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特立独行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1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建筑,叫中国速度,中国高度。
在外滩附近眺望陆家嘴,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高楼大厦构成魔都独有的城市天际线。

  中国桥梁,代表着中国工程的“超级长度”。在江苏,长164.5千米的丹昆特大桥横穿整个阳澄湖,跨越180余条道路,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长桥。在武汉,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双层公路悬索桥——杨泗港大桥横跨在长江江面;在香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工程进入收尾阶段……从努力建造跨度400米长的跨江桥梁,到可以从容建造跨度超过1650米的跨海大桥,中国只用了18年的时间。目前中国的桥梁通行里程达4.26万公里,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
  2018年1月23日,英国《独立报》报道了中国工人9小时建成火车站的消息后,就引發媒体和网友的一阵惊呼。英国《每日邮报》将此称作“名副其实的‘高速铁路’”,俄罗斯电视台也惊呼:“震撼的速度:中国工人九小时完成新站改造工作。”
  更高,更快,这是体育的追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发展的写照。
  2016年3月12日,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体正式全部完工,上海中心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米,这是现在中国的第一高楼。这当然不是上海中心所在的陆家嘴唯一的高楼,站在陆家嘴繁华的街道上,抬头仰望,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金中心等高楼直插云霄,最直观地书写着中国高度。

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标记


  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建筑师开始在世界建筑界崭露头角。
  1977年,建筑大师张开济之子张永和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他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成为首位执掌世界建筑研究重镇的中国建筑师。
  1989年,马清运考入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研究生院,攻读建筑硕士学位,成为继梁思成、陈植等建筑学前辈之后,首位获奖学金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中国人。毕业后,他在在费城Ballinger及纽约KPF事务所任设计师,成为这两个建筑事务所的主要设计力量,为公司从服务型事务所转化为设计型事务所立下汗马功劳。就在人们觉得他在美国的前途不可限量时,他却选择回到上海,开设了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
  某种程度上,马清运这个名字是与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雷姆·库哈斯联系在一起的。2003年,他与库哈斯合作北京央视大厦和北京CBD核心区。他和库哈斯的友谊可以追溯到1991年。四年后,他参与并协助了库哈斯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状态的研究,并成为库哈斯《大跃进》一书的评论员。1997年马清运更被雷姆·库哈斯推荐参加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新世纪建筑的趋势”的演讨及展览会,成为21位世界范围内选出的青年建筑师中唯一的中国人。库哈斯直接称赞这个年轻人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标记”。
  2012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
  在获奖之前,他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因为低调。他临字帖,可以临几十年,“我没想过要成为书法家,但是只要我的水平还没有达到字帖的程度,我就要不停地临,很笨很笨的人才会这样做,否则我如果聪明一点,我应该可以成为书法家卖字为生。”
  他可以十年不看建筑书籍,看的全是与建筑无关的书。他可以很高兴地连续几天和夫人一起逛百货商场,一直逛到夫人逛累了为止。他也可以坐在西湖边上,什么事都不干,日出日落闲坐一天也没关系。作为一位知名的建筑师、教授、建筑学院的院长,他居然说,自己家里和六七十年代的家庭差不多,整个家庭根本不像是新世纪人家的家,还经常到朋友家蹭饭。
  在王澍看来,保持内心的平静是最重要的。在这个中国建筑大发展的时代,王澍却反其道而行之。在1980年代他以言论激烈著称,到了90年代他却开始沉默,2000年以后埋头做实践,这是因为,他觉得建筑问题,光靠讨论是不够的,需要有人做出实实在在的作品。
  这就是王澍,一个特立独行的建筑师。

