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将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 信息技术 教学
  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建设,特别是“三机一幕”装备到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教学技术,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上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技术、手段,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机整合,力求化抽象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途径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需要教师搜集和制作一定的CAI进行演示。演播式的多媒体CAI能把不形象的形象化,不生动的生动起来,使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能强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促进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二)利用CAI创设情景。上课时,通过一段集图片,声音和动画为一体的CAI来渲染气氛,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如:讲解家鸽,先播放一段家鸽飞行的CAI。随着明快的音乐节奏,看着家鸽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形成了 ,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利用CAI突破重点。根据高中生物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的内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搜集了大量的CAI作为教学课件。这些课件集中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有其良好的视听优势,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宏观化,静态画面动态化,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如:在讲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点时,我将显微摄影的一些图片用Authouware处理,将染色体的行为过程制作成的动画,在课堂上做演示,使微观抽象的静态图变成了动态图。染色体的行动轨迹全部显示出来,强化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如:在讲述DNA的复制过程时,我利用Flash制成的动画,通过宏观模拟,使抽象难懂的DNA的解旋、复制过程一目了然。再如:在讲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时,我利用一段视频和Flash动画宏观模拟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过程,让学生快速掌握受精的实质---核与核的融合。
  (四)利用计算机突破教学难点。生物学实验一直以来都是贫困山区学校的一个弱点。由于资金的短缺,许多生物学实验都无法保证正常地开展,这直接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上非常欠缺。而从最近这几年的高考来看,对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命题是在朝着越来越重视实验技能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求学生会自己设计实验,还要正确预测你所设计的实验结果。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微小生物结构是用肉眼看不见的,需要用显微镜。如何使学生在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中,缩短认知过程,提高演示效果呢?我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把多媒体与生物显微演示组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通过生物显微演示把显微镜下放大的物像投到屏幕上,使得物像进一步放大,教师可以通过屏幕指示图中的结构,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多个质壁分离过程的洋葱表皮细胞。选择一个比较清楚的细胞,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的结构。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认识了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及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一堂课多媒体运用得是否恰当,唯一标准就看这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那种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的多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物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设计多媒体,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呢?
  (一)教师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这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已有的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只有在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弱化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出现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否则,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发挥不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完成不了。
  (三)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罗列在一起,而应该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防止一些垃圾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生物教学中,不能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形态模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教学手段。
  总之,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无疑将给生物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必将成为21世纪生物教学的主要方法。倡导和探索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物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合远;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0期
  [2]王健;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0期
  [3]李树民;皇甫文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6期
其他文献
芹菜素是一种植物提取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中[1].我们以乳腺癌T47D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芹菜素处理后T47D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机制。
【摘 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电网信息处理的基础,与能量系统直接耦合。本文首先描述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演变过程:集中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变电站,说明了不同时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各自特征。重点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并将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接着,探讨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三层两网的组织形式。最后,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前景
在音视频信号过程当中,常常出现速度较慢或者失真等情况,使得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效果较差,本文通过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于音视频信号中的关键因子进行计算,从而使得其传输准确度能够提升,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者按:rn目前我国的中压配电网仍以10 kV为主,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现有10kV配电系统容量小、损耗大等问题日显突出,已经很难承受急剧增长的用电负荷.2
自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首次报道以来,对患者小肠病变的观察只能依靠间接的放射学检查或手术。新近研究显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尝试应用胶囊内镜直接观察CCS小肠黏膜的改变,这对深入了解CCS和评价胶囊内镜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 要】文章介绍了采用B/S结构和ASP.NET动态网页技术,利用VS2005+SQL Server2005设计的排课系统,以及建立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计及数据库设计,并给出了实现方法。  【关键词】排课系统 B/S结构 ASP.NET SQL Server2005  一、排课问题提出及实现意义  课表编排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典型的组合规划问题,它要保证在
当前,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当中,深度学习是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尝试从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出发,进一步地探讨图像特征学习和分类方法相关的研究以及具体的应用。
概述了芯片级原子钟(CSAC)的特点和应用优势.介绍了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启动的相干布局囚禁(CPT) CSAC系列研究项目.阐述了国外主要研究机构所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如美国NIS
为了准确表征单壁碳纳米管(SWNT)随机网络薄膜晶体管(TFT)的输出特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实现对沟道区域SWNT随机分布情况的仿真,并且通过在弹道输运模型中引入与栅压相关的拟
接地距离继电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提高其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在对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动作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自适应动作特性的修正方法,从而使修正后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