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语双宾句比较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汉语和壮语中,都存在一种重要的句式——双宾句,双宾句作为一种常用句式,在日常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大量出现,其语序通常有“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和“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等两种形式,其对双宾动词的选择主要是具有“给予”“告知”等意义的动词。双宾句在汉语和壮语中的表现形式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地方,这其中既有语言演变的原因,同时也有汉语和壮语本身的因素。
  【关键词】 双宾句;壮语;汉语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93-02
  双宾句是汉语和壮语中的一个重要句式,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大量见到,黄伯荣,廖旭东先生在《现代汉语》中说道:“谓语中心之后先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叫作双宾句。” 在韦景云,覃晓航先生编著的《壮语通论》中也對双宾语句下了定义:“主谓双宾式句子是指谓语动词可以带相互间没有关系的两个宾语,一个指人,另一个指物,前者离动词较近叫间接宾语,后者离动词较远叫间接宾语。” 作为壮语和汉语中重要的一种句式,双宾句在汉语和壮语中既有相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地方。
  一、双宾句在壮汉语中的相同点
  双宾句在壮语和汉语中,在语序、双宾动词的类型等方面有着一些相同点。
  (一)语序
  在壮语和汉语中都能够出现“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的语序:汉语:(1)张三送李四一份礼。(2)小张赔他一本书。(3)我问你一个问题。壮语:(1)de hawj gou caeuq daegnuengx  boux bonj saw.他给我和弟弟每人一本书。(2)gou cam mwngz cih saw neix baenzlawz doeg.我问你这个字怎么读。(3)de soengq hawj gou duj va’ hoengz ndeu.他送给我一朵红花。
  (二)双宾动词类型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有一定范围,在壮语和汉语中主要都是那些具有“给出”“取进”“询问”“陈说”“给予”“告知”等意义的动词,大都表示“谁给谁什么”等意思的动词,大都是三价动词,“二价、一价动词充当双宾动词的情形” 偶尔也会出现。汉语主要有:送、还、借、给、租、收、问、买、偷、赔等;壮语主要有:hawj(给)、ciq(借)、aeu(要)、boiz(还、赔)、saw(输)、cam(问)、son(教)、soengq(送)、lwnh(告诉)等。汉语:(1)还小李十块钱。(2)收了小张两百块钱。(3)买了他的一所房子。壮语:(1)vangz lauxsae hawj Siujlij song bonj saw.黄老师给小李两本书。(2)de ciq gou song aen daengq.他借我两张凳子。(3)mwngz boiz gou bonj saw ndeu.你还我一本书。
  由此可见,壮语和汉语的双宾句在语序和双宾动词的选择上有着一些共同特征。
  二、双宾句在壮汉语中的不同点
  双宾句在壮语和汉语中有着一些共同特点,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地方,在语序和量词是否可以单独充当宾语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
  (一)语序不同
  除了“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的形式之外,壮语双宾句中的直接宾语在没有任何成分修饰的情况下可以放在间接宾语的位置上,靠近动词,而反过来,间接宾语则放在直接宾语的位置上,远离动词,即“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的形式。这种语序与汉语正好呈现出相反的状态。
  壮语这些句子本身都有“向某人告知或给予什么”的意味。例如:(1)mwngz hawj cib maenz ngaenz gou, ndaej lwi?你给我十块钱行吗?(2)gou aeu bonj saw ndeu de.我给他拿了本书。(3)gou lwnh coenzvah mwngz.我告诉你一句话。
  当直接宾语为“一/那/这个(件)某物(事)”,汉语总是采用“一/那/这”+量词+中心词的语序,而壮语则采取“量词+中心词+一/那/这”的语序 。例如:
  (1)de soengq hawj gou duj va’ hoengz ndeu.他送给我一朵红花。(2)gou lwnh coenzvah mwngz.我告诉你一句话。(3)mwngz boiz gou bonj saw ndeu.你还我一本书。
  (二)量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在壮语中出现了量词单独充当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直接宾语通常由名词,名词性短语等体词性成分充当,汉语中,量词一般不具有句法功能,需同构成数量、指量或名量结构才能充当句法成分,但在壮语中出现了量词单独充当直接宾语的情况。例如:(1)gij bit neix hawj boux duz.
