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编辑的职业意识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意识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基本观念。编辑的职业意识直接影响着一个编辑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对于出版企业而言,要想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视野宽广的编辑团队就得注意培养编辑的职业意识。
  
  甘于“为人做嫁”的意识
  
  编辑工作常常被比喻是“为他人做嫁衣”,对于这种“为人做嫁”的职业,编辑们往往心态各异。有人是无奈,有人是自嘲,也有人是快乐。拥有不同的心态,必然诞生质量不同的作品。曾经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流传很广:三个建筑工人在砌墙,有行人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做什么”,答道“砌墙”;行人问第二个工人“你在做什么”,答道“我在修一座大楼”;第三个工人边砌墙边哼着小曲,行人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愉快地回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三种回答代表着三种对职业的心态和意识,可以断言,三种心态下砌出的墙会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对职业完美的追求不同。做编辑也是如此,乐于“为人做嫁”,就会精心制作这“嫁衣”,追求赏心悦目,就会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精益求精。质量一流的书正是在精益求精中诞生的。要做到乐于“为人做嫁”,编辑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淡泊名利,有甘愿奉献的精神;二是要有责任感,要有对作者和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不辜负作者对编辑的信任、读者对编辑的期望。这也是社会对每一个编辑的基本要求。
  
  利益共同体意识
  
  编辑应该清楚,编辑工作绝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当作者将书稿交到其手中时,他和作者、读者乃至出版社就已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了。他的工作好坏,他编辑的图书质量高低,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声誉,还关系到作者和出版社的声誉,关系到对读者的引导、培养,影响到读者的认同和购买,影响到所编图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一个优秀的编辑,会让作者的书稿质量提高,犹如璞玉经过雕琢而价值倍增,会把上乘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会给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会给他所在的出版社带来荣誉和经济效益。反之,则会给作者、读者和出版社带来负面影响。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编辑必须树立良好的利益共同体意识,本着对作者、读者、出版社和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工作,精心编好每一本图书。
  
  市场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出版业在改制中正以一种特殊企业的身份被推向市场,与国内、国际成千上万的出版社竞争国际国内市场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出版社只能在激烈甚至有些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为此,作为出版主体的编辑必须有市场意识,从选题创意到编校质量再到装帧印刷,都必须把握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参与市场。只有充分考虑市场需要,才可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在强者环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对于出版业来说。市场是一柄真正的双刃剑,它能造就出版神话,为出版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只追求市场化,也会毁掉一个出版企业。因为出版企业毕竟是文化单位,他责无旁贷地承担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任,弘扬、传承、创造优秀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其固有之责,这就是出版社所应追求的社会效益,因此,每个编辑也都是文化使者,承担着特殊的文化使命,而文化并不总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如果编辑以市场为理由,唯利是图,那么圣洁的文化可能在喧嚣嘈杂的市场中,或者媚俗,或者堕落。编辑同时承担着市场化的挑战和传承文化的双重使命,因此,在选题策划时必须既从市场出发考虑图书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必须有文化人的自觉和良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高度考虑图书的社会价值,实现图书的社会效益。在这个问题上,图书编辑既要防止不顾市场的计划经济旧观念,又要反对唯市场主义,尤其要严禁粗制滥造迎合市场。
  
  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
  
  有人认为编辑就是帮别人找找错别字、修改修改病句,很简单,即便是一个高中生也可胜任。这种看法,是对图书编辑工作的无知或偏见。如果一个编辑这样来给自己的工作定位,那他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图书编辑,最多只是一个平庸的编辑,他肯定做不好图书编辑工作。我们每一个编辑都必须认识到图书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和复杂性。事实上,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需要有创新意识。首先,编辑要参与策划选题,选题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充分的想象力、出色的决断力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才能策划出真正有创意的、能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图书;其次,在图书编辑中,编辑广博的知识结构是图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有些编辑在编了名家大作后会因其德才成为名家朋友,而有些编辑编了名家之作后,作者却再也不愿意将其作品付与该编辑甚至该出版社。这个现象其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编辑在编书过程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也说明图书编辑是一种再创造劳动。它需要在图书编辑过程中发现作者书稿的不足并加以提高,修正书稿中难以避免地在结构、语法、引文及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错讹,挤掉书稿中存在的水分,删去书稿中存在的与党和国家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法律相悖的观点、认识和提法。对于书稿语焉不详或过于简略而应该阐述清楚的章节、段落,向作者提出补充完善的修改意见。此外,在图书装帧设计和包装宣传方面,同样需要创意创新;所有这些,都无不属于创造性劳动。一个合格的编辑,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自觉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读者提供内容新鲜、构思新巧、见解新奇、装帧新颖的图书精品。
  
