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合作与竞争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是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当代社会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就目前我校部分学生以及全国初中生存在缺乏合作精神这个普遍现象来看,对初中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训练实践的探索是非常有价值的。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合作化的社会,合作能力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合作学习”是新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表明,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必须建立在其原有的实践经验之上,而与同伴的合作及交流则是提供补充这些实践经验的一个途径,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那么,怎样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呢?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确保组际之间的公平竞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因此组建合理的美术合作学习小组很重要。在组建小组时,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小组,以4~6人为一组。人少,集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影响;人多,则难以实现集体内部的全员沟通。由一位学习基础较好的、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或是对美术有强烈的兴趣爱好、 有一定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成员担任小组长,各组间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这样,为保证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确保了小组之间的合理性。
二、重视学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之间,古语云: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互动已经引起了很大的重视,但学生互动,却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区域。在以往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而实际上,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把生生互动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欣赏与评述)的教学设计中,第一课时安排在图书馆进行,教师课前准备了相关资料的来源和查找方式。活动一:各组分别查找和搜集小组任务中作品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摘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数幅作品,进行小组讨论评述,组内交流,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小组共同认识成果,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并提出问题,对作品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記录。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通过组内合作和帮助,提高学习的效率。此时的合作学习是以独立为基础的,又是相互依赖的,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分工、交流、生生互动,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活动二:进行组际交流,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的学生代表小组,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小组成果,并试着解决小组对作品的疑问,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现代美术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之中,这对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合作精神,增进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合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与他人有效地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合作等方面的技能。如在美术活动中与他人协商,达成协议或一致;与他人合作,承担美术活动中一系列的责任,考虑他人的兴趣爱好。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美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而往往忽略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在初二美术下册《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装饰画练习》的教学中,从准备工具材料开始,就充分注意对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由于个人很难把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所以这就促使学生之间必须经过相互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工合作,装饰画的创作也充分体现了合作交往的作用,从稿子设计创作、修改、拼贴、粘贴,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劳动,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的气氛,也提高了合作交往的水平。
四、通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评价,增强学习动力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或等级排队,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常模参照评价。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评价,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变为小组计分,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 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的评价,使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的结果属于集体的成果,每个学生拥有分享权,这样的评价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中不但自己努力学习并能帮助他人学习。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合作小组在每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小组自评,为以后的小组合作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并制定出今后的活动方案。在初二美术下册《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装饰画练习》单元教学结束后,各小组进行小组自评,并以书面的形式总结。有的组发现在构思上输给了别的小组;有的组感觉在制作过程中材料组合欠佳,以至于没能充分体现本小组独特的创意;有的组感觉在拼贴的技术上不如其他组那么好,课后必须向优秀组的成员请教经验。这样的合作学习评价,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决定奖励与认可,实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了合作精神。
如今是科技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而合作也会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和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组织学习小组,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究学习、发掘潜力,精心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合作学习”是新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表明,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必须建立在其原有的实践经验之上,而与同伴的合作及交流则是提供补充这些实践经验的一个途径,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那么,怎样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呢?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确保组际之间的公平竞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因此组建合理的美术合作学习小组很重要。在组建小组时,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小组,以4~6人为一组。人少,集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影响;人多,则难以实现集体内部的全员沟通。由一位学习基础较好的、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或是对美术有强烈的兴趣爱好、 有一定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成员担任小组长,各组间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这样,为保证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确保了小组之间的合理性。
二、重视学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之间,古语云: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互动已经引起了很大的重视,但学生互动,却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区域。在以往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而实际上,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把生生互动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欣赏与评述)的教学设计中,第一课时安排在图书馆进行,教师课前准备了相关资料的来源和查找方式。活动一:各组分别查找和搜集小组任务中作品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摘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数幅作品,进行小组讨论评述,组内交流,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小组共同认识成果,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并提出问题,对作品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記录。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通过组内合作和帮助,提高学习的效率。此时的合作学习是以独立为基础的,又是相互依赖的,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分工、交流、生生互动,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活动二:进行组际交流,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的学生代表小组,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小组成果,并试着解决小组对作品的疑问,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现代美术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之中,这对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合作精神,增进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合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与他人有效地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合作等方面的技能。如在美术活动中与他人协商,达成协议或一致;与他人合作,承担美术活动中一系列的责任,考虑他人的兴趣爱好。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美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而往往忽略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在初二美术下册《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装饰画练习》的教学中,从准备工具材料开始,就充分注意对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由于个人很难把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所以这就促使学生之间必须经过相互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工合作,装饰画的创作也充分体现了合作交往的作用,从稿子设计创作、修改、拼贴、粘贴,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劳动,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的气氛,也提高了合作交往的水平。
四、通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评价,增强学习动力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或等级排队,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常模参照评价。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评价,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变为小组计分,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 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的评价,使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的结果属于集体的成果,每个学生拥有分享权,这样的评价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中不但自己努力学习并能帮助他人学习。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合作小组在每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小组自评,为以后的小组合作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并制定出今后的活动方案。在初二美术下册《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装饰画练习》单元教学结束后,各小组进行小组自评,并以书面的形式总结。有的组发现在构思上输给了别的小组;有的组感觉在制作过程中材料组合欠佳,以至于没能充分体现本小组独特的创意;有的组感觉在拼贴的技术上不如其他组那么好,课后必须向优秀组的成员请教经验。这样的合作学习评价,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决定奖励与认可,实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了合作精神。
如今是科技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而合作也会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和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组织学习小组,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究学习、发掘潜力,精心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