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的人文性与专业-教育学双重性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范教育培养教师的目标具有以主体性的人为工作对象的人文特性,即使师范理科也因此区别于以物性规律为中心的非师范同专业理科科研与教育。师范专业的普遍人文性要求普遍的教育学性质。这一目标要求师范教育的科研及学科建设具有专业性与教育学双重特性。后者不应限定为专业化的教育学,而应是师范院校全部系科从本专业角度所必须参与的研究与教学。这一师范特性的教学科研是包括教师认证制度在内的未来师范院校体制改革的基础核心。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变材料用于建筑结构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中可以减轻由于外界气温变化产生的室内温度波动,减轻供暖和空调制冷对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施工工艺复杂,受坝体分区、机械配置、施工道路等诸多因素影响,土石方调配过程非常复杂,如何对高面板堆石坝施工土石方调配过程进行实
高校自主权是法律范围内的自主权,从本质上说是高校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其性质为公权利,其载体是高校法人;其有效性决定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学校的定位。
"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文章作品内在蕴涵的阅读方式。"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是素读教学的"双线"结构,素读教学中的"问题"艺术集中体现在"真"问题、"主"问题
目的观察共情护理对喉癌术后放疗CT模拟定位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行喉癌术后放疗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共情护
韩愈碑志文在碑志类文体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创新意义,它革新了刘勰以蔡邕碑志文为审美典范的风格范式。其创新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体制多变、刻画生动,情感表现上爱
通过综合研究、北朝三才、北地三书、北朝乐府民歌等若干方面,对20世纪的北朝文学研究做一宏观的回顾,考察、梳理了一百年来北朝文学的研究历程,凸现了北朝文学在20世纪的研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常见急症,常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研究的逐步深入,诊断与治疗方法亦有新的突破,有些甚至与传统的认识相反[1]。现将近
进行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的造型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内在规律,指导教学实践,建构创新务实、开放互动的科学教育体系,教学、科研与实践三结合,前瞻性、理论性、实践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长期以来逆人本价值取向的弊端,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知识观和课程观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现代体育精神的缺失。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高校体育课程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