  学习与钻研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有人说现代的知识就像牛奶一样有保质期,因此只有常学才能保证常新。事实确实如此。当今知识的增长速度超乎想象得快,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每天都有新知识诞生,作为与知识打交道的编辑,如果不经常学习以更新知识,不钻研自己的业务,那就不仅跟不上潮流,而且可能在职业生涯中被淘汰出局。比如说,今天编辑与作者的联系可能大量使用网络平台,如果你不懂这个平台,你的工作就没法开展;一些新词汇、新术语,如果你不去了解,有些书可能你就没法编;你不去关注最新的科技成就、学术前沿、社会热点,你怎么策划与时代同行的书籍……总之,处于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的编辑,学习意识是必需的。而学习是需要自觉和刻苦的。这就要求我们编辑去掉浮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努力自学,刻苦钻研,及时充电,更新知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与时代同步,为编好图书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素养。
  当然,现代编辑应当树立的职业意识还很多,这里仅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以供同行们参考,并见教于方家。
其他文献
NBA篮球名将“大鲨鱼”奥尼尔之所以雄霸篮下,除了拥有一副庞大的身躯外,更重要的还因为他在篮下快速灵活的移动能力。大并不一定强,但像奥尼尔一样大而快,大而灵活的就一定会强
如果公司预算不允许你给雇员增加工资,那么退而求其次的最佳办法就是给他们想像中的加薪额度。
提出一种基于双窗口小波-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采用小波-Contourlet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接着采用两种不同尺寸的窗口计算系数的特征值:低频子带采用区域能量法和高频子带采用区域方差法,分别比较双窗口下的高频子带和低频子带的系数特征值,比较的结果作为得到融合系数选择的依据,最后采用逆小波-Contourlet变换得到融合图像。仿真实验证实,在特征类型选择一致的情况下,该方法
文学是人类将自己的思维、感情、感受等心理活动通过文字形式表达而形成的艺术。文学类图书作为文学的物质载体,成为文学思想传播的主要承担者,让阅读者触摸历史、释放情感。19
提起金山这个词,对于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人来说,是当年计算机课中的WPS和后来学习中离不开的词霸;而对于80后、90后来说,金山还是毒霸、(《剑侠情缘》等网络游戏。
“浅阅读”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有悖于传统细致深入的阅读方式,读书一味地浅尝辄止,不在精神和思想领域作更多的探究。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国情
食品安全就像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刀,为了取下这把刀,电子监管码,RFID标签、24小时监控……一系列“尖端”的技术手段不断应用。在追求用高科技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时,人们也应对此
2009年10月26日,美国报纸发行量审核署(AuditBureau of Circulations)发布了关于数百家美国报纸发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愿意掏钱买报纸的读者越来越少了。这让人联想起美国安南堡传播学院数字未来研究中心2008年发布的一项年度调查中的数据:22%的网民不再订阅报刊杂志了,因为可在网上免费阅读。另一些数据更让人侧目,美国劳动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报业至少失去
【正】"学术影响力"可以界定为文献计量学的概念、范畴或指标,但它首先应当是哲学知识论的或科学社会学的概念和范畴。从文献计量学意义上定义和解析学术影响力,它主要是指
蔡克难先生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发表了《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现将《试论》中主要的3个观点概括如下——与。1.给出“出版”“编辑”