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梅戏是极具群众基础和影响力的戏曲艺术,其中的小生行当急需发展和壮大,也需要培育出更多优秀小生演员来促进黄梅戏曲精品的传承与发扬。对于小生行当的艺术发展来说,必须走继承和创造的整合发展之路,既要继承传统,吸收传统精华,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给黄梅戏发展注入时代活水。
关键詞:小生 行当艺术 继承 创造
如何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当前我国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特别是在如今大力提倡保护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更是要提高对民族艺术文化的关注度。黄梅戏作为我国戏曲艺术当中极具影响力的剧种,深受群众喜爱,同时也在扩大群众基础。但近些年来,在黄梅戏艺术发展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黄梅戏行当中的小生演员非常匮乏。要发展黄梅戏,就必须走继承和创造的道路,促进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与时俱进。
一、小生行当分类
小生行当是戏曲艺术当中的一个重要行当,多指扮演的青年男子。小生扮相非常清秀,动作幅度相对较小,用来表现青年男子俊秀儒雅的气质。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地位等,可以把小生行当划分成不同的种类:第一,扇子生。又叫做褶子生,是小生行当的一个种类,在舞台表演当中,因为身穿褶子和手持扇子得名,专门表现年轻的儒雅公子或书生。他们身上所穿的褶子大都绣着花,用来表现角色的潇洒年轻。扇子是重要的表演道具,衬托出潇洒和文质彬彬的人物角色。小生演员要拥有扎实的扇子功底,动作必须潇洒利落,将人物俊秀和多情的神态表现出来。第二,纱帽生。这一小生行当类别主要是因为头戴纱帽而得名,主要扮演的是文职官员类的青年男子,在表演过程当中强调把唱念和做统一起来,表现出潇洒的身段和稳重的外表。第三,翎子生。戏曲舞台表演当中因为盔头上插有两根雉尾翎子而得名,扮演的是勇敢英俊、文武双全的青年将士,在实际表演当中讲求腰腿功、翎子功扎实,把人物英武少壮的气质和个性表现出来。第四,武小生。其基本特点和翎子生非常相似,不过更加偏重于武功,要求表演者武功技巧扎实。第五,穷生。扮演的角色大多是生活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的书生或者是青年男子,要求表演者把重点放在做上,把人物穷困潦倒的状态演绎出来,同时还要表现出其自命清高的性格特点。
二、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和创造
(一)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
小生在戏曲表演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黄梅戏当中的重要行当。黄梅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重要的文化瑰宝。要传播发展黄梅戏,就需要将继承放在首要位置,扎实继承基础,因为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创新。黄梅戏小生要积极继承本行当表演艺术的精华,不管是小生行当的四功五法,还是各种各样的表演程式,都需要秉持继承的精神和敬畏之心。要继承小生行当艺术必须从刻苦练功着手,在刻苦练习的过程中坚持精益求精,秉持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通过投师访友和博采众长提升继承效果,为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二)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的创造
毋庸置疑,只是强调继承而忽略了创新和创造的话,也会造成艺术发展片面的问题。不管是哪种艺术形式,都要讲求与时俱进。只有走创新道路才能够拥有一个繁荣发展的未来。黄梅戏是这样,黄梅戏小生行当的艺术表演同样如此。艺术生命力在于创造与创新,正是因为创造创新的存在才有艺术不断的超越。小生演员在表演当中需要把创造作为根本突破口,除了继承前辈艺术家独特艺术风格之外,还要以此为基础加大创新力度,融入个人的表演特色以及个人魅力。为保证艺术创造的效果,小生演员要做到两点:第一,直面自己在表演当中存在的不足,将夯实基础和不断训练基本功放在首要位置。扎实的基础对于掌握更为专业的技巧和提高表演创造力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创造的基础和根本来源。第二,形成表演风格,凸显鲜明个性。在传承师长艺术才华的同时加强感悟,领会前辈表演精髓,通过个人的孜孜勤学完成创新和创造的成长。小生表演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要主动向前辈和专家求教,不断丰富表演底蕴,抓住小生表演的精髓,以便在艺术表演当中展现特色。除此以外,艺术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推动小生行当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还要多方合力,充分挖掘和推选可用人才,让青年演员担当起继承和创造的重要责任,真正改变黄梅戏舞台上小生行当表演艺术的不良现状。
三、结语
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与文化财富,应该得到国人的重视,并对我国的戏曲艺术进行传承和发扬,凸显民族特色,扩大戏曲艺术影响力。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如此,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继承传统表演精华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加入时代元素,在自我创造当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崇实.漫谈戏曲小生的表演特色[J].戏剧探讨,2014(11).
