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峰南壁直上路线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见鲨鱼峰是2010年8月,当即我就被它震撼,萌生了攀爬的想法。同年10月,我与伍鹏、龚晓锐进行了鲨鱼峰的首次攀登,攀爬了10段,在岩壁露营一晚。2011年10月,我与伍鹏、龚晓锐再次来到这里。这次攀爬考虑尽可能缩短攀登周期,采用连续不间断攀爬。最终,在距离顶峰50米的地方因无法通过而选择下降,这为我们鲨鱼峰的攀登画上了句号。我们将不再为这最后的50米而重返鲨鱼峰,因为在四姑娘山双桥沟还有大量的大岩壁新线路等待着我们。
  
  初探
  四姑娘山双桥沟分布着数十座5000米级的花岗岩山峰,这些山峰有着500米以上的高差,800米左右的岩石线路,是当之无愧的中高海拔大岩壁爱好者的天堂。这里交通便利,大本营离公路约500米的高差、3~4小时的路程。当地居民热情友善,有着丰富的服务自主攀登者的经验。然而,这样便利的攀登场所一直以来主要为日本、欧美人所使用,中国人的足迹相对较少。当然这里的岩壁大多不是世界级的,大部分为中高海拔大岩壁的入门级,非常适合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攀登者。
  2010年8月,我和李悦到此考察岩石山峰,为高海拔大岩壁攀登做前期准备,在考察了牛心山、野人峰、布达拉、白海子、大小仰天洼、小沟和大沟之后,确定了几个攀爬目标。首选是大沟里的鲨鱼峰,看中其南壁在雨后或是雪后只需要一个晴天就干了,黑色花岗岩岩壁分布着许多裂缝,把攀登线路从底连到顶。岩壁上部也有平台,可坐可站,是露营的好地方。
  鲨鱼峰是大沟里左起第五座山峰,海拔5086米,因其山脊形似鲨鱼鳍,我们将它命名为“鲨鱼峰Shark’s Fan”。2010年10月7日上午11点半,伍鹏、龚晓锐和我于4600米起步,攀登到4910米;10月8日下午5点半安全下降到地。此次攀爬用时11.5小时,下降用时五小时。攀爬线路长度520米,高度约310米,剩下部分线路长度约250米,高度约180米。已爬线路难度为V,5.10b,A0。岩壁干净陡峭,山脊和山顶狭窄,没有落石。
  再战
  攀登前后,我都在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喜欢攀登?到现在我有一点明白,这类问题不那么好回答。我喜欢一个地方就愿意总去那里,比如白河、郭亮、双桥沟。双桥沟吸引我的是那里的人、那里的山。如果没有朋友一起,我也不愿自己去,我喜欢与朋友一起共享那美好世界。在沟里、在山上,所有外来的人都暂时抛开了繁杂的现实世界,进入一种理想境界,大家相处非常简单、愉快,一旦回到现实世界,就特别怀念山里的那时那境。日常生活是现实,攀登生活是理想,掌握好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在山里不时也会想念现实世界,想念家人,这种时候就会自问上面的问题,因为没有答案,士气就有所下降,会觉得有点失落;但到岩壁起步的那一刻,情绪会突然高涨,心中狂喜,接下来就是全情投入,直到回到地面。
  我喜欢这样的攀登方式—Alpine Rock。在我的理解里,Alpine的涵义是单次自主攀登,是对纯粹攀登的追求,其极限情况就像是N段连续运动攀岩后撤回地面,技术攀登是全部。Alpine可以针对攀登的一部分,比如从C2开始。攀登的质量是我追求的目标,攀爬质量体现在攀爬时间比例、技术线路比例、技术难度、攀爬线路长度等方面。通常这样的线路漂亮—符合审美,纯粹—主要精力在攀爬。高海拔大岩壁容易找到这样的线路。
  鲨鱼峰的第二次尝试完美地诠释了我对Alpine Rock的理解,中午12点营地出发,14点岩壁起步,一直爬到第二天凌晨1点,无法再上,坐等天明,确认无法上攀,遂下撤,15点撤到地面,16点回到营地。爬了11段,约600米长,400米高,降了九段。全程Free,三段10 。线路难度V,5.10b/c。除了必要的技术装备和食品外,小背包里带了一个半截睡袋、三个急救毯、羽绒脚套、炉头一个、气罐一个、袜子手套等。
  天气好,整个过程都晴朗,但有阵风,夜里风稍大,吹得急救毯哗哗作响。我整夜与被吹开的急救毯奋战,无法入眠。夜里约-5℃,我们在一个不平的平台上度过,我坐在一块屁股大的石头上,龚晓锐半蹲半站在一石头缝里(太窄坐不下去),伍鹏就在我俩中间的石头台上,屁股大的地上垫着绳子、背包,坐上面再裹着急救毯,心里倒也坦然,就是盼着太阳快出来给点温暖。
