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和长段胸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巨大和长段胸主动脉瘤行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10.6~28.0 cm长真性胸主动脉瘤的男性患者,采用多个带膜支架相连接成一条长段支架型人工血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对瘤体全长28.0 cm、最大直径7.3 cm的病例,采用4个长度为130 mm的不同直径的带膜支架相连接覆盖胸主动脉;另2例分别用2枚、3枚带膜支架治疗.2例术中先行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术.结果 3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2例术后无内漏,分别随访1,2个月,瘤腔内血栓形成;1例在支架连接处有少量内漏,术后1年消失,瘤腔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出现短暂脑缺血表现,1个月后消失.结论采用多个带膜支架相连接对巨大和长段胸主动脉瘤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安全、微创,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7.5%高渗盐水对胃肠道癌术后液体平衡和临床结果的影响. 方法对2003~2004年52例胃肠道癌根治性切除术病人,术毕进入外科ICU后,研究组(n=26)输注7.5%高渗盐水(4mL/kg)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大鼠肺血管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及与内源性硫化氢(H2S)的关系。方法经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穿刺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动物模型,分别在分流术后1、3d,1、4、8周各实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瘤与肌肉CT灌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并进行淋巴结转移瘤治疗前后比较。方法淋巴结转移瘤患者40例,测定淋巴结和相应层面肌肉的CT灌注值,其中部分淋巴结转移
对17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的术前阴道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血流压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在胃癌中的表达、活化情况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以初探Akt表达和活化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对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NS398对CAOV3的增殖抑制情况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腹部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7例均作腹部CT扫描,对其腹部CT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6例有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氟美松对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含氟美松的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洗和保存供肺,对照组
背景:嗅鞘细胞被证明有修复损伤脊髓的作用,但对其移植后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多.目的:观察移植的嗅鞘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方式.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材料:2个月雄性SD大鼠38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在2型糖尿病(DM)中对心肌能量底物代谢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喂养(40%脂肪)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DM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