  这些鸭,给每人一只。duz是壮语中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在这个句子中,作为动词hawj(给)的直接宾语,表示“一只鸭”的含义。在这个句子中,除了量词单独充当直接宾语之外,boux作为量词“个”,充当了动词hawj(给)的间接宾语,表示“每个人”。间接宾语通常是某物或某事所带来的效益的提供者,通常指人,但在壮语中出现了量词单独充当间接宾语的现象。例如:(1)duz mou gwn mbouj imq, hawj duz bat mok ndeu caiq.猪吃不饱,再给它一盆潲水。duz作为量词,在这个句子中独立作为动词hawj(给)的间接宾语,表示“猪”的含义。这种量词单独充当动词的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的情形,主要是由于在壮语中量词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而形成的。   壮语和汉语的双宾句在语序上不仅有与汉语相同的语序,也有正好相反的语序,在量词是否單独充当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方面则完全不同。
  三、双宾句在壮汉语中不同状态的成因探析
  双宾句在壮语和汉语中存在着一些差别,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不同是由于壮语和汉语的演变以及各自所具有的特点所造成的。
  (一)语序不同的成因
  在壮语中,“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的形式一般多出现在直接宾语修饰成分极少的简短话语中,例如:(1)beixsauj ha! Son fwen raeuz vei.大嫂,教我们山歌吧!(2)mwngz hawj ceij gou, ndaej lwi?你给我纸,行吗?(3)de cam vah gou.他问我话。
  在这些例句中,可以发现,直接宾语都没有任何修饰成分,整句话也相对简短,这种形式与汉语正好相反,汉语的表现形式为“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但在粤语中,我们发现,在直接宾语没有修饰成分的简短话语中,双宾句的表现形式与壮语相同,那么有两种可能,其一,壮语与粤语同出一源,这种表现形式是历史遗留,其二,在壮语与粤语接触的过程中,壮语受到粤语的影响,借用了粤语的这种表达形式,或者是粤语借用了壮语的表达形式。
  根据汉语双宾句的发展,“汉语双宾句经历了第一时期:‘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和‘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这种新句式一经形成,就为第二时期的第一种变式句法奠定了的阶段” ,例如:(1)郑子皮授子产政。(左传·襄公三十年)(2)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易经·讼)(3)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诗经·陈风·东门之枌)
  这两句若在“与”字前面加上一个连词“而”字或“以”字,第二时期就出现了如下格式:“主语+谓语+直接宾语+‘给’+间接宾语”;“主语+‘把’+直接宾语+谓语+间接宾语”;“主语+‘把/将’+直接宾语+谓语+‘给/与’+间接宾语”。例如:
  (1)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左传昭公十六年)(2)公子扭他不过,只得拿了两吊钱给他。(儿女英雄传)(3)我把这衣帽送了你罢。(西游记)从汉语双宾句的发展来看,汉语双宾句的基本形式还是“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与壮语和粤语中“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的形式正好相反,因此,基本可以认定,壮语和粤语中的这种形式并不是来源于壮语与汉语的接触或者是共同的原始母语,这种截然相反的语序应当是各自语言在这一句法上的源头及发展不相同。
  再看当直接宾语为“一/那/这个(件)某物(事)”的形式,汉语总是采用“一/那/这”+量+中心词的语序,而壮语则采取“量+中心词+一/那/这”的语序。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大概是壮语修饰语后置,而汉语修饰语前置。
  壮语偏正词组的结构与汉语正好相反,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在后,而被修饰、限制的成分在前,在数量结构中,当修饰、限制量词的数词为“一”时,壮语数词和量词被名词分开,即量词在名词之前,数词“一”在名词后,这是由于壮语语言的原生性造成的。
  (二)量词独立充当宾语的成因
  在壮语的发展过程中,量词的词头化趋势十分明显,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特点也十分突出,因此,在壮语的双宾句中,可以见到量词充当直接宾语或者间接宾语的情形,这可能是由于在壮语中量词既能受数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受形容词等其他词的修饰、限制,构成“量词+修饰、限制成分”的偏正词组,这种偏正词组在语义上相当于汉语的“的”字结构,例如:(1)duz bizbwdbwd  肥的(那只)(2)fag raeh  锋利的(那把)(3)aen diemz   甜的(那个)(4)boux sang 高个的(那个)
  可以看出,壮语和汉语有着自身的独有的特点,壮语其特有的原生性,是壮语双宾句与汉语双宾句不同特点产生的原因之一,而壮语和汉语不同的发展是造成双宾句在这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四、结语
  双宾句是壮语和汉语中都有的一种常见句式,双宾句在壮语和汉语中的表现形式既有相同的地方,如动词都带有“给予”或者“取得”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壮语中会出现“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的形式,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量词充当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的情形,无论是相同的地方还是不同的特点,其中既有语言发展的影响,也有自身的特点原因。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韦景云,覃小航.壮语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周迟明.汉语双宾语句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01:62-84.