  攀爬很顺利,没有遇到任何危险和大的障碍。此次第一段攀登,我们起步选择了绕开2010年第一次尝试时Aid了两个小时的路线,也有一个难点,也许有5.10a,费了点劲才通过。接下来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2010年攀登路线重合。第六段时,我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横切的平台上雪很厚,不容易下脚,直上有些乱石支棱着,还好顺利通过,再上面缝里和面上有冰,刨了好一阵冰雪,胆颤心惊踩着刨不净的冰雪,奋力通过,跟攀的伙伴在此纷纷滑倒。
  第七段很精彩,把第一次尝试的最后两段连起来爬了,下半段是层叠的竖缝,并不连续,脚下是Face,手摸到缝里的全是水,耗了很多镁粉,到后来还有冰,到难点处尝试多次没有信心通过,横移左侧,再内角直上,也都是冰和融水,难度大增,两三个动作就得休息,湿滑的岩壁不能完全放松。这五六米的一段,我歇了很多次才通过,很疲惫,就像跑完长跑。然而这才是前半段,还有后半段技术难度更大的宽缝。这一段宽缝比较陡,顶端凸出岩壁,缝里很干净。我基本是爬两步,喘一阵,一直爬了十多米,到缝顶上时无力到连喘都不能了,胸中憋闷,几乎要虚脱。
  19点,天已黑。我先清理了保护站平台上的积雪,然后脱下攀岩鞋,穿上羽绒脚套,一边坐着保护他俩跟攀,一边开始盘算着后面该如何处理,是继续领攀还是换人领攀。我实在觉得累,但见他俩上来时也是一副气喘吁吁的疲惫模样,只得继续领攀。
  黑夜里的第一段领攀,一出发就遇到了难点,反复尝试多次才通过。正是这个难点反而让我平静下来,冷静对待后面的攀登,每一步都看仔细,不慌不忙稳步上攀。但攀爬速度渐渐慢了,领攀一段接近一个小时,后面的四段花了六个小时。最后一段之前又遇到了麻烦,晚上的视线不好,上平台后的裂缝里很多冰,附近也没有能上去的地方,第一次过去找寻还能踩在平台的无雪边缘,斜向下攀回来就没这胆量了,只能在紧贴岩壁的硬雪中踩过,在冰雪斜台上横移十来米,才发现一条裂缝。坚持爬完最后一段,绳子有点绕,痛苦地抽绳。从保护站再往上看不到能保护的地方,观察良久,顶峰就在眼前却也只能暂时忍住,待天明再细看路线。
  漫长的黑夜等待后,阳光格外温暖,金色的阳光铺满眼前的大光板,最近的缝在20米开外,看不到可以挑战的希望,我们一致决定下撤,看到旁边石头上有前人留下的扁带,分析是美国队留下,他们遇到了与我们同样的困境。他们从东北脊跨过东北壁来到东南脊,最后从北侧下撤。我们从南壁上来,从南侧下撤。后来从照片分析,下撤点离顶峰还有50米,不是美国队所说的25米。下撤过程中观察多次,我们认为从南壁转到西南脊是有可能登顶的,但我们已经心满意足,因为还有大量的山峰和新线路静静等待着我们。
  
  第一次攀登小结:
  ★ 通过这次尝试,我认识到中高海拔大岩壁不再遥不可及;
  ★ 队伍成员的默契配合很重要;
  ★ 上岩壁装备不要带太多;
  ★ 天气决定一切;
  ★ 坐着露营一夜没问题,但装备需改进,两天往返可以爬很多山;
  ★ 这里的岩石摩擦很大,温和不伤手,干净完整,没有风化等造成的剥离和碎屑;
  ★ 坐守营地的当地向导是定心丸。
  
  第二次攀登小结:
  ★ 连续不间断的攀爬是可行的;
  ★ 冰雪对攀岩的影响很大;
  ★ 穿着羽绒服攀爬也可以接受;
  ★ 不要坐在头盔上;
  ★ 急救毯的使用一定要多练习;
  ★ 心态放平和,玩得高兴就好;
  ★ 7~8月是不错的选择,雪可以更快地融化,所需好天气周期短。
  
  相关链接
  鲨鱼峰,四川双桥沟大沟里左起第五座山峰,峰顶海拔5086米。因其山脊形似鲨鱼鳍,我们将其命名为“鲨鱼峰Shark’s Fan”。
  2010年9月,美国人Chad Kellogg、Dylan Johnson、John Dickey 沿其东北山脊转东南山脊,攀登至离顶峰25米(实为50米,见其下降Anchor)处,因无法继续攀登而下撤。
  据日本队口述,大内尚树等人在2010年8月曾沿其西北壁攀登并登顶,在最后一段使用了膨胀螺栓。
其他文献
路虎独拥的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性能提升,新增“坡道起步辅助系统
作为BC省最知名的滑雪胜地,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滑雪胜地,想必户外爱好者都或多或少地听过惠斯勒的名声,其实惠斯勒可不仅仅限于冬季滑雪,夏季也是来此玩耍的绝佳时间。因为这里在夏季的时候依然会有不少的户外活动,比如高空滑索、山地车速降、水上飞机观赏冰川、皮划艇体验、山间徒步等等花样繁多。所以想领略夏日林间项目,甚至尝试冰川滑雪,惠斯勒都是非常好的目的地。  在晨光中离开宁静的电报湾,乘车前往纳奈莫湾,我
如果你始终不能深刻体会“欲死欲仙”这个词,建议你练习一下传说中的间歇。也许第一、二组练下来你还能做个鬼脸、开个玩笑,幻想是否自己把间歇速度定得太低了;到了第四、五组时,乳酸的堆积已经显现,在最后一二百米你不得不咬牙坚持,即使如此好像也很难保持配速,你开始考虑是否要降低配速或减少组数;到了第七、八组,你口干舌燥、胸口发闷,随时能吐出一团火来,你微妙地察觉到,操场上其他人投来的目光不再是对你速度的钦佩
