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校因党而立,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党校在自身的全部教研活动中,必须体现党的性质、意志、宗旨、方向、要求和纪律,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
所谓党校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中,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目标道路信念。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后,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坚持、一个遵循、一个严守、一句话”的党校姓党原则,是党校坚持党性原则的最新要求和体现。党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但是目前一些党校在坚持党性原则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党委领导支持做得不够。一些基层党委对基层党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工作说起来重要,但在实际工作落实中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二是有些党校轻政治,轻主业,重副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有的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采取“点菜式”教学,片面增加业务培训等内容,减弱了党性及马列主义教育,导致党校特色不突出。三是一些党校对校园文化认识不足,缺乏培训创新,缺乏精品课程,部分学员又只为形式上“完成任务”,造成培训效果不佳。四是一些党校教师的党性观念较差,红色标准不高。针对这些问题,要坚持党性原则,把党性原则红线贯穿到党校教研工作全过程,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办学方向上,体现好党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阵地,更是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因此,必须让党的干部形塑要求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党校目标方向上。
1.要明确党校目标。在教学科研上要把培训目标调高调清。即要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领导能力。要把这些化作培训达标卡尺来培训“合格产品”,同时根据被培训干部的成长脉络和现实短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搞好补足、修正、完善和形塑的工作,做到方向坚定、培训有力、标准不降。
2.要确立党校精神。当年访问过延安的美国人约翰.科林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要把这种气息延伸升华为党校的一种精神,即要以忠诚为根本,以团结为基础,以敬业为品格,以求是为准则,以创新为灵魂。要大力弘扬这种党校精神,使之成为党校人的职业品质,成为凝聚党校工作的力量源泉。
3.要培育党校作风。大力倡导四种意识。即服务大局的全局意识,不能退离理论阐释创新的前沿而“闭关自闲”;关心群众的为民意识,认识到“众多的人们、遥远的地方都与我相关”;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为所有培训对象树立典范;力开新局的创新意识,反对以字迹声像复制文报典籍,鼓励建言立论的理论勇气和“低处高思”的思想气派。用先进意识孵化滋养独特作风。
二、在教学工作上,发挥好党的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
1.要突出主旨内容。以夯实理论基础、培养科学思维、提高为政能力、加强党性修养为目的,研究讲解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把政治理论和党性教育摆在龙头地位,理论教育要讲最新成果,党性教育要设独立单元,形成教育课程体系,这两类课程在党校教学安排中不得低于总课时的70%。把“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四个全面”教育、五大发展理念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其中。
2.要讲求教学纪律。尽管内容很多,涉猎广泛,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教学内容要释放正能量不变,不能讲授与党性原则不符的东西。坚持学术讨论无禁区,党校讲坛有纪律,不允许党校讲坛、党校教师出杂音。加强对教师重要课题的管理和对主要观点的关注,确保政治上不出问题。
3.要严格培训管理。对到校学习培训的干部,无论什么身份、无论什么职务,都要作为学员进行严格要求、教育和管理。引导组织员和班主任认真工作,督促学员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落实好从严管理学员的责任。真正使党校培训过程成为学员学习科学理论、加强党性锻炼、转变工作作风的过程。
三、在科学研究上,充当好党委智库角色
1.要投身党的理论阐释。应对党面对的各种时代挑战,“姓党”的基层党校教师不能退离理论阐释创新的前沿而“无关自闲”,而应当为党的理论事业有所担当。党校教师不能以字迹声像复制文件报纸,不是机械的传声筒,要有真知灼见和独到的理论创新成就,敢于建言立论。在党需要基层理论工作者有所担当、实践呼唤基层理论家的时刻,引导教师立足本岗,自觉加强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和理论总结创新,在深入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力争有为,并在日常的思考研究中逐步体现出来。
2.要发挥党委思想库作用。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建立与地市级党校智库职能相适应、与地方党委办、党委研究室并列的党委智库。要把党校作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察所、研究所。制定计划,加快培养科研资政带头人。加强对区情和基层实情的了解和把握,紧盯区委重大部署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对于地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为问题,可以拟定几个题目,成立调研小组,拓宽调研渠道,改进调研方法,把基层社会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研究,提出以深刻学理为依据的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党委和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四、在教师素质上,打造过硬的红色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老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必须真正建设好这支队伍。
1.要强化姓党灵魂。引导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意见》,把党校姓党的内涵贯穿到教学科研中去。强化忠诚教育,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引导教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定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维护党的形象。认真接受“两学一做”教育,教育党校教师不为闲逸裹挟,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红色教授的标准打造自己。
2.要强化党教联动。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的力度,丰富实践经验,增强综合素质。在抓好教研的同时,打通连接党校和党委机关的渠道,让教师协助编订处级干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专题研讨班学习材料、协助编辑简报。参加街镇党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优秀电教片评审以及出题监考阅卷等活动。担任同级党委纪委和宣传部网络评论员、纠风工作和普法工作志愿者等。这些都是党校工作的一部分,是学习锻炼的一个途径,对于教师加强党性锻炼、接受党的熏陶都具有重要意义。
3.要优化教师结构。把住入口关,建立准入机制,抬高教师进入门槛,吸引学历高、业务强、作风正、符合“红色标准”的人进入党校教师队伍。积极对接外部优质教学资源,把外聘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等与党校教师结合起来,更好配置教师资源,形成教师学习竞争互补机制。对那些师德师风不良的教师,要调离党校工作岗位,确保教师队伍清正高洁。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宝坻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克明