中国制造,中国智造


  建筑,只是中国制造中的一个门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要素成本等原有的比较优势正逐步削弱。种种挑战和压力之下,建设制造强国成为我国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遥望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代工还是当时制造业经济的主要形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积淀,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做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这已经是“中国制造2025”连续第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着重强调。
  展望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的带动下,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必将显著提升,逐步迈向中高端,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持续强大的动力。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是开放的、包容的,在打造“升级版中国制造”的过程中,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转型中经验和成果,助力各国产业发展和升级,引领全球经济朝着一体化方向迈进。
其他文献
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时代,为女性创造了更多成就自我的机会。女性要保持初心、不断学习,勇于拥抱这种时代的变革,勇于拥抱技术带来的机会,去创造和改变未来。  “大龄剩女”“第三类性别”“女强人”“女博士”“全职妈妈”“贤妻良母”……这些几乎都是描述女性时带有标签性质的词汇,有的充满赤裸裸的性别歧视,有的至今让人模棱两可。  与之对应的是,“女性”的社会角色到底是什么?女性应该如何合理地认识自己?身为女性
笔记本电脑上的触摸板,除了能当不怎么好使的鼠标用,你还想过有什么用途吗?天天在使用电脑的你可能从来也没想过这块仿佛鸡肋的触摸板上还能做点文章——可是脑洞大开的设计师却并不这么看——龚华超设计的Nums超薄智能键盘,填补了这方面的世界空白。你看,鸡肋突然成了香饽饽,你可以用它来输入数字、打游戏,甚至点一个大大的赞。Mono-充气高压拉丝材质按摩浴缸。  Nums超薄智能键盘一度是2018中国设计智造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面对中外记者,他说:“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两个星期后,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年多来,1500多个日子,治理这样一个大国并不容易。中国与世界,多少改变由他开启。  习近平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对全党  同志说  习近平强调  “打
癸巳年腊月十三,江湖有波澜。  太极派掌门吴公仪、白鹤派掌门陈克夫此前于报纸笔战胜负難分,遂签下“各安天命”之生死状,相约澳门比武。  当天香港《新晚报》的大标题是“两拳师四点钟交锋,香港客五千人观战”;小标题为“高庆坊快活楼茶店酒馆生意好,热闹景象如看会景年来甚少见”——高庆坊、快活楼皆赌场名,比武之事,引群情骚动,故澳门的赌场也跟着大发横财。  《新晚报》时任总编罗孚回忆,“尽管只不过打了几分
媒介的好处,可以随时随地将城市一个个即时“现场”定格、记录下来,进入城市历史,沉淀为文化记忆。  一座城市,一本杂志,彼此之间形成强关联:看到一座城,自然想起一份杂志;看到一份杂志,情不自禁会念及一座城。城市与杂志之间,彼此会心,默契,不需要客气和刻意“摩登”上海  上海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城市,也是经得起人们想象、不辜负人们想象的城市。  关于上海,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有的传说有据可查,这方面的文献资
这些年,关注自闭症的影片越来越常见了。除了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黄金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方刚亮导演的小成本文艺片《我的影子在奔跑》也公映了。张静初主演的这部影片,跨越了一名艾斯伯格综合征者(轻度自闭症)从童年到青少年的十多年时光,以一个孩子与一个母亲的成长史方式,记录了中国社会个体的生存与情感。   这部容易被当成亲子电影看待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张静初饰演的田桂芳的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围绕着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体育赛事的世界杯,无数人打起了算盘,都想抓住每次比赛的机会赚一笔。而自从1998年以来,历届世界杯几乎没有让投资者失望过。似乎咬定世界杯,“傻傻”投钱就对了——世上真有这么好的事情?国际足联:“从20美元到4亿美元”  因为足球的盛行,国际足联当今已成为在全球影响力最盛的国际体育组织之一;有意思的是,它虽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
黄叶秋池,送别节季。乍暖还寒,浊酒残笛。朝来半和细雨,撩乱去点人衣。  每一段青春,都有一个金庸情结,仿佛只有走进他的江湖,才不负韶华。每一个少年的课堂生涯,都可以分为课桌上的刻苦学习和课桌下的热血江湖,那本藏于桌板底下套上书封的金庸小说,才是魂牵梦绕的归属。而那两句用十四本书名组成的诗句和他书中的每一个角色,仿佛人际交往的金氏密码;有了这个暗号,所有人都可以划分为武侠迷、金庸粉和nobody。 
“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将在具体协调后争取早日启动。”日本防相中谷元如是说。这是1月13日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中谷元所称“启动”,系指中日重启海上联络机制。   1月12日,中日两国代表团在东京举行“海上紧急联络机制” 处长级磋商会(日称课长级)。这是日本政府2012年9月将钓鱼岛所谓“国有化”以来,两国首次恢复此项磋商。会上,双方就力争启动海上紧急联络机制达成共识。中谷元称,此前把“海上”设想为海
1980年4月2日  新华医院被命名为“上海市新华红十字医院”。1958年1月1日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发文,将原在江浦路、控江路筹建的榆林区中心医院,划给上海第二医学院作为教学医院并命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958年10月4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家市级综合性教学医院建成开院。医院在上海市第四护士学校大礼堂举行盛大开业典礼。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遂全部迁至新华医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