[2]许军峰.戏曲小生表演浅探[J].戏剧之家,2015(16).
(作者简介:谢军,男,大专,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演员)(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詞:小生 行当艺术 继承 创造
如何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当前我国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特别是在如今大力提倡保护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更是要提高对民族艺术文化的关注度。黄梅戏作为我国戏曲艺术当中极具影响力的剧种,深受群众喜爱,同时也在扩大群众基础。但近些年来,在黄梅戏艺术发展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黄梅戏行当中的小生演员非常匮乏。要发展黄梅戏,就必须走继承和创造的道路,促进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与时俱进。
一、小生行当分类
小生行当是戏曲艺术当中的一个重要行当,多指扮演的青年男子。小生扮相非常清秀,动作幅度相对较小,用来表现青年男子俊秀儒雅的气质。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地位等,可以把小生行当划分成不同的种类:第一,扇子生。又叫做褶子生,是小生行当的一个种类,在舞台表演当中,因为身穿褶子和手持扇子得名,专门表现年轻的儒雅公子或书生。他们身上所穿的褶子大都绣着花,用来表现角色的潇洒年轻。扇子是重要的表演道具,衬托出潇洒和文质彬彬的人物角色。小生演员要拥有扎实的扇子功底,动作必须潇洒利落,将人物俊秀和多情的神态表现出来。第二,纱帽生。这一小生行当类别主要是因为头戴纱帽而得名,主要扮演的是文职官员类的青年男子,在表演过程当中强调把唱念和做统一起来,表现出潇洒的身段和稳重的外表。第三,翎子生。戏曲舞台表演当中因为盔头上插有两根雉尾翎子而得名,扮演的是勇敢英俊、文武双全的青年将士,在实际表演当中讲求腰腿功、翎子功扎实,把人物英武少壮的气质和个性表现出来。第四,武小生。其基本特点和翎子生非常相似,不过更加偏重于武功,要求表演者武功技巧扎实。第五,穷生。扮演的角色大多是生活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的书生或者是青年男子,要求表演者把重点放在做上,把人物穷困潦倒的状态演绎出来,同时还要表现出其自命清高的性格特点。
二、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和创造
(一)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
小生在戏曲表演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黄梅戏当中的重要行当。黄梅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重要的文化瑰宝。要传播发展黄梅戏,就需要将继承放在首要位置,扎实继承基础,因为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创新。黄梅戏小生要积极继承本行当表演艺术的精华,不管是小生行当的四功五法,还是各种各样的表演程式,都需要秉持继承的精神和敬畏之心。要继承小生行当艺术必须从刻苦练功着手,在刻苦练习的过程中坚持精益求精,秉持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通过投师访友和博采众长提升继承效果,为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二)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的创造
毋庸置疑,只是强调继承而忽略了创新和创造的话,也会造成艺术发展片面的问题。不管是哪种艺术形式,都要讲求与时俱进。只有走创新道路才能够拥有一个繁荣发展的未来。黄梅戏是这样,黄梅戏小生行当的艺术表演同样如此。艺术生命力在于创造与创新,正是因为创造创新的存在才有艺术不断的超越。小生演员在表演当中需要把创造作为根本突破口,除了继承前辈艺术家独特艺术风格之外,还要以此为基础加大创新力度,融入个人的表演特色以及个人魅力。为保证艺术创造的效果,小生演员要做到两点:第一,直面自己在表演当中存在的不足,将夯实基础和不断训练基本功放在首要位置。扎实的基础对于掌握更为专业的技巧和提高表演创造力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创造的基础和根本来源。第二,形成表演风格,凸显鲜明个性。在传承师长艺术才华的同时加强感悟,领会前辈表演精髓,通过个人的孜孜勤学完成创新和创造的成长。小生表演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要主动向前辈和专家求教,不断丰富表演底蕴,抓住小生表演的精髓,以便在艺术表演当中展现特色。除此以外,艺术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推动小生行当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还要多方合力,充分挖掘和推选可用人才,让青年演员担当起继承和创造的重要责任,真正改变黄梅戏舞台上小生行当表演艺术的不良现状。
三、结语
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与文化财富,应该得到国人的重视,并对我国的戏曲艺术进行传承和发扬,凸显民族特色,扩大戏曲艺术影响力。黄梅戏小生行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如此,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继承传统表演精华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加入时代元素,在自我创造当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崇实.漫谈戏曲小生的表演特色[J].戏剧探讨,2014(11).
[2]许军峰.戏曲小生表演浅探[J].戏剧之家,2015(16).
(作者简介:谢军,男,大专,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演员)(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