  作者简介:
  杨心怡,女,汉族,安徽黄山人,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德育逐渐成为各类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音乐艺术院校也不例外,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实力,因此本文就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进行探究分析,并对德育工作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促使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顺利展开,进而为国家培
期刊
【摘要】 法语商务信函涉及的范围较广,其文体特征有别于法语通用语,是在商务语境中形成的功能性变体。语域理论强调研究和揭示语言在实际情景中的变化规则及现象,因此从语域理论角度探究分析商务信函在词汇、句法、语法和语篇层面的文体特征,可归纳出商务法语有别于通用法语专有特征,为我们研究法语商务信函在工作、学习中的实际运用,提供更多理论性的指导。  【关键词】 语域理论;商务信函;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将具有文艺创作价值的文本里非语言手段的描述,视为特殊的风格形成因素,来揭示其功能性,并确定该种描述在中俄两个不同民族中的交际行为类型及其对应的关联程度。由于每一个以相应语言为母语的人,也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其中一个载体,因此语言符号就获得了发挥文化符号功能的属性。这样,语言才能够反映出个人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区分中俄两国人民在语言和手势上的异同,将是本文所探究的目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影视作品往往会植入一定量的文化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内化与外化的集中性体现,而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则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关键一环。因此,将以迪士尼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为切入点,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何迪士尼动画电影中所植入的跨文化价值观能够为全球观众所接纳,并在全球动画电影市场中取得突破性成功。本文通过对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跨文化价值观进
期刊
【摘要】 钢琴演奏不仅是一种技巧性的探究活动,更是一项艺术性的审美行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因素,所以钢琴作品演奏呈现出深厚的美学特征。因而,作为钢琴演奏者来说,探寻钢琴演奏中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对于钢琴作品完美的二度艺术创作非常的重要。钢琴作品本身就具备了深厚的美学价值,在动态的演奏实践中彰显了丰富的美学表现力和感染力,塑造了深刻的审美意境。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对于钢琴演奏的美学体验,认为钢琴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态。而满族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时间传承发展至今,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随着科技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当代音乐文化元素的冲击较大,使得满族一些依靠口耳相传的音乐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而卡玛萨音乐作为传统满族音乐
期刊
【摘要】 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高校都开展了思政课在线教学,其中相当一部分高校也在线完成了成绩考核评价。鉴于在线教学与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在线考核评价也应做出一定调整。比如,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期末考试题型的选择、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考核方式等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同时,考虑到学生在线学习的硬件条件差异较大,居家学习干扰较多,考核既要对学生学习起到约束引导作用又要保证客观上
期刊
【摘要】 本文先对“节”的量词用法进行语义溯源,然后对BCC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检索,归纳整理出能够用量词“节”称量的名词并进行分类。再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范畴化与家族相似性原则、突显原则和隐喻理论对量词“节”的认知语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量词“节”;名量搭配;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95-0
期刊
【摘要】 新加坡著名英语女作家林宝音最擅长刻画女性,分析林宝音小说离不开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描写与刻画的关注。《恋爱截止日》中的艾格尼丝是当时新加坡社会代表性女性的缩影,本文从自我与他者、男性与女性这两组二元对立的角度去分析艾格尼丝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  【关键词】 女性;性别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国潮风兴起,国潮结合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传播语境。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穿在身上的非遗”之称的瑶族服饰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特定的审美观念和独特的个性意识,成为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之一,了解瑶族服饰元素并将之融入国潮产品设计中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在国潮传播语境下瑶族服饰元素的活化应用研究,瑶族服饰元素创新再设计的方法,实现瑶族服饰传统与时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