检查技术进步了,胆囊内有无结石,有几个,每个多大,以及胆囊壁是否有炎症或萎缩,都可查得清清楚楚。一般说,如果胆囊结石有下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去年5月以来,体胖日趋明显,体重超标,血脂也偏高。古人云“有钱难买老来瘦”,我想采取少吃多饿来减肥。有的医生说,这不是办法。请问:我应该怎样减肥降脂?   安福县·李××   李××同志:   来信中说到近些年来,体重渐增,身体越来越胖,为减肥自行采取少吃多饿和专吃萝卜、青菜。我认为,体重渐增,采用少吃多饿来减重减肥,这绝对不可取。但通过运动、合理的饮食调配以及服用某些“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曾有颈椎腰椎病症,双脚大腿沉重有麻木感,经治疗有缓解,但近几个月来却发现脊椎前弯、弯侧,腰挺不直,背上右边厚左边薄成了饭勺骨,而且走路后有痛感。请问:我这种病情在坚持睡硬板床、打太极拳等活动的同时,应怎样治疗和调理?   宜丰县·陈××   陈××同志:   你诉说的情况,原有颈椎病并腰椎侧弯等疾病。近期颈椎病引起下肢沉重、麻木感等症状已缓解消失,但又发现脊柱前弯及侧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