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so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紫藤萝生命的力量。
  3.揣摩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释题明义入文,感知文章描写的对象
  师:同学们好!本单元的导语中,编者引用了王国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随当代作家宗璞的脚步,走进她的《紫藤萝瀑布》,去感受一下紫藤萝被作者“著”上了什么颜色。首先,请大家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是指很多很多的紫藤萝花缀在一起,像瀑布一样垂下来。
  生: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比喻成瀑布,说明紫藤萝长得茂盛、繁密。
  生:“紫藤萝瀑布”这个题目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作者是如何对这“瀑布”进行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反思:通过引用单元导语中王国维的名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作者在紫藤萝身上到底“著”了什么色。让学生对题目进行理解,又为他们后面感受紫藤萝开花的美做了铺垫。)
  二、用比较阅读感受紫藤萝生命的力量
  (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读文章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女生齐读文章第2~6自然段,男生齐读文章第7~10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紫藤萝开花盛景的句子或词语,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这“瀑布”的。
  (学生浏览课文3分钟后,组内交流各自圈画的词语或句子。交流结束后,学生发言。)
  生:“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将一树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从整体形象上赞美了花的繁盛。
  师:谁还能从这句话中读出别的感悟吗?“不見其终极”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花的繁茂,也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之意。
  师:你的理解很有深度!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是描写紫藤萝开花盛景的?
  生:“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的无限生机。
  生:我认为“一串挨着一串”更体现了花的繁密,“彼此推着挤着”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的活泼热闹。
  师:那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活泼热闹,好不好?
  (学生朗读得不够味。)
  师: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彼此推着挤着”类似的场景吗?
  生(自由回答):课间的时候、体育活动的时候。
  师:这时候的活动是不受约束的,自然的。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怎样处理才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呢?
  生:语速要稍快一点,语气要欢快,语调可以稍高一点。
  生:语调应该是上扬的。
  师:好,那么我们就按照这两位同学的建议,试着读一读吧!
  (反思:学生能通过分析,从相关语句中感受到紫藤萝的旺盛生命力,却不能很好地读出这种感觉。于是,笔者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对朗读进行把握;再引导他们结合相似的生活情境,用心体会,这样,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生:“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话写了紫藤萝花的香气。
  师: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通感。
  师:你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学生摇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师:哪位同学能帮帮他吗?
  生:闻花香用的是嗅觉,可是“浅紫色”是颜色,看颜色用的是视觉。(不知该怎么与通感联系了。)
  师:好的,你已经快要表达出来了。花香是嗅觉感觉到的,而这里作者用颜色来形容,也就是用视觉来展现嗅觉。
  (PPT出示: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把人的各种感官相融合,即把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从而起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
  师:请大家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在你的练习本上写一写。
  (生速写。)
  (反思:通感这一修辞手法学生不常见,平时的写作中也较少运用。所以,当笔者让学生分析这一手法时,他们不能较好地理解。笔者通过对文中句子的分析和指导学生造句这两个环节,让他们对通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今后的写作也有帮助。)
  生:文章第4~5段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紫藤萝花的繁多、繁密。
  (教师指导学生齐读第4~5段。)
  师:读得好整齐,但不够热闹!我们把高兴的心情带进去读读吧!
  (学生齐读。)
  师:通过大家的朗读,老师能感受到紫藤萝花的活泼热闹。那么我们如何来概括作者眼前的这番景象呢?
  生:生意盎然。
  生:勃勃生机。
  生:壮观无比。
  生:一片辉煌。
  (板书:赏藤萝之美——辉煌的瀑布。)
  师:通过以上分析,大家知道平时该如何去写植物了吗?
  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生:也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描写,比如说写紫藤萝不光只写颜色,还要写形状,写气味。
  生: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都是用心学习这篇课文的。我们还可以运用长短句结合的写法、从整体到个别的写法。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描写紫藤萝时运用的写作手法,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充分表达,显得有些急躁。)
  师:除了写眼前的紫藤萝的活泼热闹,作者还写了什么时候的紫藤萝?
  (PPT出示: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师:大家浏览一下这段内容,感受这株紫藤萝花和作者眼前的紫藤萝花有何不同呢?
  生:十多年前的花朵从来都稀落。
  生: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师:通过“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表现出它们在开花的时候受束缚,而作者眼前的那株紫藤萝花开得自由自在。
  师: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紫藤萝,有什么作用?
  生:更突出了眼前花的旺盛、生机勃勃。
  (PPT出示: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
  (反思:單元说明中指出,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笔者引导学生对紫藤萝的前后描写进行比较,就是在“同中求异”。)
  三、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PPT出示:“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那时是什么时候?生活腐化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得不太准确。)
  (PPT出示: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师:作者宗璞在写作本文的时候有着怎样的境遇呢?
  (PPT出示:自1974年沅君姑妈逝世起,她家屡遭丧事;父亲冯友兰1977年至1979年被列为反革命集团成员,受到批判;1982年5月弟弟癌症晚期病危。)
  师: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株有着旺盛生命力而又顽强的紫藤萝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感悟。
  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紫藤萝经历了不幸,但它顽强生长,现在又开花了。作者经历了不幸,亲人离世,弟弟病危,但作者相信一切都会过去,会好起来。
  生:“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作者从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身上获得了希望和力量。
  师:是的,当我们身处困境时,要开朗乐观一些。活着的人要坚强地生活。
  (板书:悟生命之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花写君子品行的高洁。本文作者借紫藤萝花歌颂生命的顽强,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托物言志。
  (反思:因为学生在上个单元学习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对托物言志的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的提问显得多余。且在分析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加入这一环节,会打破学生的认知顺序,因此这个环节可以删去。)
  (PPT出示: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扬起自己的风帆,绽放属于自己生命的光彩。)
  (最后,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宗璞的《铁箫人语》。)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教师发展中心)
其他文献
粉煤灰、矿渣复配组成碱激发复合水泥可以改善单一组分碱激发水泥的性能劣势.为了研究不同碱当量、不同粉煤灰和矿渣掺量对碱激发粉煤灰-矿渣砂浆力学性能、干燥收缩及微观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抗压、抗折强度试验、吸水率试验、干燥收缩试验、微观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试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7、28 d龄期时,随着碱当量和矿渣掺量增加,粉煤灰-矿渣砂
螺栓强度直接决定滚轮滚针轴承工作载荷.而注油孔结构设计参数是影响螺栓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以螺栓最大应力和变形为优化目标,提出了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强度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滚轮滚针轴承参数化模型;然后,运用有限元方法,提出了滚轮滚针轴承整体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注油孔设计参数对螺栓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以螺栓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滚轮滚针轴承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工程实际,获得了螺栓注油孔孔径的最优化设计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滚轮滚
水-岩作用是岩体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分探查是研究其水-岩作用的基础.利用微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性探查石窟岩体水分来源、水分分布及水分的时空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微波测湿技术可有效探查浅表层石窟岩体的水分来源和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长期监测条件下,可测试不同深度岩体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同时能够可视化展示石窟岩体水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微波技术为石窟岩体水分探查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便捷可靠、无损检测、可视化探查等优点.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点为“素材选择与细节描摹”。设计初衷是:从考场作文入手,引导学生结合素材,打磨细节。具体步骤是:揭示期中考试作文存在的问题,筛选适合的素材进行加工,描摹突出主题的细节,对考场作文进行升格。  【课堂实录】  屏显期中考试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斗转星移,万象更新,不知不觉中,猛然惊觉时间从未停止;殷殷期待,谆谆教诲,总是在不经意的细微处,感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