所谓党校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中,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目标道路信念。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后,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坚持、一个遵循、一个严守、一句话”的党校姓党原则,是党校坚持党性原则的最新要求和体现。党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但是目前一些党校在坚持党性原则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党委领导支持做得不够。一些基层党委对基层党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工作说起来重要,但在实际工作落实中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二是有些党校轻政治,轻主业,重副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有的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采取“点菜式”教学,片面增加业务培训等内容,减弱了党性及马列主义教育,导致党校特色不突出。三是一些党校对校园文化认识不足,缺乏培训创新,缺乏精品课程,部分学员又只为形式上“完成任务”,造成培训效果不佳。四是一些党校教师的党性观念较差,红色标准不高。针对这些问题,要坚持党性原则,把党性原则红线贯穿到党校教研工作全过程,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办学方向上,体现好党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阵地,更是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因此,必须让党的干部形塑要求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党校目标方向上。
1.要明确党校目标。在教学科研上要把培训目标调高调清。即要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领导能力。要把这些化作培训达标卡尺来培训“合格产品”,同时根据被培训干部的成长脉络和现实短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搞好补足、修正、完善和形塑的工作,做到方向坚定、培训有力、标准不降。
2.要确立党校精神。当年访问过延安的美国人约翰.科林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要把这种气息延伸升华为党校的一种精神,即要以忠诚为根本,以团结为基础,以敬业为品格,以求是为准则,以创新为灵魂。要大力弘扬这种党校精神,使之成为党校人的职业品质,成为凝聚党校工作的力量源泉。
3.要培育党校作风。大力倡导四种意识。即服务大局的全局意识,不能退离理论阐释创新的前沿而“闭关自闲”;关心群众的为民意识,认识到“众多的人们、遥远的地方都与我相关”;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为所有培训对象树立典范;力开新局的创新意识,反对以字迹声像复制文报典籍,鼓励建言立论的理论勇气和“低处高思”的思想气派。用先进意识孵化滋养独特作风。
二、在教学工作上,发挥好党的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
1.要突出主旨内容。以夯实理论基础、培养科学思维、提高为政能力、加强党性修养为目的,研究讲解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把政治理论和党性教育摆在龙头地位,理论教育要讲最新成果,党性教育要设独立单元,形成教育课程体系,这两类课程在党校教学安排中不得低于总课时的70%。把“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四个全面”教育、五大发展理念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其中。
2.要讲求教学纪律。尽管内容很多,涉猎广泛,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教学内容要释放正能量不变,不能讲授与党性原则不符的东西。坚持学术讨论无禁区,党校讲坛有纪律,不允许党校讲坛、党校教师出杂音。加强对教师重要课题的管理和对主要观点的关注,确保政治上不出问题。
3.要严格培训管理。对到校学习培训的干部,无论什么身份、无论什么职务,都要作为学员进行严格要求、教育和管理。引导组织员和班主任认真工作,督促学员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落实好从严管理学员的责任。真正使党校培训过程成为学员学习科学理论、加强党性锻炼、转变工作作风的过程。
三、在科学研究上,充当好党委智库角色
1.要投身党的理论阐释。应对党面对的各种时代挑战,“姓党”的基层党校教师不能退离理论阐释创新的前沿而“无关自闲”,而应当为党的理论事业有所担当。党校教师不能以字迹声像复制文件报纸,不是机械的传声筒,要有真知灼见和独到的理论创新成就,敢于建言立论。在党需要基层理论工作者有所担当、实践呼唤基层理论家的时刻,引导教师立足本岗,自觉加强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和理论总结创新,在深入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力争有为,并在日常的思考研究中逐步体现出来。
2.要发挥党委思想库作用。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建立与地市级党校智库职能相适应、与地方党委办、党委研究室并列的党委智库。要把党校作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察所、研究所。制定计划,加快培养科研资政带头人。加强对区情和基层实情的了解和把握,紧盯区委重大部署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对于地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为问题,可以拟定几个题目,成立调研小组,拓宽调研渠道,改进调研方法,把基层社会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研究,提出以深刻学理为依据的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党委和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四、在教师素质上,打造过硬的红色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老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必须真正建设好这支队伍。
1.要强化姓党灵魂。引导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意见》,把党校姓党的内涵贯穿到教学科研中去。强化忠诚教育,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引导教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定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维护党的形象。认真接受“两学一做”教育,教育党校教师不为闲逸裹挟,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红色教授的标准打造自己。
2.要强化党教联动。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的力度,丰富实践经验,增强综合素质。在抓好教研的同时,打通连接党校和党委机关的渠道,让教师协助编订处级干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专题研讨班学习材料、协助编辑简报。参加街镇党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优秀电教片评审以及出题监考阅卷等活动。担任同级党委纪委和宣传部网络评论员、纠风工作和普法工作志愿者等。这些都是党校工作的一部分,是学习锻炼的一个途径,对于教师加强党性锻炼、接受党的熏陶都具有重要意义。
3.要优化教师结构。把住入口关,建立准入机制,抬高教师进入门槛,吸引学历高、业务强、作风正、符合“红色标准”的人进入党校教师队伍。积极对接外部优质教学资源,把外聘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等与党校教师结合起来,更好配置教师资源,形成教师学习竞争互补机制。对那些师德师风不良的教师,要调离党校工作岗位,确保教师队伍清正高洁。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宝坻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