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VC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0例)和微血管病变组(148例),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不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5羟基维生素D<50 nmol/L组(121例)和25羟基维生素D≥50 nmol/L组(77例),对两组患者MVCD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发生MVCD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微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44.1±19.0)nmol/L与(50.9±20.1) 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5)。25羟基维生素D<50 nmol/L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7.2%(45/121)、43.0%(52/121)、54.5%(66/121),25羟基维生素D≥50 nmol/L组分别为20.8%(16/77)、16.9%(13/77)、32.5%(25/7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50、14.530、9.231,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5羟基维生素D为发生MVCD的保护因素[OR(95%CI):1.081(1.030~1.197),P=0.003]。

结论

MVCD的发生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有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是MVCD发生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2015年中国启动了全国性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NHII),以提升医疗服务领域的患者体验。本研究旨在从患者视角提供关于医院服务质量的证据。研究设计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调查覆盖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受访对象。研究地点中国大陆地区117家三级医院。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分析的门诊患者为48 422例,住院患者为35 957例。主要结局指标《中国患者体验问卷》中有6个评价维度的得分,其中5
期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除了及时发现诱因外,处理这些疾病的第一步包括积极给予静脉输液并适当地补充电解质(主要是钾)。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在积极补液的前提下还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胰岛素直至酮症缓解;轻症患者亦可通过皮下途径给予胰岛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HHS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仔细监测。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过早终止静脉胰岛素治疗,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新诊断或首次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降糖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二甲双胍组及非二甲双胍组,每组各90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