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000青年访华追忆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待3000日本青年访华活动从前期准备到日本团员安全出境,前后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我参加的已经是最后阶段。因为这次活动规模很大,几乎动用了所有学日语的人来负责接待、翻译、服务工作。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中央成立了筹委会,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任主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任副主任,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副主席刘延东分别任秘书长、副秘书长。
  筹委会下设接待班子。起初,接待办公室就设在团中央。后来接待班子作为此次活动的总部搬到了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即大都饭店)。我被安排在总部,负责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我们与日方的配合很默契,同时也得到了国内相关单位的全面支持。
  据前辈们介绍,北京当时宾馆的接待能力大约是五六千人(其中也包括军队的招待所),所以3000人还是可以接待的,这个数字是经过事先的考察、调研才确定的。
  在日本,没有一个单位能统一负责组织和派遣,中方就直接向日本的二百多个团体和单位发出了邀请。邀请以民间为主,也充分照顾官方。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政府都被邀请了。最后,日本220个团体、单位派遣了3017人,组成了217个代表团,包括63名新闻记者。相对于中方接待班子,日方在“日青协”(日本青年团协议会)设立了一个事务局,负责日常事务的联络。3000人代表团的总代表是“日青协”会长小野寺喜一郎。
  中方派专门人员和专机到日本去接,全部费用也由我们负担。1984年正值中国建国35周年大庆,这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组织的第一次国庆庆典。在国庆庆典前一天,应邀访华的3000名日本青年分别从南京、西安、杭州、武汉等四路汇集到北京。9月29日,中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欢迎宴会。据说,这是人民大会堂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达5000人。国庆节期间,还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了一个联欢大会。
  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是当时深受中国人喜爱的日本电视剧《阿信》中的小演员小林绫子,只有十来岁;年龄最大是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日中青年研修会会长冈崎嘉平太,当时已经是84岁高龄。还有日本的各界名流出席。胡耀邦在首体联欢会上强调,中日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十一阅兵时,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有专门留给日本3000名青年代表的位置。当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日青年舞会。燃放烟火后,大家开始跳舞。活动一直持续到午夜两点多钟。晚会后,我被留下来做收尾工作。因天黑、人多、地方陌生,有30个~50个日本团员在广场上走散了,后来都被找了回来,并上了去往各自宾馆的车。所有的人员和工作安排妥当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
  
  在接待过程中有几件事情非常有意思。在南京,日本代表团成员穗积一成(他是一个团体的普通职员)因为水土不服,患急性胃出血,昏迷不醒,情况非常紧急。当时,作为秘书长,胡锦涛同志直接负责并指挥了这件事处理的全过程。日本青年病发后,很多专家给他进行了会诊和治疗。病人需要输血,但日本当时对中国的医疗技术和血液安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中方紧急与病人在日本的家属取得了联系,得到他们的首肯后,医生为病人输了血,挽救了他的生命。后来在1998年,胡锦涛担任国家副主席后第一次访日,在参加驻日大使馆举行的与各界人士的见面活动时又见到了他。当时,穗积一成非常感动,握着胡锦涛的手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中国给的!”
  在北京期间,胡耀邦在中南海接待了一批日方主要友好人士。
  从各种活动安排来看,那时中央对接待日方3000名青年高度重视,并力所能及地让日本人能够了解中国。这次活动带来了很多后续交流,日本的各界希望跟中国进行交流,来过的青年对中国产生了好感,回到日本后,通过各种途径继续与中国进行交流。
  20年后,那批日本人在日本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中日友好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中有的当上了国会议员,有的当上了地方的行政长官或公司的领导者,这些人现在是日本国内推动中日友好的骨干力量。
  1983年胡耀邦访日与日方达成了和平友好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惠、相互信赖、长期稳定。中日两国高层达成共识:加强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在此基础上,1984年,中日两国成立了一个“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作为两国政府的咨询机构,督促两国友好交流事业的开展。中方的首席委员(日方称为座长)是王兆国(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委员会建议两国政府开展了很多活动,其中一项是:日本政府利用ODA的款项在北京建立了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3000人回国后,提出要求中国青年回访。日本在“日青协”(日本青年团协议会)成立了接待班子,到过中国的代表团成员的各有关组织负责筹划、出资、接待中国的青年。1985年,应日本二百多个友好团体的邀请,以全国青联主席刘延东为总团长的“中国青年访日友好之船”于1985年10月27日至11月12日回访了日本。我当时是504名团员之一,团员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包括56个民族的青年。代表团走遍了日本四十多个都、道、府、县,接触了大量的日本民众,访问过中国的日本青年特别热情和友好地接待了我们。
  
  推动外交战略的调整
  “联美抗苏”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显然已经不适应国内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进行重大调整。胡耀邦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自己的外交主张。1981年3月,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奉行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他认为,要奉行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必须做到以下三条:任何时候不依附任何外国的外交政策,不受任何一种国际上的临时事件所支配,不为国内外某种一时的情绪所蒙蔽、所激怒。他还指出,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必须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发展或保持国家关系;尽量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人民群众建立、发展或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坚决支持一切受侵略、受奴役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胡耀邦说:“有了这四条,我们对外活动的形象就信义昭明,正气磅礴。”