这是属于三奥雪山的片区,从山下的德石窝村出发,我们身处传统登山路线的北侧。对于首次尝试使用山地车进入这片区域的我们来说,新奇的引力还在于那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我们去往的奥太基卫峰巴谷多,有着求子圣灵的美誉,而其东山脊下是阿日岗高山草甸,就是我们此行重点要骑行的地方。    午夜时分我从帐篷里探出头来,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不知道那是因为白天七个小时推车徒步上山的疲惫还是晚餐的麻辣烤肠引发的干渴令我难以
这是一场始于新疆喀什的旅程,我们自驾一路前行,穿过美丽富饶的南疆地区,在天山大峡谷里等待夕阳和星空,沙暴中闯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拍摄,在沙漠腹地等待暗夜中最亮的星。继而穿越国境、跨越雪线,一不小心差点成为中国第一辆因私旅游陆路出境到吉尔吉斯斯坦的私家车。  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固有思维中荒凉的邻国,去年秋天带给我很多意外惊喜。  在这个高海拔的国家,我们一路经历着地貌变化和相伴而来的美好际遇:我们遇到逐
自驾路线:  D1.温哥华-甘露市-亚当河口-鲑鱼湾(500公里)  D2.鲑鱼湾-冰川国家公园(途经灰熊公园)-Golden戈登市-幽鹤国家公园-路易斯湖(350公里)  D3.路易斯湖-弓湖-佩投湖-哥伦比亚冰川-贾斯珀(260公里)  D4.贾斯珀- Athabasca瀑布-贾斯珀(100公里)  D5.贾斯珀-班夫硫磺山-班夫镇 (330公里)  D6.班夫镇-卡尔加里(100公里)  时
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  作者: 胡成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如果你在寻求一场漫长而刻骨的铁路旅行,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你不容错失的选择,而本书就是与你心有灵犀的那本读物。长9288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脊髓,无数历史与城市依附铁路而生。作者胡成两度行完全程,以沉静的文字记述沿途的风景与城市,记述在列车上与旅馆中相逢的人—人与城市的故事,即是国家的故事。偏爱胶片的作者精选
中年人的户外运动,究竟是人生的、开端还是高潮?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中年人正经历中年危机,他们精神萎靡,不满现状,生活杂乱无章,黯淡无奇,可能正挣扎于事业的瓶颈,也可能深陷身体健康的危机。但是中年户外者们却恰恰相反,他们意气风发,充满激情,用运动与智慧重塑着生活的意义。  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一词,最先由1965年加拿大裔心理学家埃利奥特·贾克斯(Elliott Jacques)发
有时想起来,还真是很羡慕自己的曾经时光。这些年,不同地方睡过的床总有上千张,睡过的帐篷总有上百个,不同人家的地板上也睡过几十次。独自走过的村庄和山中的垭口也有几十个,在路上偶遇的面孔不用算也一定超过万人了次吧。最初,是为什么要出去,现在那些互相叫着猪头、爷爷奶奶、老王老李和老刘以及老师的人,我是在哪里认识的这些天南海北的他们,又怎么就成了多年的老友的呢?原来,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老背包客了。  与背
最佳越野车活动   本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年度越野车活动中具有探索精神的团体以及个人,倡导精进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的驾驶风格,以此推动中国越野探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单车无后援连续穿越两大无人区  穿越塔克拉玛干N39  越野中国  提名:单车无后援连续穿越两大无人区  越野车手:刘思远(网名:关山飞渡)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7日11月13日  提名理由:  28天时间内连续完成两个高难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