  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胡耀邦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题,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战略方针。
  完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具体化,是要切实地调整对美对苏关系。在当时的主要用意之一,是认清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与美国适当拉开距离,以保持中国外交的独立性。胡耀邦分析说,美国对华政策有重大变化,但对华的立场没有本质的改变。此外,美苏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即便美苏关系激化,美国对我们最好的情况也不会超过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那种情况。因此,对美国希望过头了,将来要失望。
  在对苏联的政策方面,胡耀邦在1979年就进行了反思,主张要把苏联的扩张政策与社会制度区别开来,把苏联集团与广大干部和人民区别开来,把苏联与它的东欧伙伴区别开来。他还认为,苏联要全面搞对华战争并不容易。他在1981年3月又明确提出,在对苏政策上必须划清三个界限:坚定地反它的霸权主义,而不反它的国内政策,不要提出“联美反苏”;不要把政治斗争、反霸权主义,同完全平等互利的经济往来混为一谈;不要使人们误解我们同苏联整个国家相对立,而要同苏联广大人民尽量保持友好关系。他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如果苏联当局确有诚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并采取实际步骤解除对中国安全的威胁,中苏两国关系就有走向正常化的可能。胡耀邦在对苏政策上的这些主张,改变了以苏为敌的观念,对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调整对美对苏关系的同时,胡耀邦还主张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他为加强中日友好关系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他着眼于21世纪,倡导推动两国世世代代友好,并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来华友好联欢,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
其他文献
有矛盾,但必须友好共处    丁原洪  前驻瑞士、比利时大使、驻欧盟使团团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发达国家,一个在太平洋西岸,一个在太平洋东岸。国情和地缘因素决定了这两个国家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两国,也影响到整个亚太地区。所以,各国都希望中美两国能保持稳定的关系,当然更不希望中美之间发生对抗。  回顾中美双方自1972年打开关系以来的30余年,两国关系起起伏伏,既有相
期刊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逝世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57年,荣毅仁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
期刊
老一辈中东国家领导人均以长寿而多病著称,沙特国王法赫德也不例外。今年7月27日,老国王在傍晚被送进首都利雅得的一家医院接受检查,但先进的医学技术也未能挽救他病魔缠身的躯体,8月1日他与世长辞,享年84岁,这在阿拉伯人中也算是高寿了。  其实,在登基之后的20多年里,法赫德有近一半的时间缠绵于病榻。他身体肥胖,体重超过90公斤。加上身居高位,政务繁忙,上世纪90年代后,法赫德的身体每况愈下,糖尿病、
期刊
维阿成为利比里亚总统候选人  对于利比里亚这样一个非洲小国来说,球星维阿几乎就是该国惟一为世界所知的亮点。也许,除了“前世界足球先生”外,维阿还会增加一个“利比里亚现任总统”的头衔。这将是国际政坛第一位职业球员出身的总统。  今年八月,饱受内战之苦的利比里亚开始酝酿在明年10月举行总统选举。恰逢其时,维阿从欧洲返回祖国,提出了竞选总统的口号,这立即引发了利比里亚全国人民支持维阿当选的热潮。现年38
期刊
2005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会上的讲话,对胡耀邦的一生做了评价,其中以精练的语言谈到了胡耀邦“坚持党的外交方针政策,积极推动新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工作开创新局面”所做的贡献。  胡耀邦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期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和国外的情况与今天非常不同。当时胡耀邦直接参与外交外事活动并不像现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那样频
期刊
初识美国  金灿荣  “偶然”中美国种下了好感  从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到广州算起,中美接触至今已有221年;从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有正式官方接触算起,也有161年了。可以说,已经有足够长的时间使我们相互认识。截至目前,我们对美国比对其他国家更关注,更有好感,对美国的意见分歧也最多、最复杂,这是百余年持续不断的一个特点。  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一样,最早到中国的美国人也是传教士
期刊
沙龙,以色列总理,一向以强硬的鹰派著称。2000年,他闯入阿克萨清真寺,一度断送了中东和平进程。佩雷斯,以色列前总理,前工党主席,一向以温和的鸽派著称。1994年,他和阿拉法特的握手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最近,这两位看起来水火不容的鹰和鸽却握起了手,以色列政坛出现了“鹰鸽共舞”的局面。    11月30日,以色列前工党主席佩雷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出工党,并将在2006年大选中支持沙龙的新党“
期刊
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的国家举行选举,但是8月15日开始的利比里亚总统选举另有看点。这不仅因为选举要在明星从政的老调里弹出新意,在人气明星与资深政治家的较量中,前“世界足球先生”乔治·维阿赢得了利比里亚民众的普遍支持,还因为这个国家曾因残酷的内战而一度成为人间地狱。从军阀混战到明星参政,由此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不再需要解放者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海岸。它因如下这些“契机”而为中国公众所认识:其
期刊
美国想要的恰恰是韩国所担心的;过去受冷落的原因是自己被看成了“从属”,现在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争权。    近期,朝鲜半岛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核问题。在这一大问题下,许许多多其他问题被掩盖了,然而它们并非可以忽略不计,像韩国向美国提出的“战时作战控制权”问题就颇值得玩味。10月1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庆祝韩国军队成立57周年的“国军之日”仪式贺词中明确表示:“我军将行使战时作战控制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
期刊
听命于美国商务部的ICANN掌握着四个要素:域名的决定与管理、IP地址的分配、根服务器和标准制定。这种掌控缺乏全球代表性。于是爆发了这个争论——    11月16日~18日,由联合国发起、国际电信联盟主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二阶段突尼斯会议落下帷幕。尽管2003年12月第一阶段日内瓦会议上争议很大的两个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管理,在本次会议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世界数字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